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展资讯
集聚整合 探索包头会展文化产业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5-07-24  更新时间:2015-07-24  作者:  点击次数:3781

      包头国际会展中心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从三年前亮相起,就承载起举办大型展览、贸易洽谈、文化展示、文艺演出的使命,提升着包头的城市品位,占领着本土会展文化产业的制高点。
      舞台上,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日益汇集、发散,推动舞台延伸、外扩。以国际会展中心为原点,包头的会展文化产业蒸蒸日上。
      制高点的兴奋
      2012年8月,包头国际会展中心投入运营。之前的很多年,包头会展业徘徊于“小打小闹”,有展会无规模,有效益缺品牌,与城市形象严重不符。许多人说,会展业除了带来财富,还有信息、人气,亦或其他资源。但在包头,一切还停留在想像中。
运营后的包头国际会展中心,依托卓越的硬件和全新的经营理念,成为沟通包头会展想像和现实的桥梁。
      2012年度,会展中心举办6场大型展会,展览面积7.9万平方米,观众22.65万人次,交易额89.58亿元;2013年度,举办展会12场,展览面积15.2万平方米,观众42.12万人次,交易额12.52亿元;2014年度,举办展会21场,展览面积22.14万平方米,观众50.58万人次,交易额71亿元。
      40多场展会中,国际车展、房交会、珠宝展等消费型展会大放异彩,承担起引领消费潮流的职能;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稀土博览会等行业展会紧扣包头工业优势,可望成为本土的新名片、地区经济的晴雨表。
      会展中心运营三年间,包头会展业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2012年的国际稀土博览会、房地产展示交易会、西部留学人才洽谈会、包头首届国际车展等6个展会,基本以政府性展会为主,交易额和运营收入较高。
      2013年是会展中心的转型之年,政府性展会收缩,商业性展会起步,由于包头市属会展业欠发达地区,展会市场需要培养,因此当年来包举办的商业性展会规模普遍较小,致使展览场次和面积双升,但运营收入和交易额双降。
      阵痛后的2014年,会展中心基本实现展会商业化,21场展会中,除首届装备展、首届牛羊肉产业大会和房地产交易会外,其余18场全部为商业展。经过前两年的市场培养,商业性展会的场次、规模、参观人数、交易额、运营收入等指标均得到大幅提升。
      2015年,会展中心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截至6月底,已签订展会33场,营运收入进账800万元。
      会展中心的文化演艺平台——包头大剧院,自2014年1月正式运营以来,按照“市场化运作、公益性惠民”的思路,兼顾公益性、便民性原则,促进自我发展、良性运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运营之路。2014年,共举办郎朗钢琴音乐会、大型舞剧《孔子》、李云迪 钢琴音乐会、开心麻花经典话剧《乌龙山伯爵》、姜育恒告别30年世界巡回演唱会、陈佩斯经典舞台喜剧《阳台》、经典儿童剧《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各类演出、活动近70场,观众累计6.5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510万元,企业赞助收入190万元,实现剧院总经营收入700万元。票房收入居自治区各盟市剧院之首。
      当包头仍被外界视为“文化沙漠”的当下,布局这样高密度、高质量的商业演出,曾令许多人咋舌。但现实证明,包头的演出市场潜力十足。
       2015年,包头大剧院再次圈定90场演出,其中不乏商业化运作的重量级剧目、扶持本土文化的公益演出、普及高雅文化的市民音乐会和青少年音乐节。
      如今,200亩平地上勃兴的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已占据包头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制高点。
      突破发展瓶颈
      会展中心的运营,之前无任何经验可循。对于会展中心的年轻团队而言,一次次展会的成功举办,就是会展中心团队一次次的历练与提升的过程。
      大型展会的筹备时间在半年至一年间,为了保证展会的顺利举行,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在与主办方签订合同时,每月主动了解其筹备情况和所需事项。特别对主办方的主要客户通过电话回访,如果发现问题,力求及时应对。
      在经营思路上,会展中心把目标锁定在举办地方性展会的客户,如一些专门在二三线城市做巡展的客户,并加强培养包头地区的办展公司。
      经过近三年的市场培养以及自身的探索,会展中心把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政府性展会作为品牌展会培养,逐步把商业性展会巩固扎实,加强培养包头地区的办展公司,使其逐步形成为产业链,以凸显会展产业的综合效应。目前已与中汽集团、亚泰会展集团、奇略会展集团、北京弘正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中展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三晋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新思维会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会展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大部分企业的合作协议长达三到五年之久。与上述企业的合作,不仅为会展中心展会的举办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为包头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会展中心下一步的招商工作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放眼内蒙古,知名的会展品牌有呼和浩特的药交会、鄂尔多斯的羊绒展、赤峰的动漫展等,而包头市有得天独厚的钢铁、稀土、装备制造业等资源优势,也有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知名品牌——稀土博览会,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经过5年发展,使全市年举办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达到30个,年展览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年举办国际性展会1—2个,年举办国内品牌展会不少于5个,包头‘大会展’的格局定会呈现。”会展中心副主任祁晓霞说。
