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题访问
会展小趋势 ——参展方式的那些演变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18  更新时间:2019-02-18  作者:  点击次数:73705

展会门票经历了从纸质门票到卡片门票,从电子门票到人脸识别的发展历程。第十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 2018)、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参会人员通过“刷脸”参会,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展会科技的助推。本期论坛我们将从参展方式这一小视角出发,对展会门票的发展历程进行讨论,探讨展会科技未来可能会给会展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改变?

中国会展:展会门票演变的一系列变化给会展业造成了哪些影响?

陆俊:从会展门票的技术运用演进可以看出,展会主办不仅在利用技术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更通过技术优化针对展商和观众的服务。大家对于人脸识别、RFID/NFC胸卡的关注,也体现了展会主办对大数据的重视,希望通过各种技术方式将传统线下展会的数据线上化获取并分析和优化展会项目及服务。随着大家对技术的关注,以及技术本身的发展,展会的形态、模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影响。关键是,大家也都很重视这个话题。

冯向军:展会门票从纸质门票、电子门票到人脸识别的一系列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会展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办方的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的纸质门票伴随而来的会后大量数据统计、整理工作短期内无法避免。全面采用人脸识别后,会后手工录入数据的场景将不再出现,展会当天即可收到报告,这也便于主办实时调整策略。此外,人脸识别对现场运营人员的需求将大大降低,人力成本也将缩减。其次,数据采集由单一变得立体,主办基于人脸识别可扩展的服务空间变大,对展商与观众的信息采集将更加饱满。由于人脸的唯一性,过去在展会中时常发生的带人入场、黄牛票等老大难问题也将被杜绝,数据统计会更加准确。

再次,观众的参展体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刷脸”入场,不用现场再花费时间领取纸质门票等进馆凭证,便利性可想而知,进馆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最后,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无纸化无疑是未来参展、参会发展的大趋势。当然,这种变化对胸卡、挂绳等供应商而言,收入的冲击也是必然的。

纪伟:首先,我认为“刷脸”方式应该是当下最先进的观展参会入门方式了,目前只是在少数高端展会活动中可见,还没有被多数展会主办普遍采用。未来的趋势是这种方式会越来越多地被展览和会议主办者使用,传统的填写纸质信息领取参观证的做法将会逐渐减少。凭手机登录和人脸识别可能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参观展会主要的登录方式。

这样的变化,从表面上看只是技术的进步,是展会登录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展览行业观念进步的表现,是展览行业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也是会展场馆基础设施提升后产生的积极效果。这里提到了进馆方式对会展场馆的影响问题。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会展场馆的要求和改变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明显的。这些技术使用首先需要场馆强大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布局,需要覆盖场馆Wi-Fi等等,也正是展会的需求促进了会展场馆互联网技术的提升。

其实,不仅是未来,就从当前看,新建的场馆在智能化、智慧化方面都不惜投入重金,老的场馆也都在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增加智能化设施。

展会门票的变化,从表面上看只是技术的进步,是展会登录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展览行业观念进步的表现,是展览行业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也是会展场馆基础设施提升后产生的积极效果。

中国会展:目前,制约展会进馆方式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陆俊:对于展会,进馆的核心问题是效率,即如何更好地提高排队速度。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展会之前的预登记观众数量,让更多观众在展前在线进行注册,到场直接通过二维码,或者人脸识别进馆。其次,很多主办单位也在探讨在新时代,是否还需要传统胸卡,传统胸卡的打印分发,对于成本和效率都有限制。也许未来进馆会更简单,伴随的是技术支持实现的更完整的数据监测和体验优化。

冯向军:目前,从卡片门票到电子门票的普及基本完成,但由于展览行业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软硬件的配套设施普遍欠缺,人脸识别进场的普及会相对缓慢些。制约展会进馆方式变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主办方由于工作习惯、意识,短期成本考虑等因素,对新技术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人脸识别涉及隐私,服务商是否能够从技术层面确保人脸信息库的数据安全,确保用户信息不被乱用,也是主办选择是否采用人脸识别进馆的重要因素。第三,有些规模相对小的展会,使用传统的进馆方式成本更低,主办方从成本角度考虑可能会选择卡片门票等传统进馆方式。此外,展馆的WIFI信号等基础网络设施是否跟得上人脸识别技术的要求,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展会,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高峰压力时的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

对于展会,进馆的核心问题是效率,即如何更好地提高排队速度。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展会之前的预登记观众数量,让更多观众在展前在线进行注册,到场直接通过二维码,或者人脸识别进馆。

中国会展:“刷脸”参会关乎展会数据和展会安全等方面,您认为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陆俊:我觉得数据安全是一个伪命题,第一主办对于观众数据的收集本身也收到用户数据保密要求的限制,主办本身也不能随便乱用观众数据;第二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不仅是观众个人信息数据,更重要的是观众的兴趣数据,行为数据等,这方面现在主办收集得非常有限,于是现在主办的观众数据本身价值也很有限。人脸识别中的人脸,其实可以是主办与其他数据平台合作的“中间件”,可以通过人脸的采集和其他数据平台对接,了解观众的更多生活、工作行为规律,更好地了解观众,提升服务。我个人觉得在数据层面,应该是对观众数据的安全保护更看重,同时要有开放性,通过数据的价值真正提升服务。

冯向军:首先,我们应该广泛呼吁将会展业的数据隐私安全纳入到社会公共隐私法律体系,并要求从主办到技术服务商的每一个员工时刻以法律的红线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其次,技术服务商要确保数据严格加密,不会被攻击或被第三方获取;第三,主办一定要与服务商签订一整套的保密协议,多维度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如分级权限管理,分类访问控制,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使用面的全程可追溯性等。最后就是与公安部门的对接。

中国会展:进馆方式的变革可能对未来场馆的运营管理产生哪些影响?

