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随着9-12期扩建工程N1、N2、N3、N4展馆的相继建造完成,由上海陆家嘴展览发展有限公司与德国展览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造的(SNIEC)宣布已全面落成。据悉,该项目自1999年11月4日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历经10余年发展,已动用总投资额为44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也被视为中国展览业与国际展览界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及中外展览业创造性合作的典范。
SNIEC全面落成 引领上海成会展业领跑者
目前,上海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场馆仅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一家。
据记者了解,SNIEC于1999年正式启动建设,从而拉开浦东会展业的序幕,浦东及上海的会展业也由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作为重大国际展会的平台,(SNIEC)展览业务持续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年共举办约94个展会,展览合同销售面积达480万平方米。记者了解到,全面落成的(SNIEC)拥有17个风格相似的单层无柱式展厅,室内展览面积达20万平方米,室外10万平方米。自2001年11月2日SNIEC一期工程建成开业至今,每年约举办80场知名展览会,吸引约400余万名海内外商人,已成为世界最成功的展览中心之一。SNIEC也被视为中国展业与国际展览界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汉友表示:“随着展馆的全面落成,预计2012年展览销售面积将进一步增长。SNIEC作为中德两国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合作最为成功的领域之一,它的落成也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会展中心。”
上海展馆单体规模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作为我国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展览业迅猛发展,其独特区位优势和良好市场发展前景吸引着国际著名展览公司慕名而来,这导致上海市大型展会数量急剧增长,仅2008年,上海5万平方米以上的国际展览项目数就接近40个。
但是,令人尴尬不已的是,大型展会不得不集中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一方面经常发生展会时间冲突,很多展会甚至无法举办;另一方面使上海会展业发展成本增大,在与周边乃至香港、新加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据业内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展馆容量的需求约有70万平方米。现拥有各类会展场馆10所,可供室内展出的总面积为26.8万平方米,加上新国际博览中心在建的4.6万平方米展馆,一共有约30万平方米,因此还有40万平方米的缺口。预计在未来2至3年中,上海市展会规模将以20至40万平方米为主导,而现有的展馆单体规模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浦东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可是浦西却没有一个大型会展馆。建议在‘大虹桥’建造单体规模为30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展馆,并在周边预留部分区域作为基础设施和商务配套。未来,这个场馆将形成与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遥相呼应、有分有合、有合作有竞争的良好市场氛围,打破上海会展业发展的硬件瓶颈,为上海今后举办更多、更大规模的国际展览会提供保障。”在今年上海召开的人代会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提交了上述书面意见建议。据郑惠强代表在经过调研后,其将目光投向了有意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虹桥商务区。
中国会展业“起步晚 发展快”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中国展览业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行成了一个新兴的展览业市场。但是,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对此指出,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展会经济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在中国会展业进军中东沙特等新兴市场的同时,境外的许多展览企业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
“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罗百辉指出。
“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另外,我国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导致我们展览落后的另外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展览活动多为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以及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诸如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较为居前,地区集中程度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