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说,城市规划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在时间上要顾及近期、中期及长期城市发展的需要,在空间上要顾及产业的布局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尤其是要紧扣城市功能的定位。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不单纯是城市建设规划,而是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划,城市人文与文化的规划,更是城市人口规划,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城市规划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以往都是在大学的建筑系兼顾,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陆续建立独立的专业。在全球最著名的英国伯明翰大学中的城市规划专业,培养了遍布全球的城市规划精英,在我国许多重要部门和重要院校任职的专家也在其中。
话讲远了,还是回到主题。
为什么要讨论会展业与城市规划关系呢?首先要讨论城市会展的特征。城市会展业以会展中心为核心,多数城市乃一个会展中心(即一个核心),少数大型都会存在多个会展中心,也就是多个核心。但是核心中的核心只有一个,如北京的新国展、上海的新浦东、广州的琶洲等。多数的城市、展览与会议融为一体,或分开但相邻(如厦门),但也有展览中心与会议中心各自为政的(如广州),合而为一者较多(如国家会议中心)。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会展中心的位置选择是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理论上,会展中心必须远离城市又不能脱离城市中心,那是基于会展业本身的特色所决定的。会展业是人气的产业,每项活动几千人、几万人,甚至于几十万人高度集中的流动(人流也包括物流),必须有强大的交通集散,因此处于城市中心或者太靠近中心是不恰当的,但是偏离城市中心太远又不利于广大市民参与会展活动。
又是理论上,会展中心的位置选择与城市功能划分又密不可分,一般地讲,它应该置于服务贸易区,既不是商业零售中心区也不是工业区,典型的例子是早期的香港会展中心(基于近20年的城市发展,此位置已受非议)。
还是理论上,会展中心选择的位置要以城市总体规划的需求所决定,往往会展中心位置决定之后:要将城市交通(尤其大城市的轨道交通)、人口规划(不宜在周边规划太多民居)、经济规划(城市产业的布局)等等因素综合考虑,至少要有30年以上的远景眼光。
笔者重复讲的理论上,因为没有城市是在白纸一张上做出规划的,事实是城市发展历史最短的如深圳仅30年,最长的则数百年之长,而会展业真正被人民认识也只是近20年的事。发展历史的不对称,造成相当的困难,也给城市会展业的投资与发展造成一种瓶颈效果,或者极大浪费与不方便。
本文试图从若干案例分析城市会展中心规划的成功与失败。
上海新浦东会展中心。它符合远离城市中心的规划条件,初期人们认为离城市太远,但事实却因为交通配套工程的完善以及服务到位,现在已被市场广泛认同。当然,这里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即上海市民“观展欲”比任何一个城市居民都强,他们认为看展览、找商机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不惧长途跋涉而前往,至于商务旅客更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更何况,会展中心周边的配套设施逐日完善,造就一个成功的案例。
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它包括交易会35万平方米、保利博览馆、采购中心、中洲展馆以及在建的南丰展览中心,总会展集群面积超过70平方米。广州市的规划设想是在远离城市中心的珠江南岸荒地(属于海珠区)建设成珠三角(甚至于亚洲)的一个大型会展区,目前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并投入使用,从规划角度看造址与定位是正确的,只是配套工程还有待完善,管理体系更需要努力推动,原规划中还将总部经济置于此区域(土地使用有足够的空间),这项工作有待市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与协调。一旦全区建设完成规划原意,它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北京新国展。目前,市面上对于新国展微言颇多。笔者认为新国展位置的选择是正确的。问题在于体制问题阻碍新国展的优化。新国展投资主体是贸促总会,而非北京市政府。笔者的理解可能有误区,为什么新国展建成前甚至于建成后未能具备完备的配套?投资主体虽然不是地方政府,但会展业是城市的公共事业,它不是那个人的,也不是那个企业(或事业)的,如果两个主体能同舟共济、不计前嫌或者不计利益得失,而共同为中国首都的会展业着想携手合作,我想不至于到今天还不能有完善的配套工程,是耶?非耶?历史已是如此,期望执政者们能为大利益着想尽快完善它,免得时时给社会给市场留下不必要的遗憾!
