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上海会展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布局以及现有政策梳理和政策建议研究(上)
发布时间:2009-06-08  更新时间:2009-06-08  作者:蒋雪根、戴桂麟、张娟、吴昌富、薛红梅  点击次数:6376

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蒋雪根、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戴桂麟、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张  娟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吴昌富 、上海展报传媒有限公司薛红梅
 
1、上海会展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上海是我国沿海城市中会展业发展较早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会展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会展业的起步发展阶段,90年代是会展业的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进入提升阶段。随着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和举办,会展服务业在“四个中心”建设和城市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显著,并将成为上海经济中的一大亮点。
1.1上海会展服务业发展现状
1.1.1上海会展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上海会展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巩固,已开始进入了提升阶段。2007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共515个,比上年的466个增长了10.5%,总展出面积571.9万㎡,比上年的479.5万㎡增长了19.3%。其中国际展览会项目309个,比上年增长了4.8%,总展出面积474.6万㎡,比上年增长了9.5%。国内展览会项目206个,比上年增长了20.5%,总展出面积97.3万㎡,比上年增长了116%。组团赴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展54个。主要国际性会议96个,重要节事活动72个。
至2007年底,上海九个主要场馆总展览面积达到23.5万㎡,其中1—3万㎡的有5个,10万㎡以上的有1个。新国际博览中心有2个新馆在2008年要建成投入使用,展览面积再扩大2.3万㎡,而世博演艺中心也在2007年年底开工建设,建成总面积达到8万㎡。
1.1.2上海会展业发展特点
上海国际展览会逐渐呈现“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特点:
规模化。2007年举办的国际展览会项目中,5万㎡以上的国际展览会25个,同比增长了8.70%,总面积达到了194万㎡,同比增长了9.31%,占上海国际展览会总展出面积的40.8%;3万至5万㎡的国际展览会项目21个,同比增长了31.25%,1万至3万㎡的国际展览会项目98个,同比减少了8.89%,1万㎡以下的国际展览会项目165个,同比减少了0.6%。全年平均每个展会达到1.54万㎡,同比增长了4.37%。5万㎡以上的国际展览项目虽然只占了总项目数的8.7%,但展出面积占到了总展出面积的41%,成为上海国际展览会项目的核心力量。如展出面积第一的是博华在9月中旬于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科技馆、浦东展览馆3馆共同举办的“2007年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总面积达到近22万㎡;其次是4月下旬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总面积12万㎡;以及6月初的“2007年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面积为11.19万㎡。
 
表 1:2007年国际展览项目主要指标情况表
面积范围
数量(个)
总租馆面
(万平方米)
参展商(万)
参观人数(万)
5万平方米以上(包括5万)
25
193.96
6.82
374
3—5万平方米(包括3万)
21
73.83
2.53
147
1—3万平方米(包括1万)
98
134.79
4.8
264
1万平方米以下
165
72.01
2.05
122
资料来源:上海会展行业协会提供
国际化。2007年举办的国际展览会项目,参展商总数16.2万家,其中境外展商4.21万家,占比25.99%,较上年的24%有所提高。5月份的上海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总面积10.2万㎡,总参展商1585家,境外参展商1015家,占比64%;9月的2007年中国国际皮革展总面积5.75万㎡,共有1068家参展商参展,其中境外的575家,占比53.8%;11月的2007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总面积10.35万㎡,共4522个展位,境外展商占了1415个,达到31.3%。
2007年国际展览会项目参观总人次为907万人次,比上年的884万人次增长了2.6%,其中境外参观人次约为53万人次,占比5.8%。如上海国际美容展3万专业观众中有1.4万境外观众,占比达到了46.67%;第17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3万专业观众中有近3万境外专业观众,占比33.33%;同期举办的第17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和第18届中国国际电动自行车展览会,总共10万的专业观众中,境外观众占比68%以上,达到了6.82万人。
专业化。上海国际展览会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规模上逐步增大,专业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上海的国际展览会专业化程度已达95%。如上海车展、家具展、机床展、化妆品展、建材展、纺机展等专业分类清晰,专业化程度很高。2007年5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美容化妆洗涤用品博览会规模6万㎡3000个国际化标准展位,不论在展览面积还是参展商数量上都达到了亚洲美容展会的历史最高水平,并和意大利美容展、法国美容展共同位列世界美容展前三强。本届展会从原材料到成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同一个展会上许多厂商既是供应商又是买家。
品牌化。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强的城市服务功能,在世博会的推动下,上海会展业的品牌处于培育和形成过程,诸如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中国国际家具生产、装潢与装饰机械及配件展览、中国华东商品交易会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上海会展业不仅已经拥有自己培育的品牌,境外各知名展览公司也纷纷将其品牌大展移植到上海,以争夺中国展览市场。目前,科隆五金展、欧洲制药原料展、慕尼黑工程机械展、法兰克福乐器展等近20个世界大展都有“上海版” [1]
国际会议的质量和规模在不断提高。国际大会和会议组织(ICCA)的统计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国际协会会议所占国际会议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入ICCA的中国会员也越来越多,上海是ICCA在中国会员最多的城市。一些国际权威机构、新闻媒体或著名的国际民间组织举办的层次较高,既有专业人士又有部分国家政要与会的国际会议开始着陆上海,一些为世界瞩目、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会议日渐增加。如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全球扶贫大会、世卫组织西太区会议、世界工程师大会、亚行年会、非行年会。
