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突围:应时、应势而动
发布时间:2009-11-23  更新时间:2009-11-23  作者: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会展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晓娟  点击次数:5036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正在经历转型和质变。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会展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那么会展业要如何应时、应势而动,积极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努力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就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作为服务行业的会展业,抗击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首先会展业本身就是为其他生产行业或服务行业搭建贸易交流的平台,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生产制造业面临着需求和价格的双重下降的压力,导致利润的大幅回落,随着金融危机的传导,内需增长乏力,外需又受到抑制,造成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唇亡齿寒,作为其服务媒介的会展业同样受到冲击。其次,我国会展业虽然历经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毕竟是一个尚待完善的行业,其行业本身也有自身的不成熟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会展业目前还处于从传统的“行政主导”体制向“市场主导”机制的过渡期,会展管理体制尚待完善;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普遍不够强;展览项目资源有限,全国同题材类展会众多,竞争激烈;会展专业人才欠缺,会展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展览市场秩序混乱,服务不到位。

一、“危”在哪里

我国有些地区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频有取消或延迟展会的信息传来,负面影响已经多方显现,会展业内已经感到阵阵寒意:  

    会展资源减少,招展困难,导致展会数量减少。会展资源的减少成为展会顺利举办的首要障碍,对一个展会来说,企业是参展参会的主体,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的行业遭受重创,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这种局面影响了展会的组织,致使不少展会的招展、招商工作困难重重,展会的市场化运作受到影响,展会也可能被迫延期或取消,从而使展会数量减少。

展会经济效益下滑。金融危机下的展会展位费门槛必将降低,参展企业也承受不了数额较大的各项开销,展会的总体收入自然也会明显减少,经济效益也会随之下滑。尤其小规模的民营展览公司,其展会和公司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存在诸多困难。

    展馆使用率降低。由于展会延迟或取消,展会总体数目减少,作为会展公司的服务商,会展场馆的使用率也会降低,这样就面临维护成本加大的压力。

    展会国际化程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很多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问题突出。境外企业来中国参展参会的机会和数量将明显减少,展会国际化程度自然受到影响。

    二、危机下如何突围     

    第一,抓住机遇提升办展埋念,完善展会服务

    为了更好地渡过难关,更多的展览企业会加强内部管理,研究规模实力强的展览企业的运作模式以便更好地为展商和观众搞好服务,提高办展水平。展览业界可能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展会项目的选择,哪些行业展会可以作为长线来培育,这无疑对提升办展理念是个很好的机遇。

    第二,抓住机遇优化会展资源,培育品牌展会

由于我国的展会资源分散,影响了品牌展会的培育。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一部分出国参展的企业可能会考虑到成本等诸多因素,减少出国参展的意愿转而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可能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的展会市场上,通过大型品牌展会寻找新的客户。这样就为国内大型展会进一步做大做强带来机遇,会有利于已有品牌展会聚拢业界客户资源,反之对于有些小型同题材展会将因招商困难而停止举办,引起会展行业又一轮的洗牌,最终的结果无疑有利于品牌展会危机之中的生存和危机后的发展。

第三,抓住机遇实行海外并购

    未来的世界经济,将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也越来越受到全球企业的关注。国内有一些实力较强的展览组织,在硬件上具备海外并购的实力,但是软件资源如管理、服务和人才等方面却成为他们成长发展的“瓶颈”。借鉴外资企业于国内会展企业的合作模式,在危机来临之时通过参股到国外展会中或其他方式向国外的会展公司和项目进军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四,抓住机遇完善展览业市场秩序管理和规范展览制度建设

在金融危机面前,政府积极进行调研,业内人士反映有关问题,呼吁尽快出台关于加大扶持展览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规范市场管理政策,已经引起国家商务部及各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势必会加速完善管理体制的步伐。

    第五,抓住机遇促进行业协会发挥其实质功能  

    危机来临,多数的行业协会通报业界有关最新动态,向政府积极提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引导业界同心协力抵御潜在的风险。而国内大多数地方的会展业行业协会组织却由于组织或功能的缺位未能及时出台应对措施,未能起到其在行业内的引导和服务作用。