陆俊:对于场馆而言,在数字化服务之前,场馆的变现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是提供场地租赁服务。其实场馆有很多部署数字化服务的优势,一个场馆,每年服务几十甚至上百场展会,我觉得场馆如果去研究数字化展会,搭建线下软硬件服务,帮助展览去做数据采集分析及服务,会是很有可能的收入增长点。

冯向军:进馆方式的变革可能对未来场馆的运营管理产生巨大的颠覆性的变化。如果人脸识别技术得到普及,那么场馆对参会人员的信息采集会更加完整与立体,用户画像也会更加清晰,基于此的个性化需求推送、线上联动等都会大大提升观众的参会体验,比如参会者可能一下飞机就能接收到最新的展会相关讯息。同时,进馆方式的变革也会倒逼场馆的设计与管理产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未来展会可能不再局限将某一块空间集中作为展览进出口,任何一个安装有摄像头的地方都可以作为一个进出点。此外,场馆内的服务如餐饮、导引,以及各类广告的投放等都将得到优化。

纪伟:从场馆角度看,我们不仅要满足主办进馆方式的变革,还要在更多方面采取措施满足主办方多方面的办展需求,及时采用更多的互联网技术。以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为例,在展馆建设的过程中,就认真分析和确定了在场馆智慧化方面的投入。业主方形成的一致意见是:主办方需要的能力设施场馆应该有,促进管理进步的设施场馆应该有,提升服务效果的设施场馆也应该有。因此,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在场馆物业智能化、车牌自动识别、反向寻车等常规性的系统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布局,同时还有一些特色化的点设施。

例如,1、智能展沟控制系统:这个系统是为了快速解决展位跳闸现象而进行的智慧化设计,这套系统可以快速找到展沟里的跳闸点,不需要人工打开展沟,通过电脑查询,就可以直接判断跳闸原因,并用电脑或手机快速恢复。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对每个展位的电力消耗进行智能统计,采集能源消耗大数据,为展商下次参加展览会提供用电的数据参考。2、客流统计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无需添加其他设备的情况下,及时完整地监控人流出入情况,实时显示人流出入数据,帮助场馆和主办方有效的掌握和控制观众流量,从不同角度和时间段分析观众进出场馆的特点。

展会门票的变化,从表面上看只是技术的进步,是展会登录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展览行业观念进步的表现,是展览行业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也是会展场馆基础设施提升后产生的积极效果。

中国会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刷脸”参会是否会像“移动支付”一样普及?除了人脸识别外,还有哪些展会科技会影响我们的参展方式?

陆俊:“刷脸”是否可以成为潮流,要看整体市场环境,移动支付是多家企业,多种场景整体培养出来的用户使用习惯。我觉得展会要看用户在市场中熟悉的技术使用习惯,拿来去采用,培育市场的工作,展会场景不适合,因为频次太低。我觉得手机端肯定会有展会行业的变革性服务诞生。移动互联网是线上线下最好的中介,展会本身就是线下的场景,展会的延伸必然会开拓出线上服务。而且这块是众多主办在积极探索的,无论是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还是APP等。

冯向军: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变革浪潮中最直观、最易于体验和分享的现代科技,毫无疑问也将像当今风靡的“移动支付”一样普及。正如今天我们对智能手机的习惯养成,人脸识别作为推动这场革新的原动力之一,自然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索。人脸本身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现,将得到政府管理、资本市场以及商业活动的全新定义,同时“识别”将作为技术亮点和纽带,助力生物信息价值的转变和实现,从而赋予人脸作为大数据的深层价值,毕竟基于人脸的数据质量及应用要远优于基于名片的数据。

除了人脸识别外,未来,VR技术、室内定位技术、5G技术等科技也会影响我们的参展方式。以VR技术为例,它能够帮助主办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展会,使展会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观众可随时随地观展;而室内定位技术,则可以帮助主办全面采集与分析展商与观众现场行为轨迹,以此为基础,可以为参会者规划个性化的参观路线,从而提升参展效率。

纪伟:从场馆管理者的角度看,任何先进技术都是为提升展览品质服务的,都是展览活动的辅助措施,而不是展览活动的替代品。至于场馆采用怎样的技术?采用哪些技术?则是与展览活动的性质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要从服务于主办方的需求出发,从不断提高展览场馆的服务能力出发。我个人认为,会展场馆未来在智慧化管理方面还有一些可以期待的改变,例如智能巡检机器人、管道清洗机器人、现场咨询机器人等等。


上一篇: 去“超级城市”完成业务——专访纽约旅游会展局亚太、非洲和中东国际会奖区域总监Watson Li
下一篇: 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永立潮头——专访山东舜和国际酒店总经理陈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