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已成为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的盛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经济危机的出现将会给全球会展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近日,不少会展业人士呼吁,中国会展企业不应仅关注会展日常事务和纠缠于一些市场问题,而应把目光放远,预防和避免因国际经济衰退而带来的损失。
会展资源减少招展困难
2008年,会展业内人士已感到阵阵寒意。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内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放缓、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多个行业经济受到冲击,致使不少展会的招展招商工作困难重重。许多展会都将工作重点放在招展上,这从侧面说明,会展资源的减少正在成为展会顺利举办的首要障碍。例如国内三大专业玩具展会之一的澄海(国际)玩具博览会,今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售卖注塑机、混合机等机械设备的摊位明显减少,这与玩具企业规模缩减,玩具已结束大量扩充设备的年代直接相关。
一些行业的不景气现状,导致展会延期或取消。如原定于9月在深圳举办的南华印刷与包装技术展览会延期举办;东莞房博会数度延期之后,最终不了了之。今年8月,东莞三大会展中心展览数量骤减,仅举办了不到5个展览。十几万平方米的场馆一月来大部分时间处于空置状态,场馆利用率创下历史新低。
全球经济的盛衰对会展业的影响
据会展经济研究人士介绍,宏观经济的盛衰对会展业将产生两方面作用,一是,在国际经济周期变化中,会展业的低谷期比宏观经济的萧条期长,它始于经济衰退后期,终于经济复苏前期。另一方面,会展业的高潮期比经济繁荣期长,它出现于经济复苏的后期,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的增长后进入稳定期,直至衰退前期。
据介绍,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市场为主的新加坡会展业,由于几年前印度尼西亚经济遭遇政治和天灾影响,而产生极大滑坡。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虽一度有起色,但由于经济周期变化对会展业产生滞后性影响,致使新加坡会展业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到全盛时期。把会展业置于宏观经济中研究,既可以让经济繁荣来临之前抓住机遇,也可以在会展企业在危机来临之前避开风险。
因此,中国的会展企业应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风险防范和研究全球经济下滑阶段的经营策略上。联合办展企业并购或能抱团过冬
会展企业要做大做强一直是该行业多年来的热议话题,在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更成为迫在眉睫之举。如何做大做强,有关专家给出两个思路:联合办展和企业合并。
亚太会展研究中心主任陈金钹强调,中国的会展企业首先要摒弃几千年来的小农思想,对同城同题的展览项目等进行多元化有效联合和资源优化,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市场促进联合才能成就一批真正坚强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我国除中央级的会展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固守本区城市办展。陈金钹建议,有实力的会展企业应该有选择地到其他城市办展。这种异地办展、跨市场经营对于会展企业本身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可避免风险。
关于企业并购,振威展览集团总经理张学山指出,我国不同规模的专业展览公司有几千家,竞争非常激烈,生存的空间很小。他质疑,几年后,这些展览公司还会有这么多吗?经济危机来临之际,它们是会倒闭还是被并购?
近几年,外资展览公司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资本运作,收购或者并购国内的展览企业或者展览项目。民营展览公司机制灵活,成为国内会展业的新生力量。在激烈竞争中,民营企业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的专注一个或几个知名展会,有的进行对外合作,最大限度地化解未知的风险。特别是发展得较好的企业,通过资本化的方式,把整个项目或公司转让出去。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我国会展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型展览项目会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部分展会的生存压力非常大,不少品牌展会与大型展览企业也有合作经营、联合办展的需求,以抱团取暖过冬。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明亮表示,中国会展业的确需要并购这一发展模式,他同时提醒业界人士,被并购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这证明展览项目很具潜力。
不可否认,要提高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联营与并购、强强联手将成为会展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