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成都,不仅享有时尚之都、休闲之都、美食之都的美誉,建设“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目标的确定,打开了成都“约会”世界的另一面窗口,另一座舞台。正值第六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举行之际,《中国会展》专访了成都市博览局局长陈琳,聚焦成都会展的今天,畅谈成都会展的明天。
近年来,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成都会展业发展逆势上行,加速明显,取得的长足进步有目共睹。事实在同步印证。3月20日,中国会展经济2009年度颁奖典礼上,成都从众多兄弟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被授予“中国会展名城”称号的唯一城市。3月23日,第82届春季全国糖酒会总结大会宣布,从2011年起,素有“天下第一会”美誉的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永久落户成都。4月22日,已连续两届在北京举办的目前国内绿色发展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国际化色彩最强的高端论坛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将移师的第一站留给了成都。仅2010年上半年,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达16.2亿元,增加值达11.43亿元,同比增长25.9%。举办会展节庆活动170多个,展览总面积达83万平米,国际国内知名会议达11个。
《中国会展》:绿色公司年会是迄今中国企业界最高规格的盛会,今年的邀请函早在2008年便向各位重量级嘉宾发出,并注明了地点是“北京”,最后意外地落户成都,可见成都的魅力,能向大家透露其中的“奥秘”吗?
陈琳:成都自身的魅力起到关键作用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提出,对参会嘉宾的吸引力,他们在会上已经很充分的阐述了。这些全国知名企业家们对成都如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如何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契合世界田园城市的规划,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何把成都打造为一座“休”而不“闲”的城市;……他们也见缝插针地抽空深入成都各个区域实地考察,为今后在成都投资、开拓市场打下了良好伏笔。
绿色公司年会前两届都在北京举办,今年移师成都,从目前的效果看,是双赢的。我们在与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合作中,也进一步学到了成功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经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议期间专门发来贺信,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表示肯定,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署长阿希姆·施泰纳亲临会议,实地感受成都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主题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前瞻和路径”的商界领袖成都论坛的召开,使绿色公司年会在成都得到了提升,成都也通过绿色公司年会向世界阐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在成都举办是双赢的,也是绿色公司年会落户成都的“奥秘”。
《中国会展》:作为成都会展行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你是怎么看这一行业的?
陈琳:先说办好会展,我自身的体验:理性、创新的策划和思路,同时注意细节的把控,两大体系非常重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就拿为期三天的一级商界领袖成都论坛暨绿色公司年会为例,我们从前期策划筹备到后期接待的每一细节,都给到会的每位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打动企业家的细节,会深入人心,这对吸引他们今后投资成都,参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打造,点燃下一轮成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作用的体现会是后发的、持续的。
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我从来自国内外与会领导、嘉宾、企业、客商等处得到的对成都会展的反馈,大致是“成都办会的水平、档次在不断提升”, “在蓉期间充分感受到了成都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我们有“比较好的硬件设施支撑各种规格的会议展览”,同时,在“软”环境的打造上不遗余力,包括成都人的热情好客、从客人一下飞机就开始的每一周到的细节服务,使他们不仅来此参会,还来投资、旅游、定居,成都会展业的外延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最为宽泛。
《中国会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提出,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上升到了又一层次,与此对应的,成都会展业又将怎样开拓和发展,以匹配这一新城市高度?
陈琳: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充分借鉴田园城市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和谐理念,推动全域成都朝着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方向发展。这一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构想是成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定位,成都已经提出了会展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成都会展业发展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建成中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中国会展名城。期间,成都的会展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20%。2015年,会展业年直接收入达50亿元以上,带动产值400亿元以上;第二步,到2030年,把成都建成亚洲会展名城,会展业年直接收入超过350亿元,带动产值2800亿元以上;第三步,到2050年,把成都建成世界会展名城,把成都打造成为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会展品牌聚集区和休闲节庆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