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天下第一会”之称的全国糖酒会,在56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过无数辉煌,为我国酒类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糖酒会从最初计划经济的调拨会演变为市场经济的交易会,其功能也逐渐发生变化。在每年两届全国糖酒会如期举办的同时,许多区域糖酒会、专业酒类会展也蓬勃兴起,原来由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独家主办、“一统天下”的酒类会展格局正在悄然被打破,呈现出“国家队”裂变、“地方队”割据、“专业队”细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国家队”裂变
随着金秋白酒市场旺季来临,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2011年秋季全国糖酒会即将启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秋全国性糖酒会却花开双枝:一个是由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和沈阳市政府共同主办,中糖新世纪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协办的 “2011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会期为10月10日—13日;另一个则是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咨询公司联合主办,郑州市政府承办的“2011年中国糖酒食品博览会暨国际糖酒商品交易会”,会期是10月12日—15日。几乎是同一时间,异地举办两场全国性糖酒会,这在全国糖酒会历史上,尚属首例。为招徕厂商和吸引人气,两家全国性糖酒会的主办方及两地政府都在会前厉兵秣马、紧锣密鼓地做足准备,并高调彰显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据主办方介绍,以“规范、高端、开放、共赢”为主题,定位“权威性、国际性、专业性、多样性”的“2011年中国糖酒食品博览会暨国际糖酒商品交易会”,将以展览展示、会议论坛、文化交流、投资合作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国际化、高标准特色,通过提供“导向性、代表性、互动性、维护性精准专业服务”,推动国内生产、流通、服务企业与全球同行面对面的高端互动交流,为国外优质糖酒食品及生产和流通技术进入中国市场搭建高标准的规范推广平台,同时为中国糖酒食品企业走向世界寻求商机。
面对近年来区域及专业性糖酒会展兴起的挑战,中糖集团的糖酒会办会模式也在积极寻求变革和创新。
即将在沈阳举办的“2011年秋季全国糖酒会”,除了展场面积大、规划合理、管理规范之外,还将举办涉及进口葡萄酒、国家放心酒、酒类流通、食品流通、食品包装及食品网络营销等方面的论坛。
全国糖酒会办公室副主任、中糖新世纪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古平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会展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全国糖酒会也在积极转型,朝着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努力。本届糖酒会是我们今年确定了‘新起点、新机遇、调结构、共发展’的主题,实施新的运行模式之后的第一次,我们称之为新的起点。”
“2011年秋季全国糖酒会主要体现了‘制度、机制、方法、服务’四个方面的创新。”古平介绍说:以前的全国糖酒会都是由中糖集团主办,地方政府承办,而本届糖酒会是中糖公司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专业的会展公司来承办,这是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引进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和市场化的操作方式是机制上的创新;开拓思路、努力探索、更新观念、拓展服务是方法上的变化;探索、构建糖酒会电子商务平台,推出网上交易等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拓展。
对于今后全国糖酒会的发展方向,古平表示:一是培养专业化的运营团队,二是构建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三是打造国际化的展示环境,四是创新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会展专业顾问、北京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应丽君教授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具体到糖酒会展市场,全国糖酒会长期处于“一统天下”的大而全模式形成的惰性,导致在定位、运作、服务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和部分功能的缺失或弱化,而中国酒类产业及会展经济都处于需求多元化的规模化发展阶段,需求催生服务,既有的糖酒会模式不能及时适应或有效涵盖这种服务需求,就会产生适应或补充需求的新的服务形式,“一统天下”的格局就会被打破。
“地方队”割据
近十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升级带动酒类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区域糖酒会蓬勃兴起,并在一定的区域市场形成了各自的优势。
东部的如上海“国际酒饮博览会”、“中国国际葡萄酒蒸馏酒博览会”及“山东省糖酒会”;西部的如“中国(贵州)酒类博览会”、四川省的“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暨名酒文化节”及泸州酒类博览会;南部的则有连续举办过多届较有影响力的“广州国际名酒展览会暨世界名酒节”,以及“广东省酒饮博览会”、“深圳酒博会”、“广西南宁•东盟酒文化博览会”、“湖南省糖酒会”等;北部的则有北京的“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国际红酒果酒暨葡萄酒博览会”、“山西酒饮博览会”及河北省的“北方糖酒会”;中部则有河南省的“中部糖酒商品交易会”及“河南省糖酒会”、“安徽省糖酒会”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地市政府举办的以及由酒企或商业机构临时举办的“酒文化节”、糖酒食品展览会等。
