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后世博时代中国会展教育创新的问题思考
发布时间:2011-04-06  更新时间:2011-04-06  作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理事、会展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传宏  点击次数:5522

  要:2010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创新”问题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结束,世博会这一人类创新与创意的最经典案例带给会展教育那些启迪,后世博时代中国会展教育该往何处去?值得深思。

    关键词:创新  后世博  会展教育

一、从《纲要》谈起

2010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在纲要的第七章“高等教育”部分,前所未有地用了13次“创新”,描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创新计划、国家创新体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以及高校创新组织模式、科研创新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无疑,国家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创新”问题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二、世博会与“创新”

创新的英文是“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innovare”,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

世界博览会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新创造和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历史表明,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划时代的世博会都是因为有创新。1933年全球经济大萧条刚刚结束之年,美国在工业中镇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这届世博会最大的创新在于提出了世博会的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1958年比利时在首都布鲁塞尔举办的世博会也应该算是划时代的。二战时期人类首次遭到核弹的袭击,二战结束10年后举办的布鲁塞尔世博会出于对战争的反思,建造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原子球塔,表明原子时代人们应该和平的利用核能,这个建筑现在已经成为布鲁塞尔的地标。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自然·科技,但是德国馆却把所有的德国名人都是未完成的雕塑这样一个有趣景象放在最引人注目的大厅,由于设计惊人,广受好评。法国馆更是用法兰西走在十字路口的自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众多的建筑场馆、精妙绝伦的科技文化展示以及最佳城市实践区网上世博等等,都以其独特的创新而光彩夺目。

世博会为人类展示其最新的科技成就提供了一个舞台,世博会鼓励人类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有创新才有进步。世博会的创新集中体现在主题创新、设计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这折射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结束,世博会这一人类创新与创意的最经典案例带给会展教育那些启迪,后世博时代中国会展教育该往何处去?值得深思。

三、几点思考

会展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加强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方面的培养;同时,还应该培养他们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笔者认为,后世博时代中国会展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有:

(一)对会展业发展的强烈求知欲培养

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人的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有高于常人的天分,而是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作为新兴产业,会展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探索性,面临挫折乃至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这就要求会展专业的学生具备不怕挫折、不惧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坚持探索。

(二)开放的心态与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知识量在成倍地增加,个人不可能知晓一切。只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善于学习,积极吸纳今人、前人、国人、洋人以及不同学派、流派的知识成果,在实践中善于同他人团结协作,才能避免因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局限性。

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会展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使得“开放”与“协作”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科学的怀疑与理性批判精神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精辟地指出,学校应当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

缺乏独立思考,只知道人云亦云,就不可能见他人之所未见;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敢超越常规,不敢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就不可能发他人之所未发。要创新,就必须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不唯潮流。因而,在培养会展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科学的怀疑和理性的批判,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值得指出的是,会展创新能力是以独立和批判精神为前提的,在培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营造一种多样包容的会展文化。

(四)重视会展技术创新,搭建会展创新平台

在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包含着许多技术性的因素。以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为例,从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不难发现,会展艺术与技术融入了先进的现代展示空间数字化、人性化和系统化设计理念,整合现代数字分析、建模、人机交互和行为评价,包含着会展空间设计中对形态结构、信息传达等展示空间中各种数据定量分析,对搭建产业中费效关系作出科学的评价等等。

培养会展艺术与技术方面的创新人才,需要系统掌握展示空间设计搭建、信息传达手段、人机交互方式等理论知识提供完整、系统的设备支持。为会展空间搭建产业的数据分析、个案评判、费效比对搭建数字化搭建实验、网络会展空间技术等先进系统的创新研究平台。

(五)会展教育:实践、实践、再实践

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践,工科、医科如此,文、理等学科亦概莫能外。然而,如何加强实践环节,如何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人缺乏思考,观念依然陈旧落后。在会展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必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从会展教育方面来说,发达国家会展教育的经验是十分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作用,我们所熟知的如德国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每学期三个月上课,三个月实习,实践环节占50%;有资料显示,美国、加拿大的会展教育其实践、实习也要占50%以上。

会展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会展创新教育能否取得成效,抓好实践教育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在我国的会展实践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客观条件制约、组织管理不善、师资力量匮乏以及实施保障不力等问题需要解决,此不赘述。

(六)会展创新人才培养忌浮躁

对于高等教育来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颁布一两项措施、搞一两次活动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

在会展创新型人才培养上,高校需要理性,一定要忌浮躁,防止急功近利的情况发生。学生的会展创新能力是要不断启发,不断养成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是人的发展,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拔苗助长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可以说,人类未来的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后世博时代中国会展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526

2. 马勇.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旅游科学,20052

 


上一篇: 对“十二五”期间西安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会展业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