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展资讯
展会产业链条需要利益匹配而不是利益博弈
发布时间:2007-05-21  更新时间:2007-05-21  作者:本站作者  点击次数:3895

  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都是纺织工业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集中举办的日子。地处北京不同区域的几个大型展览馆,像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国贸中心展馆、北京展览馆和农业展览馆里人头攒动的景象,让人感到北京的展馆建设速度滞后、展馆面积赶不上会展市场发展的步伐。但这只是参展商与展会组织者的主观感觉和一厢情愿的想法。这种繁华的景象并不能遮掩展会产业链条上的各种利益博弈。
  展馆规模直逼德国
  今年中国贸促会首次发布了对中国内地展览场馆比较全面的权威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内地共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约170家,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达到536万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二是室内展馆;三分之一为室外展馆,展览面积已趋世界前列。
  中国大型展馆的建设已经达到惊人的速度,规模也达到惊人的地步。比如:去年4月份奠基的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场馆面积20万平方米,加上22万的平方米的星级酒店和3万平方米的会议中心,总投资达70多亿元。据统计,近年来国内新建成展览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展馆达30多个,这一数据超过了被称为“世界展览强国”德国的全国展馆面积。
  场馆建设易、场馆经营难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国内会展业的高速发展,许多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举办会展看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各地政府为了扩大效益,借会展来发展当地经济,把场馆建设作为城市的重点工程之一。
但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和美好,有了场馆不一定就会有展览项目,场馆建起来而经营和运转却陷入困境。例如,前几年南京、厦门和沈阳等地的部分展馆因为无法维持而不得不转让展馆产权,去年海南和广东的一些展馆又出现了重蹈覆辙的结果。
  当一座座设施一流、建筑雄伟的展览场馆相继建成后,如何经营才能让它吃饱就成了各地政府的一个重要工作。现在,省领导、市领导亲自出面到中央相关部门和协会拉展会成了一种时髦,尽管各地推出了许多优惠的扶持政策,加紧人才培训工作,但成功的展会怎么搞?巨大的场馆如何经营?交给谁去经营?都成了地方政府头痛的事情。
  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与中国展览会议数量每年递增20%的速度相比,近年来,展览场馆单位面积的收入正在逐年下降,2002年下降31.3%;2003年又下降了25.1%;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下降速度有所减缓,但下降趋势依然明显。
     缺乏统一的对问题的认识
  于是,中国展览业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成了当前会展业的热门话题,例如参展产品和展会本身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国本土公司与外资展览公司的合作问题;大都市、省会城市与二线市场的场馆经营问题等。
有专家指出,各地希望通过吸引外资展览公司,以带动本地展览业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展览业发展的成功模式,也不一定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有专家说,中国的会展产业正在逐步市场化,但要真正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将经历一个无法估计的漫长过程。中国的展览会很大一部分仍将由政府主导,外资展览公司的引进与合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还有的专家指出,对于中国的会展产业,还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很难让合作者和参展商对展览会效果作出准确地评估,导致这些参与者的一些决策无法科学地完成。
专家们见仁见智的观点都在探索中国会展业尤其是当前兴起的展馆热今后的发展、引导方向,虽然有种种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尽管中国新建的展览面积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强国的德国,但是如何经营场馆和办好展览,还得老老实实向发达国家更多地学习。在中国展览越办越大、越办越多的今天,关注展会产业链条的匹配,避免形式上的搭擂台和攀比之风避免盲目PK,应该是当今会展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上一篇: 展销会开张前突被叫停
下一篇: 会展ESG——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