三、会展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第一,政府层面对会展业发展的扶持

    首先是国家政府出台政策与行动方略。2009年初,商务部根据国务院国办发【20081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出台了《关于抓好2009年商贸会展促进消费工作的意见》,从搭建会展平台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强化会展功能增强消费效应两个方面,对促进会展业发展,发挥会展活动在衔接产需、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并选择了从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的26个大型展览会作为引导支持项目重点培育。        

    应该说会展行业的主管部门此时推出这些举措,为会展业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政府中国4万亿投资计划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会展业也同样会有更强有力和更具时效的管理方案实施。

    再次是各省市政府与主管部门的具体扶持政策,面对危机来临,我国各省市政府也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基本上集中在政府出资建设会展专项资金资助会展企业,或者有关部门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减免相关管理费用等方面。例如深圳市政府近年每年有3000万人民币的会展业扶持专项资金,2009年还要拿出更多专项资金补贴会展业,该市对于展览组织机构的具体补贴都有一套办法和具体措施;厦门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实施4年的《厦门市鼓励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降低了会展业扶持政策的门槛,扩大扶持范围,还延长了办展机构享受扶持政策年限,规定在厦门举办一场展览,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享受最高50万元的资金资助;在厦门组织一次国内大型会议或者国际性会议,根据在星级酒店住宿人数、境外客人的人数,可获得5万元到2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重庆出台新政策减免大型会展契税,对市内组织和承接的全国型会展活动,所交营业税按照2.5%即征即返,契税在已经减半的基础上再减半,按0.75%征收等。

    对于这些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笔者认为更要关注的是其时效性、可行性和可控性。

    据了解,部分地区在金融危机出现以前就已经有了扶持的政策,主管部门可能考虑因素过多致使有很多的政策并未落到实处,或者危机的负面影响后未能及时修正相应方案如扶持的力度和具体实施办法等,这些可能都影响了政策发挥的效果。笔者认为,由于受制于管理体制和某些专业技术的原因,在没有非常完备的实施细则前,也可以考虑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把业内其他方面体制较为完善的实施细则借鉴过来进行尝试,对于没有制定细则的一些城市,据笔者的了解,很多会展企业对扶持资金的要求并不高,需要的甚至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温暖”而不是迟迟未到的“海市蜃楼”。当然也有一些城市已经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了政策实施的具体程序,比如厦门市就制定了比较详细地扶持资金申请程序,从计划申报、项目申请、评估申请、项目核查和评估、项目总结、审核拨付等各环节都制订了详细的实施办法从而确保挟持政策的落实。

    第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行业的引导和服务功能

    各地的会展行业协会应当制定长远规划,规范办展的指导标准,当然行业自律不是简单地出台一些政策法规就能解决的,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既要协助政府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对话,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又要将企业的声音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及时反映到相关的政府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行业的引导和服务功能,企业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帮助。

    除此以外,行业协会还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大力推进展览会审计或评估,切实加强信息发布功能,便于参展商和专业买家了解展会及其组织者的准确信息;促成会展各主体之间建立起风险保障机制并逐步建立会展业市场风险规避机制,确保会展业市场良性发展;加强舆论监督,呼吁诚信体系的建立,规范会展市场秩序。

    第三,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笔者认为会展企业应对危机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一定要以会展所服务的生产和服务产业的需求为中心,特别是在危机来临产业陷入困境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做好制造业的商贸交流平台,为制造业走出困境助一臂之力。在招展、招商及各环节的工作上提升服务水平,帮助参展企业寻找、拓展和培育新的买家。要明确这些产业的发达是会展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展览业成功也能反作用于生产行业。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双赢。

    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回归根本还是服务和品牌。因此,首要考虑的对策还是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当然还有会展企业自身内功的修炼,强化管理方面的策略。要做到:强化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扩充招展范围,更广泛地招揽参展商客户;加大招商力度,提供更好的附加值服务邀请买家;如展会确实难以举办,亦可考虑以会代展;根据产业的优化和转型创新展会题材和内容;提升会展运作流程服务水平;致力于品牌培育。

 


上一篇: 会展场馆开发模式研究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