前面分析我国几个大城市的会展中心,下面想讲讲二线城市的一些案例。
深圳会展中心。恕我直言,这是一个考虑不周的规划。位置选择在新城市中心,展览面积约11万平方米,没有留下任何发展空间与余地。据说原来并不选择此地,因领导人一锤定音,把一座庞然尤物“种”在此处。笔者参加过几次方案讨论,也提出过疑问,但那是没有用的,领导意志是不会听进不同意见的。
如今深圳会展中心真有点骑虎难下,正常的大型展会(如高交会)把新城市中心堵得水泄不通,而若干品牌展会又扩充无门。据说,深圳某些有心人已在推动建设另一个会展中心(据说是20万平方米),即若成事原先投资的40-50亿(老百姓的血汗钱)是否泡汤?有人说可以两个会展中心并用。笔者还没有这种雄心壮志,在珠三角会展业竞争剧烈的今天,深圳的会展市场能容纳于两个大型会展中心之中呢?倘若两个都是半桶水又该如何?
南宁会展中心。套用陶渊明的诗“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不客气的讲,这个中心的建设我是有功劳的。忆当年,受市政府邀请,我和南宁市政府有关人士,开了多次的会,时任市长的林国强与本人花了整整两天时间,跑遍南宁市,最终选择了今天的位置,林市长还有点为难,因为这是规划中的新区,土地已被许多政府部门或企业规划进去了,经市政府的努力,还是给会展中心让路。我的另一个贡献是给规划中的会展中心留有一定的土地(虽然未尽理想,还是留了)。会展中心即将建成之际,温家宝总理访越回程路过南宁,决定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于南宁,从此南宁会展业走上征途。
这个会展中心,选择位置的条件是处于新区,又是南宁通往桂林、通往北海防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当时周边也还冷冷清清,十年后的去年再度拜访,老天爷!它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可观的商务中心。好在会展中心在半山坡上,居高临下,倒有另一番景象。
这个规划应该说是成功的,笔者只是有功劳而已,它是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容纳全世界设计精英共同铸造的。去年回访时,李康副省长宴请我(规划时李康是市委副书记),共同回顾创业时的景况,我即席作了一首诗“回首竟是古来稀,追梦拾得十年事,人生愝意多朋辈,浓酒情深捧桂技”(桂乃广西简称)。
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与世博广场。当年薄熙来市长决策将大连星海会展中心置于星海湾是正确的决定。它远离市区又是风水宝地,面海夹在双边山脊之中如双龙,会展中心在中间,那就是珠了。后来因为星海太小,满足不了大连会展业的需求,星海湾开发区决定在其旁建设世界博览馆。是时博览馆已建到三层遇到一些问题,大连市戴副市长与开发区的领导到香港找我,希望能协助对设计作一些合理的修改。为此,我到大连四天,大刀阔斧地在尽可能基础上修改其设计,建成后还算满意。也算是一项功德,哈。
从城市规划角度分析,大连两馆的位置选择和近邻关系尚可说是一个典型(新、老馆的关系处理)。整个城市的配套工程也算很不错,最使人遗憾的是管理上出了问题,形成一个管理怪胎。同是市政府项目,但因分工管理的市长不同,长期不能合而为一,既浪费人材(两套班子),又不能连成一体(相差仅几十米,却老而不相往来),也造成恶性竞争。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体制问题,就此事我向大连有关领导讲过多次,但依然故我。两个展馆像两个双胞胎,一个父亲领养,一个母亲领养,但爷爷却是同一个,怪哉!
要分析的案例还有很多,尤其是笔者参与的项目,如东莞的厚街展馆、莞城展馆、厦门会展中心等等,限于篇幅,不预细说,留给学术界就这个问题作些深化的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