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抗击疫情 >> 专家观点
严峻疫情下会展业需审慎思考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24  更新时间:2020-03-26  作者:  点击次数:4440

严峻疫情下会展业需审慎思考的若干问题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会展与品牌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张晓明

 

编者按

持续的肺炎疫情给多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制约因素与消极效应,会展人同样身处煎熬。如何有效摆脱困境,是所有会展人需共同携手正视现实而积极争取。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作出严肃探讨,在深刻认识基础上寻求对策。“或许在困难中更能清晰认识自己,尽管前方仍然充满荆棘,但我们可以选择努力从上方迅速跨过。”

肺炎疫情已持续了N天,诸多从业人员都在热切等待拐点的出现,然而尽管各地抗击疫情的规章与举措都相对到位,但至今疫情形势仍不明朗。那么多媒体和名人,开始预见或考虑各行业发展动向及后果。会展人在平常经历了那么多辉煌的场景,而此时经受疫情对行业的严重冲击,心中不是滋味。然而,这就是事实,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判断,积极思考与应对。

前几天,我持续不辍笔,以每天一文的节奏努力地和业界述说着对当前会展界的理解。这几日,我则开始与一线会展高层深入沟通,以便更多了解相对真实而严峻的行业现状。尽管我未必能对诸多会展企业提出特别接地气的解决办法,但这并不妨碍梳理需要认真面对的若干问题。毕竟,它们将明显地在后续发展中不断出现,很值得在此进行列举以作善意警醒。

问题1

资金链断裂风险短时间内急速增加

广交会展馆暂停一切展会活动传递了疫情相对严重的风向标。一方面,展会不得已取消与延期造成的损失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公司业务量明显萎缩,使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匹配。另一方面,昂贵的人工成本等却不会因疫情肆虐而停止。这种对冲将严重制约企业的现金流,不可能呈现往日的顺畅。会展业多为中小微企业,资金实力一般,可支配资金相对拮据,银行贷款困难重重。疫情的多日不明朗有可能拖垮企业,小微企业易直接出局。

措施:“活下去”有必要,企业高层要有明确预判,尽早各显神通筹措充足资金以应对暂时的僵局,力争在不明显裁员的情况下继续存活。

问题2

会展国际化行为在上半年举步维艰

WHO的定性尽管不是最严厉的“疫区国”概念,但其并不能保证各国不按“疫区国”待遇面对与中国的贸易行为,至少将对中国及相关贸易行为采取一定程度观望甚至排斥。这种思维与动态必将对中国会展企业外展等产生实质性影响。近观当下,世界上主要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章对疫情加以应对,禁飞、指定酒店入住等都会对中国会展业发展形成直接限制。提前支出展位费与人员在当下的没法成行等因素,都将大大降低公司经济效益。可以预见,后续的产品出口与国内主要会展城市的国际会议数将会有所缩减。

措施:外界环境的制约在所难免。企业要及时转变思维,想方设法弥补损失,简单的抱怨、无休止的指责、过于理想化的期待都无济于事。

问题3

复苏时间的无法预期形成工作困境

2-3月份展会取消或者延期是常态,4-5月份展会活动未能顺利举办估计也会成行,这样的看法将对行业复苏时间的判断造成困难。在近四个月的时间内,尽管不少公司采取了不少网络化与数字化措施让公司处于70%左右的开工状态,但线下策划与项目筹措的相对空白却是数字化很难填补的遗憾。在这样的阶段一方面让员工有大量闲暇时间,另一层面上又没法将时间与精力用在刀刃上,这就对全年会展项目的统筹及单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形成阶段性工作困境。招展招商迎来难以预料的挑战。

措施:市场复苏需要时间,形象重塑也需要时间。做更长期的精心准备更有意义。在改变方面思考越成熟,活下去越有可能,复苏后发展将更精彩。

问题4

会展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纠纷难免

天灾人祸的来临措手不及,给行业以致命打击。尽管这样的疫情谁都不愿经历,但上中下游之间各类会展企业之间及其它们与其他配套企业之间难免会出现大量的经济纠纷。尽管这样的纠纷双方都能够理解,但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高额的经济支出会使得双方暂时脱离往日的和谐。真金白银般的经济摩擦对双方的持续合作形成冲击,对双方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预料之外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对良好的会展生态带来负面效应。在中国的眼下,有时企业的资金压力比合作伙伴间的合作更为让人煎熬。

措施:竞合是时代的发展特征,你死我活的竞争态势已经过去。在纠纷中坦诚面对,相互协商,在共同战胜疫情中一起前行值得提倡。

问题5

下半年展会井喷实施环节困难重重

无论从经济效益角度还是业务的顺利开展,多数人认为下半年会展活动将进入明显的井喷阶段。现实的发展未必能如理想那样完美。必须明确的是,井喷式增长需要以基础场馆为基础,不可能奢望场馆超负荷运转,不可能想象活动更多在室外进行。场馆的运营具备自身的规律,布展撤展的时间不可能无限制缩短,人员安全及其展会效果必须得到足够的保证。过分强调展会全部在年内开展带来的后果与企业形象的精心打造存在一定的矛盾,对展会项目的精度难免造成一些不必要损失。

措施:企业要保留优势项目,敢于舍弃个别展览活动。二三线场馆可尽早营销,大小新旧场馆多注重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更多产生竞合效应。

问题6

政策扶持与资金贴补预期很难满足

基于当年非典的具体运作经验,诸多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相对期待特定疫情之后的财政、税收贴补政策与相应减免资金,会展业也抱有同样的期待。刚刚出台的“苏十条”给后续政府作为提供了基础样本。然而,疫情远远超乎事先之严重,复苏阶段僧多粥少的分配特征必然使得很多企业不可能满足事先预期,先期的资金不足将会在后期运作中捉襟见肘。资金的有限性也会导致不少相关企业未能顺利得到“关照”。更何况资金的发放有时间问题,即便能有所体现,能否有效改变企业困境没法有定论。

措施:务必建立以自身筹措资金为主的改善方案,积极主动地创建并形成“有贴补可适当缓解,没贴补也不至于惨淡离开”的主动局面。

其实,类似问题真的很多,以上也未必就是当下最棘手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要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充分感知它们对会展业发展的巨大冲击,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表达类似观点,也并非对产业无信心。我们只有作长期作战的艰苦准备,才能更坚挺地随着产业重新复苏而取得长足发展。“有名人说过,大自然把人们困在海岸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疫情当前,我们务必对前景有清晰认知并大胆作为”。

期待中国会展业在经历疫情之后能早日摆脱困境,期待会展人继续精进,再创辉煌!


信息来源:明说生态会展 2020-02-04



上一篇: 会展机构要在应对疫情中积极作为
下一篇: “十四五”县域会展经济的发展新前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