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会上出现了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本应该是件值得庆贺的事,但有的却让人高兴不起来。像在前不久第十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暨会议上展出的污泥脱水机、汽车尾气测控仪,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涂料、建材展览会上展出的PD-30高黏度膏状材料搅拌机,都是在国内各自行业新出现的佼佼者,然而仔细一问,这些产品其实早已在世界上存在了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一方面,出现了国内领先的产品,应该得到肯定,说明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在进步,即使是未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至少也说明我们与国际的差距在缩小。但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在沾沾自喜领先于国内同行的时候,眼光还要再开阔一些,应该瞄准更大的国际市场,看看我们的产品在世界上是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位置。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来华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许多大公司的核心技术并未进入中国,仅仅把中国当成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获取地和产品的装配车间,一个有着广阔销售潜力的大市场。
虽然这几年我们的产品也在走出去,并且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仔细看看我们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农产品、纺织品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笔者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涂料、建材展览会上了解到,世界第二大涂料公司PPG公司的产品为每吨7610美元,日本企业为3000多美元,而我国却低于1250美元。单纯做大产量可能还不如人家提高某一产品科技含量所获得的收益多,那些一味走低端路线的企业,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些产销量而已,但是由于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和能源成本的持续上涨,利润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
另外,笔者还发现,许多国内企业没有“国际竞争”概念,他们仅仅把目光锁定在国内同类企业上,与他们拼价格,而不是技术创新;还有一些企业总爱在知名商标上做文章,人家用“Taihao”,他就用“Talhao”,别人的“法拉利”是车,他的却是油漆品牌,虽然这并没有侵犯知识产权,但是其用意可见一斑。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以技术和质量领先,而不应该目光短浅,靠一时的销量在世界上立足。只有在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以及价值观念转变上下功夫,才能在国外企业大举进入后,找准自己的坐标,也才能在进军国际市场后,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