国内展览会快速增长为国际展览会的发展增添后劲。2007年统计到的1000㎡以上的上海国内展览会项目共206个,总面积达到97.26万㎡。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国内展览会总展出面积61.6万平方米。上海的国内展览会正在高速发展,不论是规模上、质量和专业化程度都在逐步跟国际展览接轨,有近20个展会超过1万㎡,其中以全国巡展方式在新博举办的“第100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百货行业展会,总面积超过了5万㎡,美国、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众多知名品牌的国内代理商及中国本土品牌企业齐聚上海,是国内外新兴百货企业拓展业务空间、提升企业产品知名度的一个优秀平台。
节事活动逐步趋向主题化、国际化。2007年在上海举办的重要节事活动72个,规模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向主题化、国际化发展,如上海国际服装周、上海国际电影节、南汇桃花节、上海科技节、2007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等等。影响最大的当数10月18日至11月28日的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共吸引了4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团体,奉献了92台剧目176场演出,观众超过45万人次,均创下历年之最。其他相关的子节目分活动,总计3000多场演出,表演人数超过8万多人,参与人数更是达到150多万人次。
1.2国内主要城市会展业发展特征
中国会展可以分成三大块:北京、上海和广州、深圳,本部分对北京和广州会展服务业可资借鉴的经验进行简要分析。
1.2.1北京会展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会展》杂志信息数据库对行业的分类,在北京举办展览与北京地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密切关系。前10个行业展会约占已知行业类型信息展会总量的64%。展览规模按展览面积可以分为6个等级:5万平方米以上、3~5万平方米、1~2万平方米、0.5~1万平方米、0.5万平方米以下。据统计,在北京各大展馆所举办的展览约有70%都在1万平方米以下,而且5000平方米以下的展览所占比例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北京展览会的特点是:
品牌性专业展会多。北京拥有众多全国性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在举办行业性专业技术展览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汽车、机床、通讯、印刷、冶金、制冷、工程机械、仪器仪表、计算机、医疗设备和服装服饰等展览品牌趋于成熟。在这些行业展会中共有12个展会得到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如北京的中国国际机床展、纺织机械展、通信展、服装服饰展、制冷展、工程机械展等,北京得到UFI认证的品牌展会数量居全国首位。
国际化程度高。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窗口,北京所举办展会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288个展会中有68%为国际展。从展馆看,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北京展览馆所主办展览70%以上都是国际展。
2:北京各展览馆国际展数量及比例
展览馆
全部展会
国际展
国际展的比例(%)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111
88
79
全国农业展览馆
50
18
36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
57
43
75
北京展览厅
48
35
73
海淀展览馆
8
3
38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展厅
14
9
64
总计
288
196
68
资料来源: 会展经济蓝皮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
加强对会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重视。是为了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展会秩序,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的,2008年3月1日《北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实施。规定,主办方应当依法做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展前审查参展项目,包括展品、展板、展台及相关宣传资料等  知识产权状况的制度,督促参展方对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的参展项目进行检索。参展方应当合法参展,配合主办方在展前对参展项目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的审查工作,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参展项目依法应当具有相关权利证明的,参展方应当携带相关的权利证明参展;对参展项目标注知识产权标记、标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注。主办方与参展方应当在参展合同中约定双方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义务和相关内容。主办方在展会举办期间应当履行五项职责,接受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协调解决侵权纠纷;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相关专业技术方面的宣传咨询服务;在显著位置公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受案范围和联系方式,并公布主办方或者投诉机构的服务事项、投诉地点和联系方式;应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合理要求,出具相关事实证明;主办方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举办时间在三天以上,并且是政府和政府部门主办、展出面积二万平方米以上、在国际或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三种情形之一的展会,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驻,主办方应当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进驻展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作为全国第一个展会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该法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展览会、展示会、博览会、交易会、展示会等活动中有关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1.2.2广州会展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广州展览市场一直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高速发展着,大大超出了全国20%的平均增长水平,是北京和上海之外的中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之一。