“酒类商品的区域性特征,是区域性糖酒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展会的根本作用是一种基于目标市场的营销工具。”应丽君教授认为,近年来,许多区域性糖酒会的兴起,一方面是全国糖酒会模式固化,某些功能弱化或缺失,给了区域性糖酒会发展的机会;二是由于一些区域白酒品牌的全国化进程受阻,使区域性市场突破的发展模式成为主流,更多的中小型酒类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品牌力、产品特点、资金、管理水平、营销实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再盲目追求普遍撒网、分散资源的“泛全国化”市场路径,开始理性地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区域目标市场,以获得目标区域的市场生存空间。而区域性糖酒会则契合了这种区域聚焦的市场服务需求。
“专业队”细分
随着酒类行业的深度发展和消费升级带动的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在区域糖酒会风生水起之际,以单酒种或香型、品类乃至产区、单个品牌分类的展览或品鉴会、体验活动开始渐成气候。例如,由于葡萄酒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葡萄酒的专业性较强而带来的葡萄酒展览快速崛起。TOPWINE CHINA等酒展在为国内葡萄酒商提供交易平台的同时,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客商参展。
另外,近十多年来,国外的食品展览会和酒类专业展已经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例如,法国SIAL国际食品展于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创办了“中国国际食品及饮料展”(SIAL CHINA)。在2011年5月举办的第十二届展“中食展”上,首次推出了“酒世界专馆”,获得巨大成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展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到中国来办展。
与此同时,随着酿酒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企业对产业链上游的酿酒设备及原辅料的需求也快速增长,酿酒设备展会开始从以往只是酒展中一个分支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展览。例如,2011中国国际酒业技术装备博览会,吸引了全球众多的酿酒设备及技术商参展,中外机械设备同台竞技。
应丽君认为,需求的多元化导致市场细分。随着酒类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链条上的分工将会越来越细化,未来,专业化的酒类展会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会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这也是行业趋于成熟、进步的表现。
做大差异化 避免碎片化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糖酒会的功能从最初计划经济的调拨会演变为市场经济的展览、招商、交易会,由“一花独放”到“百花争妍”。那么,在目前“国家队”、“地方队”、“专业队”同台竞技的多元化酒类会展舞台上,各自将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共同推动中国酒类会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辉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表面上看,区域糖酒会和专业酒类展会的兴起,对中糖的全国糖酒会办会模式是冲击,弱化或分解了其部分功能。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区域糖酒会或专业酒类展会为区域性品牌以及致力于区域目标市场的厂商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平台,以差异化的实效性补充了全国糖酒会某些缺失或弱化的功能,并在这个补充的过程中,探索提高,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竞争将促使中糖公司转变观念,改革办会模式,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更加注重参会商和消费者的需求,彻底完成由过去的行政职能向市场职能的角色转变。中糖举办的全国糖酒会毕竟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不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办会经验,都已在行业树立了形象,奠定了基础地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是其它酒类展会所取代不了的。只要适时调整、创新和改进,全国糖酒会仍然有着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光对《华夏酒报》记者说:“全国糖酒会对于酒企来说,离开它还不行,毕竟是行业最重要的交流平台。但糖酒会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在模式上变革,内容上更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像以前那样全国糖酒会‘一家独大’、一种营销模式‘通吃天下’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企业需要各种类型的糖酒会交流平台,包括区域性和专业性展会,为厂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但不要搞得太频、太滥,建议全国糖酒会最好是每年举办一次,区域和专业酒类会展也不要重复搞。否则,会让企业无所适从,疲于奔命,最终将导致糖酒会的碎片化,沦为‘鸡肋’。”
“目前,中国会展产业处于‘前产业化时期’,大量新馆涌现和重复办展导致展会资源市场激烈竞争,面对本土和国际会展业进军的双重威胁,像糖酒会这样的传统展会,不论是‘国家队’,还是‘地方队’、‘专业队’,都将再次经受‘变脸’的市场洗礼。因此,糖酒会必须避免‘一窝蜂’式的同质化竞争,而要通过差异化的竞争,在变革和创新中实现由数量化增长向品质化增长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糖酒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丽君进一步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