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斯迈夫大会暨国际体育消费展4月18日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启幕,斯迈夫大会创始人&CEO袁方近日做客搜狐体育,共同探讨了斯迈夫以及体育展会业的发展情况。
创办于2005年的斯迈夫全球体育产业大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国最大规模体育产业大会,与其他体育用品展定位不同,斯迈夫聚焦体育服务业,涵盖会议,展览,路演,推介等多个模块,并吸引了瑞士,芬兰等多个国家的关注。
记者:袁总您好,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从袁总您创立的斯迈夫展会入手,聊一聊中国体育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斯迈夫展会作为体育产业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发展至今已经走过13年,2018年第13届展会也即将拉开大幕,请简单介绍下斯迈夫展会现在的发展情况。
袁方:谢谢主持人。时间转瞬即逝,我们也正抓紧时间筹备第13届斯迈夫展会,正如您所说脚步是越来越近了。从2017年4月份上届展会结束之后,我们前后走了十个城市做推介会,国外还做了两场,总共做了12场的推介会在推广我们第13届斯迈夫展会。
体育展会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形式,像国内的体博会和国际上的ISPO展会都比较传统,但是传统展会它的操作难度实际上还是很大的,你需要把这么多的资源调到一起,放到一个时间点上,这个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所以说我们从去年4月份展会结束之后,马上就进入到下一届的筹备。从4月10日我们第12届展会结束之后,到18日的时候,我们第一场推介会在大连就已经开始了,然后5月份、6月份、7月份、8月份每个月一场推介会,我们叫全球十战。正是这一路走下来,到今天我们终于觉得我们有信心出来去跟大家去介绍第13届斯迈夫展会的形态。
记者:第13届斯迈夫展会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变化之外,还有很多新的变化和创新,那么袁总简单来给我们对比一下,今年展会和往年有怎样的不同?
袁方:首先来说地理位置的变化,我们前两届的展会主要放在国家会议中心。但是在这几年也会有一些人跟我们讲,说你每年4月展会为什么不能放到一个风景更加优美的地方。我们就想到人间四月天,我们要到杭州去。
我们这次会址选在杭州,一方面是考虑到一个环境问题,另外一方便我们觉得体育产业它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消费的能力。长三角的消费能力在全国相对而言处于前列,所以我们觉得展会放到长三角这个地区,某种程度上是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拉动。斯迈夫展会跟一些用品性的展会不太一样,因为斯迈夫展会核心的服务对象是体育服务业,也就是体育的本体产业。本体产业跟体育用品产业做对比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体育用品产业它的核心主要以体博会为主体,到现在为止31届,它的核心是围绕体育用品的这条路在走。像晋江的一些品牌体育用品,体育器材等等,是他们在支撑体博会。但是斯迈夫这个展会我们虽然13年了,但是我们真正觉得现在有力量或者有爆发,还是从2014年才真正开始。
记者:我之前在看一些数据的时候发现,斯迈夫展会在第11届的时候,主会场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5000人之多,整个展会也是被分成了一百多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展商以及展示内容。斯迈夫是如何对一百多个版块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您认为这种标准化管理的出现,对于咱们体育展会业在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袁方:主持人问了一个对于我们斯迈夫来说非常核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刚才讲到体育的服务业,它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不像体育制造业那么繁荣,有非常多各种各样成熟的公司,而体育服务业的成熟公司太少了。这几年看到的公司都是相对小的一些公司,或者说相对年轻的公司,没有特别大的公司。这种体育相关的小公司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定位,它的细分领域特别多。刚才我们讲到的体育保险、体育旅游、体育文化这一类的特别多。我们整个17年在筹备第13届展会的过程中,我们有一句话叫卡位。他的意思就是说,现在如果某一个公司能合理的选择一个细分领域能扎下去,把这个位卡好,它的机会是有的。所以我们18年斯迈夫展会的核心方向是盯着一个任务,叫协助一百个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与产业共成长,这是我们的口号。
记者:协助一百个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与产业共成长是第13届斯迈夫展会的一个主题,也是咱们未来的这样发展的方向?
袁方:对,这是体育服务行业的一个特性。刚才说到这个行业没有成熟公司,都是一些比较年轻的、创新性的公司。
展会就是起了这么一个作用。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不管是其它大型的展会也好,还是其他行业的展会,举办展会的核心作用是对产业的推动。咱们体育行业本体产业本身现在属于比较弱的行业,这个时候你用展会的力量去推动它,毫无疑问是展会应该去做的一件事。
记者:说到推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那么袁总能否简单的来跟我们聊一聊,我们如何将体育展会自身的价值,或者说它的优势与咱们体育产业本体来进行结合,从而帮助咱们体育产业为更好地发展呢?
