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也以年均近20%的速度迅猛发展。中国会展业应该如何持续上升,尽可能保持旺盛的局面?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就此,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教授、中德合作IEMS会展项目系主任蓝星。
环保意识必不可少
“有‘展览之国’美称的德国,会展业的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平均每年在本国举办一两百个国际和跨地区专业展会,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的行业展会中占有2/3的份额,各种展会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蓝星认为,中国会展业要做大做强,最应该学习和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
蓝星告诉记者,目前,德国各大会展无一例外地都主打环保节能的理念,不仅各类题材展会所展示的展品纷纷以绿色环保为主,而且展会本身同样重视环保。
据蓝星介绍,德国超大型展会都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展会前期的营销推广也都是以网站为主,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可以在展览公司和展会的网站中快速方便地找到各种丰富详尽的展览信息和内容,媒体业界也可以通过网站及时获得展会最新动态。会展公司内部强大的网络管理平台使招展和参展服务更加准确高效,这些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中国,虽然政府和各行各业也在大力倡导建立环保型社会,但是要真正落实到现实中尚有很大距离。”蓝星认为,关键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存在着经济发展高于一切的错误认识,严重缺乏环保节能意识。此外,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展会因考虑成本开支而较早地意识到绿色办展的必要性,参展公司也开始尽可能压缩参展成本以获得更大的回报。
蓝星告诉记者,目前在京沪穗等一线会展城市举办的一些展会,虽然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环保材料,但并未在全行业形成共识,许多在中小型城市举办的展会仍然大量使用木材、油漆等易耗和污染材料。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的办展理念还停留在举办大而全的政绩性展会上,因此,脱离当地实际,盲目建造大型豪华展馆。由于各方面办展条件尚不具备,除了举办几个政府背景的经贸活动或展会外,崭新的展馆成了还贷和消耗巨大维持费的沉重包袱。
“中国会展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也是大量利用资源和资本集聚的时期,但是仍然需要尽早形成环保意识,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减少浪费。”蓝星表示。
展会的内涵是服务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会展业,应该如何在环保节能的理念下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呢?
蓝星说,当前,中国会展业正在经历从量的发展转变为质的提高,这就需要从传统的物质资源消耗的办展模式转向依托科技手段,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创新管理方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将会展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作为产业,就必须重视自身的经济回报。在自身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只有这样,会展产业才能回归到其固有的服务属性。
作为第三产业的会展业,服务是最基本的经营理念。当前,会展业的国际市场已将展品展示为主的概念提升到了人与人交流的层面。而创造一个和谐的商务环境的关键就是提升服务内涵。
随着会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特色鲜明的服务形式层出不穷。从前期的市场营销活动,到展期的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从现场的商业氛围的营造,到网络上详尽的信息发布,从单一割裂的服务形式,到全面立体的无忧服务,无不体现出会展业应有的特性。
反观中国会展业,服务水准相形见拙。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场馆配套等硬件设施,还是市场开发、人才素质、运营管理、现场环境等软件服务,都远未达到国际水平。正因如此,会展业发达国家纷纷瞄准了中国这块尚待发掘的处女地。这些差距,也正是中国会展业界必须清醒认识,加快改善的方面。
蓝星以他先前的展览工作经历举出了中国存在的诸多服务问题。在服务意识方面,他认为,展会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一定要端正态度,而不是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在德国,展会组织方工作人员在接待参展商报到时,都是微笑着将胸卡双手递给他们,并礼貌地提醒各项注意事项。而在国内,由于服务意识淡薄,再加上工作量大,接待人员往往一只手将胸卡递给展商,有时甚至把资料扔在报到台上。
据蓝星介绍,举办展会时,展会组织方需临时使用大量学生参加接待工作。虽然这些临聘学生有良好的服务愿望,希望热情对待每一位展商和观众,但是因为事先培训不足,未深入了解展会,因而只能回应“对不起,我不是很清楚。您去问那边的工作人员,好吗?”
“观众只会认为这些人是展会组织方的一部分,而不会因为他们是使用人员,就可以一问三不知。这样的使用人员往往会使观众对展会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抱怨。因此,主办方在使用大学生时,一定要对他们进行详细的上岗培训,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半天培训就草草上岗。”蓝星对记者说,在展会现场,真正的服务不会体现在老总身上,也不是体现在项目经理身上,而是体现在最基层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