      作为新建的综合性大剧院,包头大剧院一开始就选择自主经营模式,定位为打造高雅艺术的百姓舞台。剧院参照国内优秀剧院的管理运营经验,组建自己的专业运营团队,设立运营部、行政部、技术部3个工作机构,公开招聘了30名运营策划和技术保障人员,并选派相关员工到北京、杭州、长沙等地进行了票务推广、营销策划、灯光音响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使剧院管理逐步迈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包头大剧院在运营初期,便积极寻找优势资源方进行合作,同时借外部资源之力打造自身剧院品牌。与全国知名专业演出院团及演出经纪公司联系,持续引进优秀演出项目;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国字号剧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定期引进优秀剧目,塑造剧院品牌;加入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中部地区演艺剧院联盟,寻找优秀的合作演出剧目;与呼和浩特保利剧院和鄂尔多斯大剧院、甘肃大剧院等周边剧院加强联络,探讨三地剧院演出项目推广和合作模式,形成三地演出项目巡演网络。
      同时,包头大剧院积极与本市优秀演出院团合作,相继举办了包头市爱乐者交响管乐团管弦乐演奏会、小丽花合唱团专场音乐会、包头漫瀚剧团漫瀚剧专场等公益演出。另外,为了让更多市民看得起优秀剧目,每逢演出,包头大剧院均提供1/3以上的低价票(100元以下),对学生和老人给予5折购票优惠,并不定期邀请困难群体免费观看。为普及和推广民族传统艺术和西方古典音乐,包头大剧院2015年每月安排一场市民音乐会。
      大剧院利用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资源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资源进行全方位宣传,大剧院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为实现预期的票房收入,包头大剧院铺设了多种渠道开展票务营销工作,如剧院票务中心现场售票、400售票电话、大剧院电话彩铃和固定电话短信回复、实体售票点及网络售票。
      包头大剧院还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演出团体的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坊、艺术讲堂等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艺术、欣赏艺术、热爱艺术,也为大剧院培养了固定的观众群体。开通会员卡后,会员享有购票优惠、积分兑换礼品、参加会员专属活动等优惠,同时享有贴身演出管家和客服经理,随时随地答疑解惑,提供观赏演出的专业咨询服务。
      当前,无论大剧院是自主经营还是委托经营,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补贴,而包头大剧院仅有青山区政府给予20余名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没有其他财政补贴。在此情况下,包头大剧院管理团队在演出项目运作中,与龙源地产、万郡地产、包头农村商业银行等企业建立演出冠名或常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参与演出项目的运作,2014年争取到商业赞助190万元,2015年争取到商业赞助18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剧院的资金压力;同时,努力将剧院打造成为文化的综合体,引进咖啡厅、音像销售、图书销售等综合服务业态,增加了剧院的运营收入。
      试水产业园
      会展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把相关产业聚合到园区,通过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明确产业导向和打造发展平台,能够实现这个产业的较快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获赠“中国演艺娱乐之都”的美誉,与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的成功有莫大关系。这个园区以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中南文化产业发展先导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为目标,逐步发展成文化资源高度聚集、文化企业相对集中、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园区,开创了多个文化产业门类共同发展的局面。
      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现有演艺娱乐相关企业200多家,剧院、音乐厅、演艺馆等各类大型场馆5个,演出舞台面积近1万平方米,年均提供商业演出1200余场。中国歌厅文化的旗帜企业——琴岛演艺和田汉大剧院形成“双龙头”效应,奠定了演艺产业集群布局的基础,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以解放西路酒吧休闲文化街为主体的酒吧娱乐业,培育和吸纳了苏荷、八十八、乐巢等全国排名前列的连锁企业总部和酒吧50家,好乐迪、温莎等品牌KTV18家,其他娱乐项目25家。
      同时,园区汇集湖南省内众多旅游资源,策划了文化名城、文化名人、文化休闲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园区为代表的长沙旅游文化产业在全国评比中进入八强。此外,园区艺术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媒产业均以聚合发展的模式,实现了大踏步前进。
      早在三年前的2012年,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区就完成文化产业总产值175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75亿元,成为中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文化产业园区。
      因势利导,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利用自身优势,凭借自身已具备的先进基础设施和优质的餐饮、物业、保安等配套服务,尝试制定发展文化产业园。
      以包头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大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与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和包头大剧院的合作单位,邀请其进驻包头国际会展中心,以会展、演出项目为带动,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培育当地的会展和演出品牌发展,聚集产业集群效应,引导文化产业消费,培育全市文化消费市场,拉动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汇集,使相关产业高度融合,在联动中不断创造商机、吸引投资,以打造属于包头自身特点的会展文化产业经济。



上一篇: 海南会展:虚火旺还是“聚宝盆”?
下一篇: 会展ESG——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