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会展+互联网只是必然,行业要颠覆还需时间
发布时间:2017-05-16  更新时间:2017-05-16  作者:会点网事业合伙人,运营负责人 袁帅  点击次数:6296

互联网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了二十余年的历史进程,可谓风雨飘摇,波折不断,最终成就了今日的市场格局,O2O概念在过去3-5年的时间内得到了爆炸式的火热发展,伴随着“AR/VR”、“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一轮资本市场拥护概念潮流出现,逐渐回落沉寂,最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种说法:“国内会务市场每年大概以10%的增长率在增长,互联网份额年增长率超过100%,但目前互联网会议大概占整个产业的5%-6%。”而会议市场只是构成整个会展业态的一部分,纵观整个会展业那么可想而知互联网化渗透率将更加不乐观了。

为什么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搜索引擎的出现,颠覆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网购的出现,颠覆和改变了购物的习惯;滴滴出行和共享单车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和习惯;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支付行为….互联网技术在市场经济下颠覆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是又是为什么,在会展业,随着时间的迁移,并未出现互联网化的“颠覆性”的公司亦或者商业产品形态?是因为会展业市场规模太大?太复杂?我想并非如此,出行市场、消费市场、支付市场哪一个不是规模巨大的,哪一个要实现颠覆性的又不是复杂的。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会展业互联网化渗透率这么缓慢,而一直未出现行业内巨头型或者独角兽性的互联网化公司呢?

一、行业自身的“局限性”

这里提到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会展业市场规模短期内本身天花板可见。为什么说天花板可见,因为会展业在当前的情形下,离不开场地因素的制约,国内的场馆数量、会议酒店数量这些都是有实质数量的,能够在时间范围开具和使用的活动是有限的,而新增的场馆、场地、酒店绝非一朝一夕便可。

2.人。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无论是组织者、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会展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总体来看不是很高,其观念更新较慢,甚至固守已经成型的商业市场模式,缺乏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更多的是承袭前人的经验或简单地引进国外会展业的经验。

3.灰色客观因素。当前的会展业从审批、策划、到宣传、招展、搭建、出行等各环节均无可避免的存在着市场灰色客观因素存在,价格的不透明化,背光交易现,大欺小现象等大幅度压缩利润空间,致使在探索和尝试创新方面时制约性明显,维持现有状态成为了首选。

二、局部服务创新、而非全局

无可厚非,在最近几年的会展业市场出现了不少顺应趋势的互联网技术企业和平台,但是无可避免的大家切入的领域均是某个或某些领域。无论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推广宣传曝光、活动管理平台、现场各种互动技术,还是场地预定,设施搭建等其他领域,可谓都是立足站在整个会展业服务链上的局部环节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而非是增长延伸价值,切入和解决的问题只是某个点或者某一小块问题,远非全局,那么这其中的市场经济价值和利润空间必然会进一步受到限制,毕竟在整体蛋糕可见的情况下,创新切入的又仅仅只是这其中非常小一部分,而局部的服务创新或者说互联网化更贴切,力量必然有限,效果和效率也自然随之要缓慢得多了。

三、资本市场关注度低

会展业在国内属于专业性极强、较为偏冷门的行业,产业组成和结构相对十分复杂,而会展业内的资本机构更加少之又少,行业的闭塞使得资本市场对会展业的关注度、熟悉度、认可度不高,老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在当前,要快速和规模性创新是离不开资本的前期推动的,会展业市场资本的低关注度,毕竟资本要承担风险,对不熟悉或者了解的市场实施的资本投入规模,也就可想而知了。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以及中国传统会展业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深一步应用,更加有着政策力量的背后推动,信息技术必然成为会展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而就当前来看,会展+互联网显然只能是称之为第一步也是必由之路。

中国的会展业目前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相信会看到更多的传统会展业在网络化方向的延伸、电子商务的跨界融合,以及通过移动客户端和专业化会展服务SaaS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资源和服务融合,会展管理与服务都会呈现出更加信息化、人性化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方便参展商和观众实时掌握动态化展会信息,实现参展商对布展、展会进行中的展位动向的全过程监控,实时提供的参观者数量数据,科学监测展区参观人数、交通、安保状况,利用科技技术打造现场演示、触摸体验、信息交流、网上预约等多个链接交换平台和特色化参展、观展方案制定…这些可谓都是在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会展业的效率和成本,这是产业的内在优化,而非颠覆。会展业整体想破局,需要的是会展+,让整个行业来加上可以打破现有局面的生态或者模式。