袁方:您问这个问题是我们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我们做展会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展会有两个核心价值,一个是帮助展商做上下游,第二个是帮助展商做营销,所以做上下游就是传统展会里很大层面上在做的事。因为过去互联网不是特别发达,找上下游的资源是相对比较难的,因为你需要去一家一家的跑,这是不太现实的。但用互联网之后上下游资源相对是容易一点,展会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点弱化了,包括现在国际品牌上一个展会也有一些弱化了,但是当然好的品牌像CES、ISPO这样的大展会的线下力量还依然很强。
线上线下的面对面沟通,从相知相识到最后成交这是互联网代替不了的。第二个我刚才讲的营销作用,是因为大型展会需要把大量资源聚集到一起,它可以形成一个爆炸性、事件性的东西,这些功效性、能量性的东西是无法替代的。比如说刚才咱们聊到了世界杯,这种大型的爆炸性事件,互联网它是解决不了的。它可以给你形成流量,但是解决不了线下这种力量,它无法形成这种引爆力。
记者:刚才聊天之中是提到了像CES、ISPO等等这些世界级的展会,这些展会都是提供一些类似谈判或者说是商业洽谈这样的平台和机会。但是咱们国内的展会与国外先进的展会比起来,会呈现出状态比较零散,包括专业度也有待提高这样的一个状况。袁总您是如何在保证本土化的特色的同时去和国际接轨或者说更加国际化呢?
袁方:展会这个形态或者这种商业模式不是咱们发明的,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那我们差距肯定是有的。到今天为止,我们认为这个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我现在也是觉得只要是跟国际这种顶尖的品牌或者顶级的展会一一对比,我们就知道我们不足的地方。1月份CES展会整体下来,国内得很多品牌都跑到美国去,听说单深圳就包揽了CES十分之一的展区。我们就想为什么国内的这种展商愿意去美国参加CES,而不是留在国内参加国内的展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办方。展会主办方的能力还是不够,包括在说这件事的时候,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也觉得我自己很努力了,已经很用心了,但实际上我们跟国外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就能感觉到看到我们自己的这个问题在哪,但是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时间。
记者: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走到了国际展会的舞台之上。其实我们反过来也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想进入咱们中国市场。他们都会选择展会当做第一站去成为一个突破口。那么对于展会本身和体育产业来讲,您认为这些海外品牌的进驻,对于咱们展会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袁方:去年的时候,我们的展会现场已经有几个国家的一些展商了,当时有瑞士展区、芬兰展区,东欧有16个国家的展区。当时的年度主席,我们请了塞尔维亚的前总理,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红星队的主席。前年我到塞尔维亚去拜访主席的时候,他就特别感兴趣,他说我一定要去中国。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是个特别大的一个消费市场,也是一个未来市场。后来我们邀请他过来,他也非常高兴,非常痛快地答应了我们。后来我们在筹备今年展会的时候,我也跑了好多国家,像美国、欧洲等等。所以今年的时候,美国和英国板块已经有了。
现在好多老外都给我们沟通,希望能进驻到我们展会。实际上我们感觉到我们还是没准备好的,因为过去我们想把国内市场先做好,比如特别一些省市的体育资源先给它带出来,先让它热闹起来。但实际上国际上的资源比我们现在的反应还激烈,而且他们看到了未来市场,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我们现在体育服务业是一个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把它打开。 国外而言他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怎么跟国内对接?咱们国内的消费市场是存在的,怎么把这个市场跟他们的经验结合起来,您刚才有一句话讲得,我必须给你点赞,展会就是他们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我们就想做好这第一站。
记者:随着这个时代的不断发展,包括体育产业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展会是越来越注重高质量的内容,比如说像冰雪、体育收藏等等,细分领域的展会也是在不断出现,给咱们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那么袁总认为就是说咱们在整个体育展会业当中,细分领域的展会未来是否会是一个发展趋势?
