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企业不应仅关注会展日常事务和纠缠于一些市场问题,而应站在更高点,将会展业置于国家宏观经济甚至是世界宏观经济中去分析,这样既可以防范风险,又可以巩固自己,走向世界会展市场。世界经济一体化,让会展业成为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的盛衰、国际经济周期的震荡都会直接影响会展业的起伏。有经济学家预测2012年至2020年,将是全球经济的萧条期。由于会展业与经济的盛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经济危机的出现将会给全球会展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宏观经济的盛衰对会展业将产生两种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在国际经济周期变化中,会展业的低谷期比宏观经济的萧条期长,它始于经济衰退后期,终于经济复苏前期。另一方面,会展业的高潮期比经济繁荣期长,它出现于经济复苏的后期,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的增长后进入稳定期,直至衰退前期。
据介绍,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市场为主的新加坡会展业,由于几年前印度尼西亚经济遭遇政治和天灾影响,而产生极大滑坡。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虽有起色,但由于经济周期变化对会展业产生滞后性影响,致使新加坡会展业还没有恢复到全盛时期。把会展业置于宏观经济中研究,既可以让经济繁荣来临之前抓住机遇,也可以让会展企业在危机来临之前避开风险。
面对2012年后可能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从2007年开始到2012年前,会展经营者必须牢牢抓住这段时机,进一步巩固开拓自己的展览市场,应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风险防范和研究全球经济下滑阶段的经营策略上。世界经济的大循环理论同样适宜于区域或国家。任何一个国家都必然会经历本身经济发展的盛衰期。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可能置身于世界之外,而所有事物的发生都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与外国资金大量进入有关;我国的制造业依靠的是全球市场;我们不再是封闭的社会,创新产业必须紧密与国际科技力量合作。因此,全球性的任何异动都将影响到我国的经济活动。除此以外,会展企业在关注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国内的经济动态,这样有利于正确调整会展企业经营的战略方向。
中国加入WTO加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带动了中国会展业的变革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全新的挑战。面对机遇和风险,中国的会展企业首先要摒弃几千年来的小农思想,走进国际化思维环境,不断进行有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对同城同题的展览项目等进行多元化有效联合和资源优化,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市场促进联合才能在市场中拨乱反正,成就一批真正坚强的企业。由于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会展项目的市场交易中介机构,所以进行会展联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因此,需要凝聚顾问、咨询、法律、会计精英们为一体的会展交易中介机构尽快出现。
到目前为止,我国除中央级的会展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固守本区城市办展。有实力的会展企业应该有选择地到其他城市办展,在这方面香港展览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率先进入内地展览市场。香港雅式、建发、迅通、海岸、华进、显辉等公司至今仍活跃在内地和海外会展市场。这种异地办展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避免了风险。所以,跨市场经营也是中国内陆会展企业可以效仿和遵循的一个市场经营模式。
有资料显示,德国汉诺威CEBIT信息产业展览会,在2001年有8100家企业参展,观众达到84万人次,而美国9·11事件及2002年IT危机爆发后开始下滑。2006年,该展会规模缩水30%,观众也减至一半左右。随着诺基亚、摩托罗拉、LG及联想的相继退出,预计今年CEBIT将继续萎缩。虽然全球范围内全面性经济萧条并不多见,但地区性的经济危机却司空见惯。目前,全球经济基本上分为三大区域,即美洲、欧洲及新兴的亚洲,市场表现往往以美洲危机爆发频率较高,欧洲和亚洲表现良好。虽然经济一体化差距不断缩小,但区域的不平衡性却经常发生,而这种区域间的不平衡性正是跨国企业谋求安全的空间,也是国际会展业发展的空间。所以,有实力的中国会展企业完全可以参与到国际会展市场中,寻求时机,巩固市场,预防和避免因国际经济周期震荡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