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博会到婚博会,从机床展到各大车展,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大大小小的展会从年初排到了年尾。不知不觉中人们发现,会展已涵盖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伴随着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的腾飞,出现了“展会东南飞”的现象。对此应如何看待?对于会展城市而言,如何打造会展名片?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贸促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储祥银。
是“晴雨表”更是“引航标”
“展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与城市发展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相关,取决于城市经济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
会展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会展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准确反映城市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会展活动带动的商品、物资、人员、资金和信息流,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拉动效应和扩散效应,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是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引航标”。
城市会展经济规模与城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市场规模、开放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条件下,市场导向型展会受制于城市经济规模与市场总量,城市经济总量、市场规模大,会展的规模就可能大;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快,展会发展前景就好,城市开放程度高,展会突破区域限制可能性大,全国性、国际化程度就可能高。
展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展会服务体系的完善;展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则与城市发展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相关,取决于城市经济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
例如上海、广州等城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加上华交会、广交会等名牌展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展会在当地举办。
契合产业结构变化
“专业性展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要有市场基础,有产业支撑。”
看专业性展会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它对产业的拉动和引领作用究竟有多大。专业性展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要有市场基础,有产业支撑。近年来北京连续举办的汽车展、智能空调展等展会伴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做大做强,在行业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我们不仅要关注展会在国内行业中所起到的作用,更要关注它们在国际行业中的作用。
根据北京统计局数据,2008年北京会展业产值130亿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降到124亿元。2010年预计在140亿元至150亿元之间,对GDP的贡献率为0.1%左右。一些城市将节庆活动成功打造成会展品牌、城市名片,如潍坊风筝节。
会展名片如何打造
“各城市要针对自己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有计划地引导会展业发展,培养自己的会展品牌。不要跟风,也不要仿造。”
近年来,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会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全国大中小城市都在建展览馆,客观上促进了会展的发展。其实,会展业对城市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拉动经济增长上,在对城市发展环境的宣传,提高城市知名度方面的作用更大些。
从各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上可以看出,各地政府都推出了更多的政策措施来支持会展业的发展。可是一定时期内的展会资源是有限的,每个城市都要依靠自己的特色资源发展会展业。各城市要针对自己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有计划地引导会展业发展,培养自己的会展品牌。不要跟风,也不要仿造。只有这样,会展业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城市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决定城市展会的类别构成。城市展会依托城市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而生存和发展。我们在策划或引进展会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当地的产业集群基础和市场需求基础,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市场需求的展会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