会展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会展业活动在市场作用下继续进行行业调整。2007年全市会展活动企业增加值20.50亿元,比上年增长8.85%;全市会展活动经营收入以及会展业企业(单位)资产总计、缴纳国家各种税金、实现利润总额、员工劳动报酬等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会展业务继续相对集中于实力较强的企业。2007年,全市会展经营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34家,比上年25家增加了9家。在全市会展活动经营收入中,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和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公司创造的收入占了55.77%。新兴的会展业继续吸引企业进入,但继续有企业在市场作用下退出会展业。
    会展业继续呈集约化发展,展览面积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广州市举办展览场次虽然比上年减少,但展览总面积、展览接待参展商、展览接待外来人员比上年大幅增长。全市主要展览项目累计展览面积363.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35%;接待参展商8.54万家,增长23.38%。市内展接待接待外来人员38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28%。2007年,小型展览市场继续并入影响力较广的大中型连续性展览市场,有效地提高和扩大了名展、大展的效率和影响。2007年,市内主要展览平均面积达1.18万平方米,比上年(0.98万平方米)扩大了20.41%。其中,单项展览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33个,其展览面积234.57万平方米,占展览项目调查总面积的64.50%。在名展、大展中,春秋两届交易会展览面积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1%;春夏两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9%;春秋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4.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54%;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10.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4%;2007年广州酒店用品展览会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67%;第十二届广州国际照明+建筑电器展览会8.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0%;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13.50万平方米;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展览会12.00万平方米,2007年广州博览会6万平方米等等。
    会展经济辐射与聚集功能增强,会展业接待外地专业人群大幅攀升。2007年,在主要展览中,汇集了国内(市外)参展商5.68万家,增长17.59%;境外参展商0.74万家,增长73.77%;境外参展商参展面积达32.03万平方米,成功举办33场国际性展览(境外参展商参展面积达到20%的展览为国际性展览)。在市内展中,外地机构在穗办展达24场次,其中15个为国内(市外)机构办展、9个为境外机构办展。全市举办的国际性会议也达209场次(有3个以上境外机构参加的会议为国际性会议),比上年增长9.42%。2007年,会展业接待外地人次大幅度增长。通过在我市举办的展览,汇集了以专业买家和专业人士为主的386.14万人次的外地参展参观者,其中,国内(市外)277.49万人次,增长50.25%;境外108.65万人次,增长57.72%;通过在我市举办的会议,则吸引了88.67万人次的外地商务或公务人员,其中,境外13.62万人次;国内(市外)75.05万人次,增长25.73%[2]
    会展政策法规不断完善。首先,《广州市会展业行业规范(试行)》。该行业规范是由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理事会负责制定,并与2006年2月1日起试行。该行业规范共有四章二十二条,主要内容涉及行业守则、办展规约和行业管理三个方面;其次,《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自律公约(试行)》。该自律公约是由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理事会负责制定,并与2006年2月1日起试行。该自律公约共有五章十六条,主要内容涉及依法经营、合法办展;道德规范、诚信服务与监督、奖励三个方面。该自律公约是广州市展览业对社会的承诺和行为准则;再次,推进保护知识产权问责制。从第100届广交会进一步推进保护知识产权问责制开始,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参展企业资格和展品的审查工作,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具体做法为:凡涉及商标、专利、版权、质量认证等的展品,参展单位必须取得合法权利证书或使用许可合同。参展各分团将根据近两届大会所反馈的被投诉侵权企业和展品名单,对违规企业和展品进行重点检查。
1.3上海会展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没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机构进行
2003年国家商务部组建和成立后,展览业行政管理纳入商务部的职能范围,但事实上现在国家科技部、中国贸促会、中国科协等多个部门仍具有部分审批权。上海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在全国还算先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多头审批。上海现行的会展项目审批制度情况:中央由商务部、科技部、贸促总会(只审出国展)三个部门审批——导致由中央审批的展览会拿到地方后,和地方审批的项目重复;地方由市外经贸委审批经贸类国际展览会,市科委审批科技类国际展览会,教委审批教育类国际展览会——各委办互不沟通,导致一些展览会主题重复;国内展览会(即没有境外展商参展的)则由展览会主办方报展会举办地工商局备案——导致问题出现后已无法整改等问题;国际会议、论坛由外办、旅委审批——没有从制度上规定,一般只有涉及需要政府领导出面的才会报批,导致统计不全;庆典、节事活动(如旅游节、电影节、服装节等)由各主管部门自行组织,没有一个权威的管理机构来进行统一协调。以上多头审批的现象导致了上海展览市场信息不对称,展会主题冲撞、重复和骗展等现象屡见不鲜,给管理和统计都带来困难,也给参展商造成投诉无门的尴尬。目前,上海许多单位乐于承办或举办各种大型国际会议和涉外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会议市场的繁荣,但也出现了资源不能共享,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办会标准不一等问题。同时,由于对于一些骗展行为没有惩罚机制,也给一些委办的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1.3.2会展法律法规缺失
由于我国会展业法律不健全、不完善,造成了“展会乱、展会杂”等许多问题。其中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展览会的知识产权问题。在上海,展览业的知识产权问题:(1)表现在展会主题相同或类似;(2)“克隆”展览会另一方面,表现在展品侵权方面。在展会上,一些企业抄袭他人的成果,把别人已申请专利的产品改头换面拿出来展示,引起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展会知识产权问题的存在,对吸引国外展览公司和参展商,对上海建设国际会展城市都有很大的影响。会展业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既要有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也有个性的法律法规。
