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为期四天的第10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开幕,本届文交会主题为“打造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它所折射的,是义乌计划通过贸易与会展的互动推进经济繁荣的雄心。
义乌,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城市。小商品,则是这个城市享誉世界的符号。如今,这座“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正在成为中国会展业的一个重镇,以会展促进贸易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了义乌经济建设的一个新思路。
积聚的商贸资源
截止2013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总面积达550万平方米,包含商位7.5万个,拥有26个大类、180万种单品。市场从业人员20余万,日均客流量21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余家生产企业,6000余个知名品牌在这里常年展示商品,市场成交额连续23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义乌的商品出口到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每年到义乌进行采购的境外客商就接近50万人次,有1.3万名境外客商机构代表常驻义乌。义乌现有中外合资企业2200多家,约占全国中外合资企业的75%。
电子商务在义乌也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4年经工商登记的电子商务精英主题达22365家,注册地在义乌的淘宝网卖家超过10万个,国内电子商务快递出货量日均约95万票,跨境电子商务出货量日均约35万票,稳居中国快递出货量前列。
会展业“火速”兴起
义乌强大的县域商品贸易实力为经贸往来提供了庞大的供销体系,从而为义乌兴办会展业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国家政策的“春风”则为义乌会展业的“火速”兴起打开了“窗口”。
义乌首个享誉世界的展会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16年后的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义乌打造成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鼓励“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展览集团,探索会展产业化发展道路,创新展贸联动发展机制”。自2013年开始,义乌先后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全国首个拥有邀请外国人来华审批权限的县级市、全省首个拥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管理权限的县(市)。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在贸易通关等方面也对义乌“大开绿灯”。义乌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政策,培育专业展会做精做专,每年安排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扶持会展企业。
经过三年的发展,义乌的会展业规模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义乌共举办会展123个,展览面积约7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3400家,参会客商143万人次,贸易成交额高达397.2亿元,相当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一年交易额的三分之一,2013年的会展贸易成交额则高达579亿,将近义乌全市当年GDP的三分之二。2015年,已经排上日程的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展览已有17个之多。虽然和“会展大户”上海、广州、杭州等相比,义乌的会展规模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其规模在全国县级市中已经稳居龙头。据统计,义乌市会展联合会共有会员企业65家,展览公司30家,国家级展会6个,会展面积超过125万平方米,在长三角地区位列第四(2013年)。义乌还获得过包括“中国十大会展名城”在内的多个会展奖项。
2014年11月18日,为“一带一路”战略开辟陆路物流新通道的“义新欧”中欧班列开通。义乌,这个曾经的最大小商品集散地,现在的会展重镇,正端坐在这条中欧物流大动脉的起点。用积聚的丰富经贸资源和不断发展的会展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深度打造国际陆港城市,这应该是摆在义务面前的一个崭新而宝贵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