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场由华尔街开始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虽然有世界各国政府大规模救市的积极作为,但可以预见的是,作为现代经济枢纽的金融体系出现瘫痪,必然造成贸易与生产的阻滞。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由发达的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发展国家的扩散才刚刚开始,危机的影响在明年甚至之后的一段时期将会更加凸显。整体经济环境的恶化让全球许多行业和部门都有了面对“寒冬”的觉悟,而人们对经济不乐观的态度特别是对失业降薪恐慌紧张的心理压力将使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深化。
会展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强,可以拉动包括餐饮物流、通讯广告、城市建设、交通发展在内的许多产业的发展。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这种联动性使各个产业受到的影响也映射在会展产业上。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会展业的三个方面(会议、展览会和奖励旅游)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并针对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对策。
会议业:业务缩水但柳暗花明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量企业倒闭、业务量下降、商业环境恶化,削减差旅费、商务会议支出及年会开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可以间接从前一段时期酒店尤其是城市中心高档酒店的入住率和商务会务设施的使用状况而得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面对这次金融风暴,人们不再像1929年那样充满恐慌,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有助于积极地探索应对之策。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之间一些会晤、论坛等形式的交流开始倍受重视。例如,全球金融峰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等。这些也是会议行业需要关注的方向,也可能会为此阶段的会展业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为了在这段时期更好地开发会议及会议旅游市场,会议组织者、酒店等除了要打造好自身的硬软两方面的实力外,更可以作为的是:
(1)把会议做得更务实有效。此时的商务会议应该去除华丽的外衣(高规格、过多娱乐项目)和拖沓的程序,务实的作风、中低水平的成本、注重会议成果、高速的运作效率更能得到企业的赞同。毕竟,这是一个人人捂紧口袋而没有资本炫耀的时期。
(2)转移发展重点,开阔经营视角。虽然商务会议市场出现萎缩,但可以向其他领域开拓。诸如上文提到的峰会、论坛等,不但有经济价值还能聚集一大批政界、商界、学界的重要人物,进而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而在运作时可以依靠一个品牌也可以做强一个品牌,当然在目前采取前一种策略比较实际。
展览业∶有所下滑但市场需要
金融风暴中各个行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几乎与每个行业都有关联的展览业不可避免也会受到打击。例如,今年的“广交会”虽然被誉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而结果却显示此次广交会的参会人数、定单数、成交额皆不尽如人意,市场行情看淡;同样,国内鞋展、陶博会上安静的展馆和空阔的展会现场让人深切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威力。许多消费展上观望的多、购买的少,而参展商也纷纷减少了参展人员,展会没有了以往的人气和成交量,出口产品展更是反映了全球经济萧条给中国出口带来的“颓气”。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难找到展览投资者,投资额大量削减,包括政府这个投资渠道也会逐渐困难起来。这方面受影响更大的是非营利性展览会,如服装、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方面的展会,因为它们大多需要企业的高额投资尤其是来自财团、银行的资助,但这些投资者正经受着金融风暴最沉重的打击,无力抽身。
然而,在这寒冬般的展会里,仍有企业和产品能受到追捧。为了能拥有更多的消费渠道,许多企业不放过任何机会,仍然愿意参展,除参加例行的展会外还寻觅着其他参展机会,因为展会能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发掘大量的潜在客户,明显优于传统渠道下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去争取市场。
