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带到一定时候才出现的,属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副产品。把开会做成一个产业,肯定是吃饱喝足穿暖之后的事情。有趣的是,越到社会发展的高潮期,会议产业此类的副产品就越发达。想想美国如今有七八百万人专门靠会议吃饭,会议俨然成了一个大产业,我们国家会议产业眼下这点事儿,恐怕只是未来这个庞大产业的一个小小铺垫而已。
不过纵向来看,我们会议产业的进步还是蛮快的:十年前,四五千人的会议都算作“超大型”了,可到了2018年,万人会议已经有了几十个之多。如果说大型会议不容易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大个头的现代化建筑——会议中心你肯定见过不少。十年前,全国大型会议中心也就十多个,可如今已增加了十倍之多。有人说,要那么多会议中心干什么,为什么非要开那么大规模的会议?这话十年前就有很多人问过,回答只有一个:会议的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规模也一定会越来越大,因而所需要的会议中心也同样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那么,会议数量、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会议中心和会议产业是同比例增长的吗?
综合来看,影响一个国家会议数量和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总量。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会议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没有经济基础,人类的绝大多数社会活动都会变得没有意义;其次,发达的经济是需要相应的会议数量和规模来支撑的,因为会议是推动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之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且达到了一定的量级,会议市场、会议产业就会随之产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居于全球前列,中国2018年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90万亿人民币,由此释放出的会议市场需求足以推动中国会议产业快速向前发展。美国会议市场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发达经济体最多需要拿出其GDP1.8%的金额用在会议方面,而我国目前的这个数字还不及人家的一半。
二是社会活跃度和开放度。
会议是一种社会活动,一个国家的社会活跃程度和对外开放度,是影响该国家会议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说,没有较高的社会活跃度和对外开放度,就没有高速增长的经济。这话没错,但我们要知道,发达的经济、高的社会活跃度及对外开放度与活跃的会议市场三者之间并不能轻易划等号。比如说,要发展国际会议,就需要有良好的国际交往政策来支持。
三是活跃人口基础。
会议是需要人来参加的,所以,在经济发达程度相当的情况下,活跃人口基数就是支撑该国家会议市场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的活跃人口,就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相对比较活跃并有可能参加各种相关会议的人群。美国人口三亿多一些,其活跃人口占比应该在35-40%。这个活跃人口基数使得美国协会年会的平均规模可以达到1500人左右,每年举办的万人以上的会议多达数百个。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真正活跃人口的占比则相对比较低——约占人口总量的15%,大约有2亿人。不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活跃人口占比和总量都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程度系数、社会活跃程度系数,乘以活跃人口基数,就等于会议的平均规模。我们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活跃程度都不如美国,所以尽管中国活跃人口总量比美国多,但会议数量和平均规模都与美国有差距。往细里说,中国社团的总数量及每个社团拥有会员的平均人数,与美国相比就不在一个等级上。所以中国社团会议的数量和规模就相对比较小。企业也一样。中国虽然有着上千万家各种类型的企业,但真正成规模、成体系的并不是很多,所以中国企业对于会议市场的贡献度远没有美国企业那么高。不过还好,我国的阿里、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举办会议及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光单个会议的人数超万人,有的甚至达到了6万人,其运营管理模式也日趋成熟,大有与国际知名企业一拼高下的味道。
会议数量增多了、规模变大了,就需要更多更大的会议中心。基本逻辑肯定是这样的,但会议中心的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影响会议中心建设的因素,除了会议市场这个基本条件之外,还要考虑到会议、会议产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
首先,对于城市而言,“会议”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带来更多消费的手段,有时候简直就是城市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对于现阶段的地方政府而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会议可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重要的国际国内行业或专业会议,不仅能扩大城市的知名度,还能够起到推动支柱产业发展的作用;数量巨大的企业会议及活动、社团会议等,除了带来可观的收入之外,还可以推动旅游业升级换代,等等。鉴于此,策划或者引进各种类型的重要会议就成了各个城市最愿意干的事情之一。那怎么办好这件事情呢?第一项要做的工作就是建设会议中心。不要以为各个城市建设会议中心是“中国特色”,全球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几乎都经历过这么一个发展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所有城市运行管理者的想法都差不多一样。有人会问,每个城市都盖会议中心,有那么多会议吗?这要分开说,中大型城市、旅游城市问题不大,中小城市、知名度较低的城市,其会议中心的利用率的确不会太高,不过这基本上不会影响它们建设属于自己的会议中心的决心。道理很简单,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它的规模有多小,知名度有多低,它都不愿意永远不为世人所知。
其次,会议中心的其它功能,比如作为城市公共设施及标志性建筑的功能、区域旅游带动性功能等,也在促进会议中心发展。城市新区建设,规划一个作为标志性建筑的会议中心,形象与实用兼顾,建成后很有可能把那个区域的热度提上来。建一个旅游度假区,只靠观光和度假客人是不够的,商务会奖客人能够在消费层次、消费特点、消费时段等很多方面与其他类型客人形成互补。所以,建一个会议中心,跟酒店结合起来,对于中大型旅游度假区意义重大。还有,会议与展览虽然差异较大,但又有“会展不分家”之说,会议展览相互结合,互为促进,展览中心与会议中心“兄弟俩”放在一起,很多时候是标配。
其三是发展会议产业之需要。一个城市,每年举办一些重要会议与发展会议产业实际上是两回事。发展会议产业,就是要构建一个会议目的地,而目的地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会议目的地需要有多层次的会议设施体系,包括会议中心、会展中心、酒店、特色场地等。很多时候,建设多个位置各异、特点不同的会议中心,是很需要的。
由此可以看出,会议产业是由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但它产生后就开始沿着自己的轨迹不断成长——很可能会部分偏离它最开始的那个样子;会议中心是随着会议市场、会议产业发展而诞生的,它的发展路径也不是线性的——从生下来就开始变异,最后变的连它的“生身父母”有时候都不好辨认。不过还好,西方国家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看看它们现在的状况,回顾下它们走过的路,再来审视中国目前的情况,你会发现,很多看似“离奇”的事情,实际上也都在一定的框架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