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展资讯
企业要警惕展会陷阱
发布时间:2007-06-18  更新时间:2007-06-18  作者:本站作者  点击次数:4084

       随着食品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争夺“眼球”的视觉经济和对供销平台的持续需求促进了展会经济的狂热,也吸引了大量企业热衷于参展。但是,产销双方应该理性认识到,并不是任何展会都可以参加,都有收益。客观地评估展会组织者的资质信誉,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展会形式,有助于避免盲目,掉入 “展会热”的陷阱。
      笔者所在公司每月都接到大量的展会邀请,高峰期甚至每天都收到好几家,或电话、或传真,更别提邮件了,严重干扰了日常工作的开展。近日,因为代理“哈德门”精制三鞭酒的的关系,接到生产商的邀请共同参加了一个名为“2007中国(烟台)国际葡萄酒贸易博览会”的会展。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简直可用啼笑皆非来形容展会的组织,堪称展会界的奇迹了。
      展会进行三天,布展阶段就门可罗雀,诺大的展馆寥寥几家企业。正式开展,到会的参展商仅有不到三十几家,还集中在机械、原料、苗木、杂志、促销品等多个行业。开幕阶段,展会组织者甚至不得不逼着参展商充当观众增人气,尽管如此,仍不到百十人。参展商少犹可理解,怪的是当天根本就没有几个经销商或者消费者参观,展会出现最多的是大学生志愿者和不断晃动的保安身影。参展商无奈只能相互观摩交流,有的企业不得不在开幕第一天下午就草草撤展。撤展的企业带队负责人讲,“为了这界展会参展,交了3000元,公司投入极大的精力筹备,把自己的业务人员都召回集中参会。我们生产的哈德门三鞭酒连张裕的参展人员品尝都感觉口感很好,满以为会有收获,但是光有好产品,没有观众有什么用。搞成这样自拉自弹自唱了,展会办成自娱自乐会了。”还有的参展商讲“烟台不缺好的葡萄酒企业和招商的环境,企业也非常希望有一个好的产销平台展示企业品牌和实力,但是组织者应该提供完善的服务,不能剃头担子一头热,把生产企业忽悠来了就不管不问。长此以往,客户心凉,非毁了展会声誉不可”
      展会组织者在为客户提供展示展销平台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品牌的历练和塑造,更应该注意服务的质量,更应该讲诚信。但是笔者在展会上获得免费赠送的一本号称中国第一本公开发行的酒饮文化月刊《酒世界》的“信息速递”栏,看到一篇文章却与现实有天壤之别。这篇文章名为“外企踊跃参加2007中国葡萄酒贸易博览会”的文章内文讲:
      “将于6月5日开幕的2007中国(烟台)国际葡萄酒贸易博览会,有近千家国内生产企业、经销商和酒吧组织者将到会。同时,这次展会也吸引了众多国外葡萄酒企业和商会,意大利、智利和澳大利亚的企业和商会纷纷组团准备参展。国外葡萄酒企业将带来本国的葡萄酒文化、葡萄酒经营经验,并寻求中国代理,希望与中国葡萄酒企业精诚合作,共同为葡萄酒的发展作出努力。国外葡萄酒企业的参展也引起了国内企业和经销商的兴趣,许多企业希望在展会期间寻找国外合作伙伴。国外葡萄酒企业的参展将大大推动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
      为验证,笔者在展馆内5分钟时间转遍了3圈,不仅没有看到大量的蓝眼睛洋人,就是包括参展者、临时充数充人气的大学生志愿者、保安、勤杂工在内多说了不足200人,从何而来的近千家企业呢?展会欠缺组织尚可谅,作为喉舌的第三者媒体如果睁着眼说瞎话,无异于与虎谋皮。
      展会是近几年才热起来的一种商业模式。好的展会,可有效的拉近产销双方的距离,提供一个有效成交和提升产品品牌的平台。但是展会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畸形饱和。良莠不齐的展会组织者无所不用其极,重心放在招引参展者,只要交了展费,后续的组织热情就与前期的招商笑脸判若两人,实际服务跟不上。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不仅毁了组织者自身的品牌形象,也使参展企业患上了展会“疲劳症”,不利于展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作为参展企业,往往是直接的利益受损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展会中,因其结果往往是虚拟的,不容易判别产出效益,因此更应该谨慎辨别展会组织者的能力,量力而行,多渠道研判信息,防止掉进展会组织者构织的招商陷阱,不能自拔。



上一篇: 跨区域经营提高会展业抗风险能力
下一篇: 会展ESG——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