此外,国内目前的展览会名目繁多、良莠不齐,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下,一些发育不良、运营困难的展会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一部分应按经济规律让其自然淘汰,有益的资源可以吸纳到其他展会中去;一部分改革整合,用新体制和理念去增强展会的实力。而出口受阻也使很多企业另谋出路:“西方不亮东方亮”,欧美出口量剧减,新兴的中东、非洲市场成为出口企业的新动向;一些出口外贸企业开始“内外兼修”,更有转向内销的趋势,而这些动态都给展会提出了转型的要求,也成为金融风暴中展会生存发展的又一方向。另外,一些综合性的展会可以再细分为多个展会,以加强专业性,这也符合参展商寻求更多展出机会的意愿。
奖励旅游∶紧缩与调整
毋庸置疑,金融危机正令不少企业单位悄然紧缩了财务预算,奖励旅游自然也成了财务缩减的主要内容之一。来自沪上一些旅行社的信息显示,往年“十一”后逐渐进入高峰的奖励旅游,今年在国内外旅游包括机票、饭店大幅降价的情况下仍是显得较为平淡,部分企业则降低了奖励旅游目的地的规格,将境外奖励改成了国内出游,原本在国内一线城市举行的会议则改到了二、三线城市等,规模、预算都出现“大跳水”。比如,过去从10月下旬开始,不少公司都会组织员工去阳澄湖品尝大闸蟹,顺便游览一下当地风光。“品蟹团”是短途旅游的绝对主力,但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公司开始缩减开支、减少活动预算,今年团体品蟹游的数量起码比去年低了六七成,即便在以前大闸蟹卖180元一对,今年降到只卖80元一对也仍乏人问津。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常采取裁员、降薪等方式来降低成本,维持运营。人才市场必然是买方为主导,所有适业人群包括在职人员都会有恐慌、紧张不安的心理压力,现在网络流行的诸如“金融风暴十项注意”、“裁员名单大公布”等言论就具体地表现了这种心态。所以此时缩减奖励旅游这类“非必要”支出的财政紧缩行为不但被企业贯彻得彻底,甚至得到了员工和社会的默许。正因为如此,在这场风暴的影响完全过去,经济蓬勃发展起来之前,奖励旅游业很难有快速的发展和扩张。
但对危难的忧虑需要控制在理性的范围内。有远见的企业应当能认识到员工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在此混乱的时刻他们尤其需要稳定、安心和激励,拥有这种想法的企业更需要奖励旅游行业的沟通、启发和教育,这是奖励旅游公司的责任、工作和业务来源。促进奖励旅游的发展一方面能缓解员工的紧张心态,另一方面能使其他行业与旅游企业的交易往来逐渐恢复,促进旅游市场的平稳过渡。更何况,在市场恐慌、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很多旅游产品特别是出境游已经被压到了成本价,有能力的企业肯定明白在此时组织奖励旅游是相当划算的。因此,对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推荐价格不高但有激励作用的奖励旅游产品,能使企业既明白奖励旅游的积极作用,又了解支出完全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此外,因为较为独立的金融体制、储蓄型消费对信用依赖程度等原因,中国及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目前还并没有深深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趁此机会,旅游业界尤其是奖励旅游企业应当积极作为,以抵御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谋取未来更好的发展并为经济的良性循环发挥自身的作用:
(1)增强沟通,针对现有客户的需求设计新产品。尽量保留住原有的客户,积极与之沟通,使他们明白此时奖励旅游的作用和可行性;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针对性地设计奖励旅游产品,尤其是在这种困难时刻能激励员工而成本又相对不高的奖励旅游产品;
(2)转变产业结构,整顿体制,加强行业合作。虽然中国的奖励旅游市场本身正处于积极扩展的进程中,但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市场的萎缩不可避免。这种情形下无论企业还是行业都应该更注重“练内功”,反省体制上的漏洞、改革去除内部沉疴。而行业内的联合与跨行业的合作更能增强抵御风暴的实力,其中除了企业层次上的联合,特别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运行机制更为完善;
(3)寻求政府和社区的支持。只有政府坚定信心,人民的生活才有重心。政府的政策支持具有指向标的作用甚至可以使企业行业直接受益,而且政府与社区本身在中国就是一个庞大的目标市场,所以做好公共关系不仅具有现实价值,又能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在目前的困境下,政府也愿意支持有生命力、对经济社会的稳定有促进作用的行业部门,其中也包括奖励旅游业。
对金融风暴的消极影响所有人都有忧虑,也需要保持谨慎,但不应该让它变成恐慌,而应是要理性地思考,并积极地探索解决之道。在这次大动荡中,各个行业都将经历一次大洗牌,能在风暴之后存活下来的必然是那些根基深厚、体制完善、理念人本并不断调整改革的公司。从这个角度看,这次金融风暴会无形地产生促进体制改革和结构优化的作用,我们可以相信,在接下来的“暖春”中,经济、产业能更健康地复苏。同样,这种状况也会出现在中国会展业中,经济什么时候会好起来,大家都不知道,但广大会展企业应该趁机打造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等到经济复苏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抓住井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