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展览公司的高层说到“基因”。而且凡说“基因”,大多指公司固有的特性难以改变,用以感慨公司不能顺应需求而变革的原因。
作为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概念,“基因”是指存在于细胞染色体上的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
“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忠实地复制自己,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有可能变异甚至发生“突变”。
企业有没有“基因”
根据“基因”的定义,研究认为,企业是有“基因”的。
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Noel Tichy 认为,企业是一种活的非自然生物体,与生物一样有着自身独特的基因,并由此决定了企业的基本形态和发展变异的种种特征。
后来,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公司的加里•尼尔逊等人将企业的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是组成基因的材料,被称为“遗传微粒”)分为七类,即韧力调节型、随机应变型、军队型、消极进取型、时停时进型业、过度膨胀型和过度管理型企业。
加里•尼尔逊等人认为,前三类企业即韧力调节型、随机应变型和军队型企业,属于DNA健康的企业,而后四类即消极进取型、时停时进型、过度膨胀型业和过度管理型企业,属于DNA不健康的企业。
展览公司不健康“基因”的表现
既然企业存在“基因”,那么展览公司“基因”之说就有道理。
许多展览公司之所以感慨“基因”问题,乃因企业固有的特性难以改变,而这些特性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弊端。
与展览公司“基因”相关的弊端,经常听到或看到的举例如下:
长期做2C的消费展,无法转型做2B的专业展;
长期做政府展项目,无法转型做市场化展览项目;
长期做展览工程业务,无法转型为展览主办方;
长期做展览老项目,无法创办新项目;
长期做展览业务,无法转型做会议业务;
长期经营且有市场的展会项目,低水平徘徊总是做不好,做不大;
长期在一地经营的公司,无法跨地扩大经营;
长期用亲友做管理的公司,用不好有水平、有个性的职业经理人。
公司“基因”的形成与转变
展览公司皆有“基因”,且形成“基因”年深日久,非一蹴而就。
我认为,展览公司形成“基因”的材料来自三方面:一是,长期沉淀的主营项目或主营业务;二是,长期养成的经营风格和管理模式;三是,长期存在的老板特质。
展览公司的“基因”即企业个性。因市场需求多元,公司“基因”不必也不可能整齐划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展览公司的“基因”无所谓好坏。但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趋势和企业发展要求,展览公司又经常面临转“基因”的抉择。能否适应新变化、新需求转变“基因”,则可检测公司“基因”的健康程度。
“基因”健康化须以人为要
上述与展览公司“基因”相关的种种弊端,可以视为“基因”不健康的表现。
如何促使“基因”健康,实际是展览公司如何与时俱进、有效推动自身改革的重大课题。
在我看来,除弊兴利在于人,尤其是关键人物。
所谓关键人物,首先是老板,即公司的主要当家人。此人是否意识到公司“基因”不健康的特质,以及转“基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认识深刻,还要清楚对症下药的措施。
其次是管理骨干,即操作转“基因”的管理者。这种人可能是意识先进、富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同时应该是包括公司主要当家人在内的管理团队。这种人应具备推动转“基因”的能力,有计划、分步骤地促使公司“基因”健康化。
我所接触的一家营收过亿元的展览公司,为突破发展瓶颈,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推动内部改革,时间虽不长就在提升经营水平和拓展新业务方面有所成效。由此可见,转“基因”须以人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