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沈丹阳:《广州会展》承受之重
发布时间:2007-07-09  更新时间:2007-07-09  作者:沈丹阳  点击次数:4922

  今年中国会展界有一件重头大戏将在广州上演—这就是定于金秋10月召开的百届广交会,作为中国三大会展城市之一的广州因此吸引了不少眼球。《广州会展》于年初创刊,同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各方面对北京、上海会展经济发展的关注度,似乎远远超过对于广州的关注。其实,广州会展业近年来实在有不少亮点、焦点与热点,只是并没有吸引足够的“眼球”罢了。
  2003年亚洲最大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洲展馆)正式投入使用;2005年广州会展业发展规划首次被列入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同年,广州市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和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相继成立;之后,“广州海关促进广州地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八项服务措施”的推出,《广州市会展业行业规范》及《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自律公约》的正式试行;广州第一家中外合作展览公司——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成立;广州锦汉展览中心成功通过两项UFI认证,实现了广州市展览业UFI认证零的突破;会展业统计正式纳入政府统计范筹,统计制度已初步建立;与香港、澳门签署了关于筹建“穗港澳会展联盟”的备忘录……
这一系列的举动和措施,充分展示了广州会展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广州市政府对会展业的高度重视,为广州会展业的规范、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都说会展经济是“眼球经济”,会展经济能吸引“眼球”,“眼球”也能促进会展经济发展。这其中,媒体特别是会展媒体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遗憾的是,中国三大会展城市中,唯有广州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会展专业媒体。
  不言而喻,作为华南地区的第一本专业会展读物,由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主办的《广州会展》今年应运而生,有着特别的意义。
  《广州会展》的发展前景,我是看好的。
  首先,以广州为代表的华南会展业,有着相当的发展基础。华南会展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都比较高。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若干现代化会展中心的落成和一系列新型展会的策划举办,以及境外会展企业的加速进入,使华南展会的主题类型、规模、数量、形式、配套服务等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大。这些新趋势、新发展,将为《广州会展》提供庞大的信息源和广阔的市场。
  其次,广交会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个“老字号”不是因为其作为“中国第一展”值得关注,而是因为所带动的会展服务产业链条及其在城市中所调动起来的资源整合模式,有太多需要总结、宣传、推广的内容。《广州会展》由此既有了历史的积淀和厚实根基作为居高望远的立足点,也有了其他会展媒体所难以比拟的特色与素材来源。
  第三,行业协会办刊的非功利性。与其他专业会展媒体不同的是,《广州会展》是由地方会展行业协会所创办的专业性读物,其服务性远大于功利性。另一方面,它可能是广州会展业者不得不看重的一个会展信息源。大家知道,目前在会展业行业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广州会展》将为参展企业提供办展单位的资信查询,对其会员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第四,广州市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广州会展》坚强后盾。在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下,会展业的发展,除了依靠行业自身的市场运作能力外,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指导与调控。《广州会展》通过与政府的密切沟通,可以有效地传达广州会展业发展方向的最新动态,在会展业界与政府部门之间搭起了一个交流平台,而两者的互动密切了,又将反过来有助于强化《广州会展》的专业性和指导性。
  话说回来,如今与会展业相关的媒体越来越多,《广州会展》虽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但同样面临着激烈竞争,这种状况对于新生的《广州会展》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在此环境下,《广州会展》更应把握住自身的定位,脚踏实地,坚持集权威性、专业性、导向性于一身的办刊方针,充分调动广州会展业的经验和资源,服务好广大受众,为广州会展经济发挥“助推器”作用。当然,欲速则不达,初创阶段特别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用心培育。
  对于《广州会展》的成长,大家拭目以待。
注:这是笔者应邀为《广州会展》杂志所作刊前特稿,载于《广州会展》2006年第3期。

上一篇: 沈丹阳: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