袁方:我觉得应该是。为什么这么说?你看一个项目叫China Fit,这是做健身展的,今年的6月份在国家会议中心,我得到了一个数据,他是全馆都拿下来了。还有冬博会的展会,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体量,而且才将近两年时间就做到这么大的一个体量。除了政府给他们很大的一个推力有很大的帮助之外,也说明这个市场是存在的,有这种需求是存在的。比如说有些马拉松在做的一些展会也挺好的,也挺热闹的,就细分的市场还是存在的。
其实这种细分领域的发展对我们斯迈夫大会来说也是一个帮助,因为我们也希望把我们这个体量再放大。我们现在是奔着一百个板块来做,但是一百个板块是涵盖不住整个体育产业的。因为总局这块协会就有一百多个协会,比如说足球、篮球、乒乓球这一类的,刚才还讲到体育旅游、体育保险、体育互联网、体育数据和体育营销等等,服务性的这些项目也有很多,然后还有国内外的资源,包括各省市的资源。所以说体育服务业展会的力量,我个人的理解是非常大的,他一点都不会亚于未来的体育制造业。现在的看到的体博会20万平米的规模,我觉得体育服务业未来是完全可以做到。
记者:体育产业的业态是非常宽的,包括现在整个产业之中体育+这样的项目,未来也可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您认为这种跨界因素的入驻或者说局外人入局体育产业这样思维对体育展会在未来发展有怎样的帮助?
袁方:对体育产业的帮助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不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黑屋。在小黑屋里做产业,肯定做不大。现在的情况有些人会来讲,这两年体育产业开始有点趋冷了。好多人都会讲有些资本进来之后对产业没有起到一个好作用,还起到一个负面作用。我觉得这些话都不对,最少你看到产业是往前走了是吧。你现在再回过头往回看,看看14年、15年或者13年的时候产业是什么样子,再看看现在这个产业,我觉得新的这种从业者进来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过程中肯定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一模一样,因为他有的带着自己某种程度上的资源,所以人家可能就没见过这个。像刚才讲到了这个Sport Joy,这种跨界的东西很多。如果这种跨界的元素都进入体育产业,对这个产业会有什么坏处呢?
记者:从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四年一度的体育盛事奥运会,再到我们刚才所说的各类型体育展会,它们都是属于会展当中的一部分,袁总作为行业当中资深的从业者,您如何看待现在国内体育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在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袁方:我觉得国内体育会展业因为现在能看见的数量很少,因为大量的所谓的会展现在还不成立。我们看到特别一些地方的体育局,现在做了一些会展,某种意义上还是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我们能看到体博会看到ispo,或者说看到我们斯迈夫,但这些会展都是做了好多年的积累,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小成绩。主要原因还是14年的46号文件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帮助,它的帮助关键就是体育服务业开始崭露头角去发展的机会。如果没有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我们这个展会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记者:国内体育产业跟国外相比确实是有一定的差距所在。那么袁总能简单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国外的体育会展业现在发展的情况如何?或者说他们未来又有怎样新的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袁方:传统的体育用品的会展业当然以ISPO为主。我觉得人家已经相对会成熟一点。但是体育用品的展会不是我们现在学习的目标。我现在重点还是要看体育服务业的展会。我现在注意到的一个案例就是世界体育大会。这几年下来他们中间也有点挫折,有点太尽人意的地方,但这几年下来我觉得它们还做的是挺好的。因为体育服务业跟体育用品不太一样,体育用品主要是做展览展示。体育服务业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做人的问题。因为它更多的是一个非标准化的东西。
第二是国际体育大会做圈层的能力非常强,实际上它是跟组织之间的关系能力非常强,因为发起方就顶级的这种机构。另外是因为它就在洛桑,各种人相关的资源是很近的。 他们在推展会的时候,我个人认为他走了一条跟体育用品展览会完全不一样的一条路,他没那么多鞋帽衣服去展览。它更多的是服务,比如说赛事组织、城市赛事的举办方、体育经济还有等等相关的机构,而这种形式是我们现在在讨论和学习的。
除此之外,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会,比如说能看到一些足球的峰会,篮球的什么这一类的等等,或者用体育版权的这种峰会。但是那些又过于倾向于走论坛的模式,就论坛这种模式,其实他的商业模式太不清晰,不好界定。它很难形成商业模式和营收,比起你简单的拿点赞助搞点招商,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所以说最后还是要想办法把传统展会跟事件营销或者论坛这种模式结合起来,我们是这三年走了这么一条特别的路。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想和袁总来聊一聊,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到体育产业之中,袁总对于想要在体育产业当中创业的小伙伴们有怎样的建议?
袁方:这三年时间我觉得对大家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14年到现在我觉得是个非常大的一个教育。 其实我自己有一个特别大的体会,就是我刚才讲的到卡位。过去我们刚进来的一些人,因为对这个行业比较陌生,不是很熟,一进来之后觉得体育产业特别宽特别大,很多人一脚踩到八条船上,我又搞足球篮球培训,又是搞基金,又搞其他的。一脚下去八条船下来之后,顾此失彼,怎么都掌握不住了。而掌握不住的结果,就掉河里头了。我觉得17年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创业可能要沉下心来慢慢做到一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