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莹:会展业唯竞争无竞合
发布时间:2016-07-26 更新时间:2016-07-26 作者: 点击次数:6527
赴杭州工作已有一段时日,切身感受到江南潮湿闷热天气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长三角区域会展业的无限活力和巨大潜力。笔者所在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虽然尚在筹备阶段,但参观的客户络绎不绝,收到的预付款已有数百万元。相信今年9月之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市场竞争力将得到空前爆发,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会展业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在为市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担忧,目前长三角区域已经投入使用、在建及规划建设的场馆不下30家。有业内同行说可以通过区域合作化竞争为竞合,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对此,笔者不置可否。
“竞合”是很高风亮节的一个词,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复杂。我国会展业一直有五大会展产业经济带的说法,来源不可追溯,笔者认为,划分的主要依据应该是会展聚集度以及形成的会展规模。但产业带内的城市几乎都是各自为政,期望这五大产业带错位经营、相互补台、协同发展,可谓天方夜谭。近期,看了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秘书长张效林关于《京津冀会展业协同发展焦点是一个展馆?》一文,他列举了天津“灯下黑”的尴尬,并提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盘子下,应在三地核心区位建一个超大型展馆,以促进京津冀会展业的协同发展。这是个思路。企望仅凭一纸发展规划或者一个区域产业发展联盟就能形成协同力,化竞争为竞合不切实际。行政界线、政绩考核及发展差距等,都是很难将区域合作落地的重要因素。如何破题?最近两条新闻提供了一些思路。
其一,通过顶层设计促进资源重组。
7月11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监管企业。两大竞争对手摇身变为自家兄弟,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集团。
虽然,对于这种行政“拉郎配”的重组路径批评声大于点赞声;对于重组之后业务优化、公司治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的质疑声大于掌声,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国企改革的力度和步伐。这种大手笔的资源优化重组已经在会展业初露端倪。由于会展业本身政府主导色彩浓郁,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政府顶层设计、区域组团作战将成为主要手段最近不断有各地成立会展集团的消息发布,这当然是做大做强会展业的很好路径,但关键是在追求规模效益的同时,如何提升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二,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6月27日,欧盟无条件批准了万豪以约136亿美元收购喜达屋的交易,由此,万豪与安邦保险针对收购喜达屋的激烈争夺落下帷幕。
笔者一直认为,异业融合所带来的想象力和生命力远远超过同业融合,虽然对于安邦退出、喜达屋纳入万豪麾下这个结果略有失望,但对其所流露出的市场趋势充满期待。如果说国旅并入港中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整合,那么后者则是充分体现丛林法则的市场竞争行为。这不是个案,锦江收购维也纳酒店、复星和海航求购加勒比海度假村集团等,其遵循的都是市场商业逻辑。在这个逻辑下,只有大鱼吃小鱼,虾米吃滋泥,不存在“竞合”。
回到前文提到的化竞争为竞合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同一个行业内竞争化竞合是一个伪命题。中国会展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只有竞争,或是市场优胜劣汰,或是行政特色的顶层设计,唯有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才可获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