1.3.3缺少超大型会展场馆
上海目前还缺少超大型会展场馆,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展览会向国际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3:上海目前能够举办国际展览项目的场馆
展馆
所在区域
面积(万平方米)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浦东
12.35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浦西
3.14
上海汽车城会展中心
浦西
3
上海展览中心
浦西
2.1743
上海世贸商城
浦西
2.16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
浦西
1.2
上海农业展览馆
浦西
0.76
东亚展览馆
浦西
0.45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浦西
0.27
合计
25.5
资料来源:上海会展行业协会提供
浦西的展馆普遍较小,没有发展空间,设施陈旧,一旦举办展会,周边交通拥挤问题即刻出现,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由于配套工程不到位,交通、餐饮等问题屡见不鲜。国际会议除了在各大宾馆举办外,大型的主要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国际会议中心等举办。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展馆面积排名中,上海的展馆总面积以及最大的展览中心面积都在逐年下降,上海的大型展馆显现出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所有在沪举办的5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会只能到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如果展会展出面积要超过10万平方米,如2007年家具展就只能分3个场馆举办,对参观、参展带来许多不便。目前新国际博览中心是上海最大的展馆,但是因为是中德合资,企业要自主发展,也进一步限制了上海展览业的规模扩张。
国际展览项目正朝规模化方向发展,一些10万㎡以上的大型展览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海会展规模的发展趋势将是20—30万㎡超大型展会为主导。上海的场馆建设与上海展览项目的发展已经明显不同步,场馆建设的滞后已经限制了项目的发展。
1.3.4经营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
由于会展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入门门槛较低的行业。近几年上海的会展公司数量增长较快,根据工商部门统计,上海有经营会展内容的登记企业有万余家,普遍存在规模较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与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和营销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上海很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会议服务和展览公司——即航母型企业。
1.3.5国际品牌会展不足
在当今品牌化时代,一个展览会如果没有一定的品牌,很难在竞争中立足。上海的工博会、华交会、汽车展、国际家具展等在规模和服务水平上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上海展览会品牌化程度还较低,已有的几个知名品牌展览也只局限于国内,能在国际展览市场上立足的名牌展览屈指可数。另外,推动会展品牌建设的优惠措施也比较缺乏,这也是上海会展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
现在,北京已经有一批在世界上颇有知名度的品牌展,如中国国际机床展、中国纺织机械展、中国冶金铸造工业炉展、中国国际印刷技术展都已跻身世界同类展览的前四位。广州的广交会也是公认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一大展。因此,上海提高品牌会展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1.3.6会展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检验一个城市是否具备国际展览中心地位的基本指标就是展览产业的国际化程度。德国作为第一号的世界会展强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会展中心,因而国际化程度极高。上海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近年来不断提高,但这些都只是迈向国际化的开始。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以国际冠名的展览,外国(包括境外)参展商必须达到20%以上。但是现在上海所谓的国际展一般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境外客商和参观者比例现在不断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说,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目前上海国际会展的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距世界一流水平仍然还有一段差距,外资参展商的数量不够多,所占的比例不够大,尤其是缺乏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参加,主办、承办单位海外招展、招商的能力以及办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3.7会展业发展的人才供给不足
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及世博会的成功筹办,上海展览业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展览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会展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上海目前从事会展业的人员约1万余人,这些人员大多都是从各行各业转向而来,缺乏会展专业知识。真正的会展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策划、管理人才缺口很大,缺乏高层次的会展策划、公关、组织等方面的人才,同声传译人才奇缺。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及申博工作领导小组等单位的调查,上海具有5至10年从业经验的会展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会展人才未必能找到100个。
随着会展业的兴起,加快培养会展人才迫在眉睫。自2001年起,上海已有九所高校本科,十七所大专开设了会展专业课程,目前在校生约三千余人,这批学生将在2008年后陆续毕业加入会展行业。此外,由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牵头组办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会展学院,自2006年起为在职人员培训,因此未来几年,上海会展业的专业人才将快速增长。但是,该行业实践性很强,因此,人才差距短时间内很难弥补。
同时,市人事局目前对会展业的人才认证方面还处于短缺状态,如会展设计人才的认证等,这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带来一定困难。


[1] 会展经济蓝皮书: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
 

上一篇: 国际会展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与特点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