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题访问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要做中国展览行业的“宝马”——专访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董汉友
发布时间:2012-04-17  更新时间:2012-04-17  作者:  点击次数:5210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历经12期扩建于日前全面落成。建成后室内展览面积达2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总经理董汉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打造成中国展览行业的“宝马”。

    立足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据统计,2011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使用率为70%,周转率为32(以一年300天为基准),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场馆,每年展商预定新国博的档期都很难。对此董汉友表示,每年预定展馆的客户中,首先是要考虑到老客户的需求,尽量保留老客户使用场馆的时间。新客户要进来时,要看是否能协调,原则是不要让老客户失望,要与其建立可信任的伙伴关系。

    对于高使用率是否合理这一问题,董汉友称,场馆的使用率控制在70%是比较合理的,未来场馆设施、技术更先进后,使用率可能会更高。但如此高的使用率对整个展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会尽量协调在两个展会之间保留一天的时间进行缓冲,以保证展会顺利进行。

    同时,新国际博览中心也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方式,收集参展商、观众及主办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办展服务能力。

    瞄准国际化 与虹桥会展综合体错位经营

    总投资230亿元的会展“巨无霸”——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以下简称“虹桥会展综合体”)2011年年底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开建。该项目建成后,将拥有40万平方米的室内净展览面积和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在展览规模和体量上都将超过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虹桥会展综合体建成后,政府型展会将移师虹桥,但并不会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造成实质性影响。对此董汉友表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虹桥会展综合体,作为上海浦东、浦西两大会展项目,应各种发挥优势,错位经营。虹桥会展综合体将来或以政府类展会为主,而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则瞄准国际化、专业化,将打造成展览行业的“宝马”。

    近两年,中国的会议产业发展迅猛,一些城市在会议业的扶持力度上明显大于展览行业。面对新发展形势,董汉友表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在保证展览业继续向前的基础上,近年来在酒店配套建设方面,谋求会议与展览共同发展。如今,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附近已建成浦东嘉里中心和卓美亚喜马拉雅酒店,两座高档酒店内均设有会议室,解决了展会期间同期举办会议论坛的场地,使参会代表不用再将时间耗费在展馆与会议中心的路程上,最大限度的方便了与会者。

    除了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未来发展定位进行阐述外,面对中国二三线城市展馆建设热的问题,董汉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展馆建设热不光在中国,在会展业发展成熟的德国也出现过。正是因为城市管理者看到了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所以很多城市都将建设展览中心列为发展规划当中,甚至有的二线城市存在多个展览中心。但因为会展要与本地产业相结合,同时还受到交通、周边配套、人才等众多因素影响,所以展览中心的增加,并不会使展会随之增加,这就会产生场馆的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董汉友表示,作为地方的展览中心,应以举办地方性展会为主,虽然不能马上收回投资,但要长远考虑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带动率。

    以人为本  以员工自我能力提升为骄傲

    如今,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周到的服务使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在众多主办单位、参展商及观众的心中有很高的满意度。据介绍,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每年都会对其员工进行两到三次培训,使员工提升工作能力,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相互磨合,互相配合,逐步形成了一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团队。

    当记者问到董汉友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六年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时,这位年近60的德籍“中国通”说,当看到自己的员工每天都有进步,员工自身的业务能力日益提高,高素质员工队伍成为公司在业界的一大优势资源时,他很有成就感。或许正是因为一直以来的以人为本,以员工自身的发展为管理方向,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人才队伍愈加凝聚,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在业界树立了良好口碑。

    采访时间很短暂,但正是这短短的一个小时,让记者感受到了董汉友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未来发展的信心,相信展览行业“宝马”的目标指日可待。

 


上一篇: 柏林旅游会展中国阵容强大的理由——专访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
下一篇: 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永立潮头——专访山东舜和国际酒店总经理陈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