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题访问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今年开建!听业界专家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7-01-23  更新时间:2017-01-23  作者:  点击次数:52927

1月15日上午,天津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市长王东峰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今年天津将加大重点项目推动力度,推进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空客 A330宽体客机、中沙新材料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启动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加快“两化”搬迁,促进忠旺等已建成项目尽快投产见效。

储祥银: 京津冀政府要重新评价展览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的启动对天津以及京津冀、全国的会展格局将产生怎么的影响?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导储祥银在接受会展中国专访时表示,发展会展业符合京津冀协调发展关于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有利于更好发挥京津冀功能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协同发展进程。

储祥银认为,会展业还是促进京津冀经济转型、产业合作和产业梯次推进的平台,提升区域形象,扩展区域经济影响,增强经济竞争力的抓手。政府部门的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评价展览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展览业在其中的潜在影响,将会展业协同发展纳入京津冀协调发展机制。

“要研究制订京津冀会展业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储祥银表示,根据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从协同发展的视角对京津冀会展业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战略规划。

从近年来的发展态势看,北京、天津、河北都比较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分别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从土地规划、场馆建设、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推动展览业的发展。但是,囿于特点的条件和需要,这些政策大多从发展各自会展产业的角度出发,缺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视野,有些政策甚至有某种程度的相互抵触和矛盾,因而,需要统一认识,通过政府间的协同运作,站在提升京津冀会展业总体实力的角度,进一步优化政府支持方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政府扶持政策协同推进力度,通过政府间合作来形成合力,增强京津冀地区会展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实力。

储祥银建议,需要从京津冀地区的战略功能出发,合理规划展览业的区域布局、层级布局和行业布局,通过培育引领区域发展的品牌会展活动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的影响力,力争将京津冀会展业培育成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成为中国北方大型会展基地、全国重要会展中心区域、世界知名会展集散中心。

(以下为储祥银演讲《把握机遇  协同推进京津冀会展行业发展 》PPT节选)





张效林: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选址 事关促进京津冀会展业协同发展

在加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会展业如何更好地促进三地融合?7月13日, 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秘书长张效林在做客由中国经济网和会展人微广播共同打造的“会展涛客”视频直播时表示,京津冀三地的会展业发展必须纳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盘子当中,在三地核心区位建一个超大型展馆。

天津新展馆选址事关区域会展竞争力和同为直辖市的北京、上海相比,天津的会展资源相对薄弱,没有几个行业品牌大展,这些大展资源基本上还是在北京。所以既然要在天津建国家会展中心,就应该是为整个区域服务,而不只是为天津市本身的会展服务。如果为天津市本身服务就没必要建这个馆,因为现有的梅江会展中心、滨海会展中心和天津老国展目前还吃不饱,没必要再因为新馆定位和选址不当,造成不必要而巨大的资源浪费。

张效林强调,新展馆如果说为整个区域服务,特别是为了承接在北京或是已流失到外地的各大行业品牌展会服务,在选址上就要设置到津西北靠近北京和河北的地方,也就是靠近北京新机场、京沪高铁高速、京台高速和通向华北、东北各主要省区的主要通道的方向,而不是放在现在所规划的津南北杨村的位置。如果能够重新论证天津国家会展中心的建设地点,放到天津、北京、河北交界的武清区,从区位优势上就可以期待会展发展的前景,把这个项目建好就能弥补京津冀地区缺乏超大型展馆服务的不足。

新馆要真正带动京津冀会展和产业发展

在张效林看来,只有把天津国家会展中心放处在合适的位置,才能真正带动京津冀会展和产业发展。他认为,以往一些行业大展能在北京办的就不会到天津办。和北京和上海相比,天津会展资源相对薄弱,没有太多的品牌大展资源。既然要建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只有为整个京津冀区域会展服务才有价值,如果只为天津市本身的会展服务,做不好,更做不大。

对此,张效林呼吁,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能促使商务部和天津市政府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个场馆的投资大约要二三百亿,如果建设不当将损失巨大。“所以要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真正带动京津冀会展和产业发展。”

刘大可:京津冀应建40万平方米左右大型展览场馆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展览业有所作为。但就目前来看,展览业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既没培育出与区域协同发展相适应的特色知名展会,同时传统著名品牌展会不断外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京津冀地区现有多个场馆,其中不少场馆出租率明显偏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新建大型展览场馆?已建成的场馆如何转型?新建场馆如何选址?日前,《中国贸易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刘大可。 

    少而不旺原因何在“过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展览业并驾齐驱,而今无法再‘称兄道弟’。”刘大可指出,京津冀地区展览业地位“日渐衰落”,近年来还频繁出现“北展南移”现象,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京津冀地区展览业陷入困境虽有诸多原因,但是场馆容量不足成为制约该地区展览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刘大可表示。  

协同发展合理布局 

刘大可认为,随着国家战略重点的重新布局,京津冀现有场馆已经很难与地区经济体量和辐射能力相匹配,也很难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甚至成为制约京津冀展览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短板。因此,他建议,为避免资源浪费,可将已有部分场馆通过用途转移等方式改造成物流中心、超级市场、居民文体活动中心等。 

    刘大可分析认为,科学规划布局京津冀地区大型展览场馆的关键需考虑两大因素:一是从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出发合理选址;二是尽力选择区域对外交通枢纽地段,确保展览期间的人流和物流畅通。 

    刘大可表示,在北京新机场附近区域建设40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展览场馆,并配套启动京津冀会展产业园建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一方面,该机场地处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和天津武清交界处,对京津冀地区的辐射能力强。另一方面,空港经济与会展经济协同发展有助于形成合力,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此外,便利的航空交通能够成为推动展览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京津冀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应成为辐射中国大北方经济的重镇,而京津冀地区的大型展览场馆能为大北方经济的崛起注入正能量。预见未来,坚信中国大北方经济能够在国家新的战略布局下崛起,就应该为其预留40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展览场馆。”刘大可表示。


上一篇: 绿色场馆点亮最美江西——专访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赵鹏
下一篇: 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永立潮头——专访山东舜和国际酒店总经理陈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