四、会展+数据管理生态平台

现在其实市面上已经具备了较为多的科技技术公司,这些技术企业公司分布在整个会展业服务产业链上的不同的环节上,他们当中的某些产品已经较为成熟,比如:LBS技术、手机定位技术、DSP技术、H5技术、场地预定、互动技术、签到技术、3D打印技术、VR/AR、数据分析可视化技术、在线设计等等,但是缺乏的是一种合理的数据管理生态平台(商业模式),能够来整合这些平台和技术,并实现其彼此的“打通”,打造依靠数据挖掘处理和分析技术为核心的平台,现在是资源整合的时代,不再是单兵作战的传统年代,抱团取暖,共赢将是接下来的趋势,所以一个合理的针对会展业的数据管理生态平台的出现,让会展业产业链环节闭环打通,实现全栈式的数据驱动运营和管理来实现人性化的服务,这样的数据生态平台出现的一天,智慧会展时代也许便真正的来临了。

五、会展+虚拟现实线上平台

我们可以有这样的一种设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个专业服务会展业的线上技术平台,在平台上“真实”展现展会的全场景,整个场地空间,每一个参与展览的品牌等等一切都以线下实际的进行技术展现,而线上的浏览者能够进入虚拟的空间“逛展会”,对每一个感兴趣的参展品牌,通过技术交互实现访问、咨询、下单、成交。而对每一个浏览者只要你进入平台展示空间,那么你的所有行为轨迹数据,你看了哪些展台,你对什么展品进行了关注,你的一切行为轨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平台提供给相对应的展会组织者和参展商,我想这将会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这时候时空等因素制约将不再存在,当把虚拟现实技术深入应用到会展领域,那么不但能够放大更多的关注,一场展会的存在时间将得到无限的放大,其影响力也将无限的延长,而通过平台化,对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甚至能够就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展馆形态展现,进一步提升体验。

虽然虚拟展厅,在线虚拟展会这类实际例子早些年就具备了,但是均是根据某一场定向打造,而且技术成本非常巨大,很少有人愿意为此买单,而过去,对体验者除了形式新颖外不再有其他,无法完成深度的行为数据统计和挖掘分析,无法实现在虚拟空间的交互咨询和下单成交,到今天虽然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很多的点已经在得到优化和改善,当这些已经成为可以在会展业真正商业化应用的时候,虚拟现实技术对会展业带来的才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它改变了会展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线的放大了作用和价值。

六、会展+产业生态

会展是短时间内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资源的高度聚合形态,传统形态的会展过于受限在场地展馆的制约,同时往往是因为某一个主题、某一个主旨而组建一场会议或者一场展会,这种为了会展而开展会展活动例子,比比皆是。这便形成了会展的个体性和离散性。会展业应挖掘自身的具备属性探索与现有的其他产业生态的融合的可能性,诸如:会展+特色小镇,会展+产业园区,会展+旅游,会展+体育…将会展与其他的产业生态组合在一起进行碰撞,我们常常将会展业具备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为什么不可以倒过来思考,让其他产业生态的建设和发展来拉动会展业的创新和新形态出现。、

会展业在发生着变化,只是速度没那么快而已,一个颠覆性的商业形态产生,过程磕磕绊绊,阻力存在是必然无可避免的,新的形态的产生也必将是对传统已有形态的冲击,是挑衅,是直面冲击,是打破,我相信也许在3年,也许5年,也许是10年,甚至更远,在当数据管理生态平台或者虚拟现实平台,亦或者与产业生态结合的探索有实际成果时,会展业的颠覆局面也会随之来临,在这之前,+互联网实现的也仅仅只是效率的优化和成本的降低,是行业颠覆破局路上的必然要经历的选择而已。


上一篇: 做大做强会展产业 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