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会展中心的华美转身: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发布时间:2007-07-16 更新时间:2007-07-16 作者:本站作者 点击次数:4058
2004年12月下旬,海口会展中心要被拍卖的消息成了媒体关注点。这个中心1999年投资兴建,2002年竣工,建筑面积达25430平方米。该中心投入使用后,既没举办过展览带动海口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自身运转又入不敷出。
当年,市政府坚守“城市公共设施必须发挥社会效益”的底线,要求竞拍人日后必须保持“会展性质”,要到岛外如广州进行招商开展会展业务,从而带动海口相关产业发展。
政府严守公共设施服务社会的责任
一组数据显示:中心每月的养护成本30万元;投资折旧每年500万元。但是对内,本省产品极少,可展出操作项目少;对外,海岛会展品牌尚未形成,没有应有的吸力。
当一些企业提出改变会展中心的公益性会展用途和功能的要求,可追加回报时,海口市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他们严守公共设施必须服务社会,公共资源必须让民众受益的原则。拍卖流产后,一时间市政府面对会展中心“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设备陈旧”、“门可罗雀”的指责声。
这一现象在全国为城市配套的公共设施运转中屡见不鲜。这些公共设施在发挥为民服务的“公性”时,不吃“公粮”就亏损。而要免亏,一进行市场化运作,就基本丧失公共设施的“公性”作用。
2005年8月24日,海口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海口会展中心资产整体划转给刚成立不久的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海旅集团成立了海口国际旅游会展有限公司全面接管会展中心。海口市委、市政府开始探索政府承担责任、让国有企业管理重要公共资源——公共设施的新思路,要求会展中心既要“通过举办展览,带动海口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强化经营,良性运转,扭转入不敷出”的局面。
服务社会同时创造出自身价值
在过去的22个月时间里——
10个保洁工每天清扫着25430平方米的广场、32500平方米场馆和数万平方米的中心外表建筑;
7名园林工每天培护10000平方米绿化带、2866平方米草坪,给14617棵高山榕、七彩扶桑、散尾葵等乔灌木浇水;
8名工程维护人员从屋顶阳光板到廊顶棚,从中心钢结构支架到电梯及消防设备的保养;
20名保安则24小时看着公家的东西不被偷。
此举让会展中心从此进入了外观整洁、设施完好时期。这也是会展中心运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会展中心的保洁员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园林工身着绿色制服、工程人员则一身灰色工仔装。他们认为:会展是一个向社会提供展示形象的场所,工作人员的形象好坏是管理是否得以完善的标准之一。
在过去的22个月里——
这里举办了第三届海南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361度品牌产品展示及订货会、2006海南水上运动暨游艇潜水博览会、2006年春季和秋季海南房地产交易会等一系列展览会,特别是成功举办了2006第四届中国(海口)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2006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2006东亚海大会展览会、海南省首届轮滑大赛、2007全国速度轮滑场地赛暨全国轮滑马拉松公开赛等一系列展览会和活动。2007年4月,由会展中心主办的“中国(海南)旅游房地产博览会”吸引5万人参观。商家楼盘销售及装修业务承揽涉及金额1.7亿元。一批凸现岛内特色的展会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海口会展中心:海南水上运动暨游艇潜水博览会;海南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海南医疗器械及制药工业展览会。这是他们“在创岛内品牌”。
在过去的22个月里——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中国会展》、《中国展览》每期杂志都出现了海口会展中心的广告。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每年的中国会展年会、中国会展高级论坛上,在华南地区的会展高峰会上,都会出现“来自海口的会展人”。他们揽回了“2007中国国际医药博览会暨医药峰会”、“中国检验医学及输血用品博览会”以及361度全国订货会等。
国企掌管公共设施创造社会效益
一组数据表明:2006年全年会展收入是前3年会展收入的总和。2007年仅1至6月会展收入就超过2006年全年,而会展的高峰将出现在今年的第三、四季度。海口市民对此的直接反应是会展中心有了“人气”;周围的宾馆、酒店、旅行社开始将会展中心视为“座上宾”,这里有他们最想要的“财源”。海口市对此认为:会展正在形成椰城的亮点。
市国资委的一负责人表示,会展对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拉动率是一比八至十二。海口会展中心在履行“会展性质”,发挥公共设施的作用时带动海口相关产业发展,在服务社会过程创造出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这正是他们在3年前组织拍卖想要实现的目标。
海口会展中心由过去的政府包袱到今天社会亮点的转变过程,表明海口市委、市政府摸索出了一条新路——由政府主导的负责任的国有企业管理公共设施等公共资源,从而实现公共设施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同时充分发挥市政公共设施创造社会效益,服务人民大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