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展会移植的前提与要素及其问题分析(上)
发布时间:2009-06-29  更新时间:2009-06-29  作者:西安外国语大学西部会展研究中心主任 陈锋仪  点击次数:5874

 
      我国展览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与以前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比拼相比,新一伦次的竞争则主要体现在展览项目的影响力方面,就传统的二线展会城市而言,这种竞争的结局将最终决定谁将成为这一个伦次的淘汰对象,生存下来的将会大踏步地向着区域性国际会展城市迈进!笔者认为从战略角度看,移植国际著名的品牌展览将是大势所趋的战略措施。但是,如何移植国际品牌展会,并且与展览所在城市的展览资源匹配,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展会移植的前提条件与相关要素分析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我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一、展会移植的前提
    1、国际市场认可品牌项目,可持续性好,具有“发电站”的功效。
    一般来说,品牌展会的特征就是拥有强大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队伍,项目的市场推广不存在问题。此类题材中,协会背景下的大型活动最为值得关注,例如,世博会、世园会、奥运会;其次,是贸易展览背景下的专业展览项目,例如,国际计算机分销展览、互联网世界展和个人电脑博览会,就是该领域科技表达的“发电站”。
    2、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状态
    就项目拥有者本身而言,是否进军某个区域,并长久地扎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目标地区的经济状态。我国会展所呈现出的区域聚焦现象,即东北会展向辽宁聚集,西北会展向陕西聚集,华东会展向上海聚集,西南会展向四川聚集,华北会展向北京聚集,华南会展向广东聚集,聚焦地所占的地区会展总量均超过了60%,区域性的会展中心城市也凸现出来,即大连、西安、上海、成都、广州、北京。这些涌现出来的省份(直辖市)和城市,均是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以陕西为例,该省在经济危机爆发的2008年,经济增长率依然达到了13%,高出国家年经济增长率5个百分点,这其中陕西的优势产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展会项目运营商来说,这种良好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贸易流是他们最为看重的项目培养基因。
    3、与当地优势产业匹配,能够帮助当地相关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展览最难的就是如何处理好展和览的关系,即参展商与专业观众之间的贸易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展览项目都具有很好的拉动力,溢出效应也比较显著。尤其对一些高速发展的地区来说,这种效果更加明显。对于项目运营商来说,项目移植到这些地区,在政策扶持和项目服务方面会得到更多的优惠,这是因为项目所在地区的企业通过这样的展会可以获得订单并了解到大量的国际产业发展动态,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就引进项目的地区来说,项目匹配性十分重要,因此,双方的市场评估和项目评估就是这个环节中的一项核心工作。但是,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的数据库。基于这个层面的考虑,笔者认为我国会展界应该高度重视数据库的建设,否则,很难引进到合适的展会项目。
    二、展会移植的要素
    1、进驻时机
    所谓展会进驻时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现状,二是展会的举办时间。对于项目运营商来说,项目与市场的契合十分重要,因此,项目运营商往往会花掉大量时间从事对象市场的调研,以确定项目的市场收益。在项目运营商眼中,展会的举办时间是他们非常看重的展览资源之一,我们常常看到项目运营商与场地运营商或政府审批机构在展览时间方面产生激烈的冲突,这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就展会目的地的管理者来说,对于那些优质展会项目的进驻,应该打开绿灯,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2、区域安全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所导致的参加展会的人数急剧下降的现象,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会展目的地的安全问题。一般来说,项目运营商除了要考虑这种社会安全外,还会考虑当地的经济安全。那些经济处于良性发展的城市自然会成为项目运营商心目中的展会天堂。近年来,我国的会展经济之所以呈现出每年20%的增幅①,主要有赖于我国政府所创造出来的国家安全和区域经济安全环境。
      3、长期收益
      国际品牌展会往往看重的是展会的全球化布局,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运作信息技术展时,并不急于介入,他们发现尽管该展览的市场现状炙手可热,但是,介入该市场的三大展览,即计算机分销展览、互联网世界和个人电脑博览会却在为保存各自的市场份额苦心经营,因此,该公司冒着市场蛋糕被切割的风险,积极地做数据库建设,培育自己的公共关系网络。这种长远目标行为,实质就是看重项目的长期受益而非短期利益。目前,我国许多项目的运作大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尽管也产生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从长远看,隐患无穷。
      4、决策机制
      国际专业展览协会在做出展会项目移植时,往往依托于协会下属的咨询委员会,该机构与管理层一起工作界定展览计划、框架和内容,并具有同时委员投票权,科学监督展览框架的各个方面。前文提到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不到20年的发展历程中飞速发展,成为全球品牌展览。我国展览业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国际认可的品牌展会仅次于德国和俄罗斯,处于世界第三,境外扩展当是必由之路。但是,这些现象都无法掩盖我们在决策机制方面的欠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扩张的盲目性就必然会出现,我国展览企业的国际信誉则无法保障。基于这种考虑,笔者认为尽快按照国际展览的项目移植规律,制定出项目的决策体系,方可使我国展览业的国际化步伐迈得坚实有力。 

 


上一篇: 上海会展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布局以及现有政策梳理和政策建议研究(下)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