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警惕新形式的会议 “腐败”
发布时间:2013-07-08  更新时间:2013-07-08  作者:独立经济学者、企业集团董事长 赵海均  点击次数:4910

    根据近日发布的2012年中央财政决算报告,汇总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等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这主要利益于各部门切实落实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减少了相关支出等。然而,“会议”消费情况却令“三公”治理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会议报告中提到,一些部门在计划外召开会议,有的超标准、超范围支出会议费。其中,审计的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共举办会议8698个,包括三类及以上会议2036个、其他论证和评审等会议6662个,实际支出6.98亿元。审计发现,有31个部门计划外召开三类及以上会议1129个;抽查的5423个会议中,在非定点场所召开459个;抽查的5.33亿元会议费中,超标准列支3954.61万元,转嫁其他单位或挤占其他支出4036.5万元。

    会议是政府部门传达和贯彻政令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方式。然而,会议中的铺张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已和公款吃喝、公车浪费一起,被公众称为建设节约型政府的三大顽症。笔者认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腐败”。会议“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会议重数量轻质量。不能否认,会议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形式,其功能在于:研究工作,做出决策;统一思想,消除分歧;布置任务,明确分工。然而,会议过多过滥就有违初衷了。一纸通知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把大家召集拢来,让领导在台上照本宣科一遍,以示郑重。有时为了提高会议的级别,还要特请地方、部门一把手亲临会场做指示。

    一项统计显示,我国一定级别的机关干部,每年参加的大大小小会议不下50场,一年中大体有40%的时间参加上级各部门召开的会议,40%的时间在本部门开会,只剩下20%的时间处理日常工作。而一般会议都会印发领导讲话、会议交流材料等。所以另一项与之相关的调查结果是,我国公务人员的人均纸张占有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部分发达国家的10倍。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固体垃圾中,废纸已占到15%。

    这样的会议除了起到“传声筒”的作用,无非是在中央文件的基础上再加些压,如把“重要”强调为“非常重要”,把“加强”改成“重点强化”,但实际上既浪费与会各方的时间、浪费热情、浪费信任、浪费人力物力,更会给本来盛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机关干部制造偷懒的机会。一些党政领导和机关部门原本工作手段单一,工作方法简单,时刻等着群众来朝拜自己,接受“训示”。一旦无论什么事都是“开会落实”,势必形成会议依赖症,使高高在上,不愿下基层接近群众的衙门作风更加严重。结果必然是口号响在墙上,工作浮在面上,损害党委政府信誉。

    二是会议重形式轻内容。毋庸置疑,会议的精要在于“聚而议之”,“聚而议之”是为了传播有价值、有必要传播的思想。理想中的会议状态是,台上传递指令或发表供讨论的意见、文章,与会者表达心声,彼此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讨论。无论发言者多么权威,都能平等地受到质疑,而每一个有价值的意见,都能被尊重且得到回应。在此之间,公民的个性表达得以彰显,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民主、科学的讨论程序避免组织者的决策失误,或是通过平等发言形成相互尊重、自由讨论的意见市场。然而当前会议的形式主义仍然比较严重。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这样的会议开的有什么意义?网上流传一首“开会谣”:“开会再开会,不开怎么会;大事要开会,小事也开会;主席一上台,俨然大掌柜;扯东又拉西,全凭一张嘴;会开大半天,下面打瞌睡;实在话不多,水喝好几杯。若问听的啥,早就随风飞”。话虽尖刻,但说的也是实情。

    当效率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各个经济体的追求时,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拒绝形式主义会场的入侵。形式主义的沉疴与讲究效率是格格不入的,前者满足于表面文章,后者提倡务实、争分夺秒、实际发展。往小了说,形式主义会议耽误的只是时间以及正常的工作进程,而往大了说,长期流连于走形式,不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甚至会造成一个社会与民族浮躁、浮夸、浅薄、平庸的心态。

    三是重排场轻成本。举行会议,是党政机关常见的行政方式之一;而不讲会议成本,也是不少党政机关不重视节约、随意挥霍浪费的一种表现。一些会议主题分散、内容宽泛、会期拖沓,仅把开会本身作为目的,开与不开一个样;一些会议会场布置华丽、会议用品高档、材料厚厚一沓、实际都是形式;一些会议安排本身就很浪费,不仅食宿超标,会后旅游,还要发纪念品;一些领导参加会议,要么干坐陪会,要么随意演讲,还有人喜欢讲长话,逢会就要“你方讲罢我登台”,即使内容大同小异,甚至重复也要说,讲话成了政治待遇,不讲就失了官价身份,根本不问讲话既浪费时间,也耗费会议成本。

    目前许多国际会议都很讲究节约,要求时间要短,讲话要短,注意节约会议成本。譬如申办奥运那么浩繁的工作,申办陈述仅半个小时;上海《财富》全球论坛年会,会议发言每位只有90秒;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获奖嘉宾,每人发言时间则不能超过45秒,一旦超时会被嘘下台去。而一些企业更注意会议成本,据说韩国三星集团某骨干企业在开会时使用了一种“沙漏计时器”,沙漏计时器上方漏斗里装的沙全部漏到下方漏斗的时间是30分钟,在沙漏完的那一刻,主持人必须得出结论并无条件宣布散会。日本某公司开会时,与会人员则都要站着,据说这也是为了缩短会议时间,减少会议成本。乍一听觉得过分,但仔细想来又不无道理:人是有惰性的,坐着开会舒服,不知不觉就会把会开长,加大会议成本;久而久之还会养成开长会的习惯,办事效率也会随之降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节时敬字惜纸”,不仅是干部群众的强烈呼声,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需要,更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举,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上一篇: 展会开幕式的纠结与创新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