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会议被冠之“首次”,往往给人“领风气之先”的印象,然而日前在南京召开的全市首次会展经济工作会议,在许多展览业内人士的眼中,却有点“姗姗来迟”。“南京会展经济已经起步多年,近来又面临‘北会南移’等机遇,对今天出台的会展战略发展方向、管理办法,以及具体的扶持保障措施,大家早就翘首以待了!”南京一家展览公司的王经理说。
2001年10月,由于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华商大会,南京市巨大的会展市场潜力被激活了,南京成为继上海之后的长三角又一会展中心城市,2006年该市举办各类规模以上会议、展览5400多个,其中各类展会和节庆活动240多个,有效带动了宾馆、餐饮、通信、旅游、交通、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全年拉动经济增长超过130个亿。
看得见吃不着的肥肉
2005年11月9日,中央“两办”向全国各地下发了《关于从严控制2008年奥运会期间及前后在北京地区举办全国性国际性会议和活动的通知》,这就意味着,从2008年4月30日至7月31日,本来每年定期在北京地区举办的大多数全国性、国际性会议和活动,都将“南移”至长三角或珠三角。当南京“展览人”初听这个消息的时候,喜悦和激动是第一反应——长三角会展“龙头”上海不可能一口把这些展会都“吃”了,分流到南京等城市是部分展会的必然选择。然而冷静下来大家发现,由于没有一个未雨绸缪的会展业发展长期规划,南京的不少“软肋”,竟然让自己面对“北会南移”这块“肥肉”——看得见却吃不着!
最大的一个“软肋”是展览场馆。据南京市贸促会会长、会展办主任尹文介绍,按照国际惯例,大型展览一般都需要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发达的会展城市的展览中心一般在2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在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上海已经拥有5大展馆,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杭州几大现代化专业展馆可用面积也达20万平方米;江苏省内苏州市新建的国际博览中心室内可用面积也有12万平方米;而南京目前最大的国际展览中心室内有效面积仅4.5万平方米,且地理位置不当,交通易拥堵,这个硬伤不光让南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有北来的大型展会独独心仪南京,南京也难以提供承载的平台。
企业规模小难引大型展会关注
会展企业整体“弱小”,是阻碍展会落地南京的另一“软肋”。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经贸委主任韩庆华在会上感慨地介绍说,北京现在已经有890家专业展览公司,而在南京138家涉及展览的企业中,专业从事展览业务的仅30多家,其中2/3注册资本不足50万元,大部分在10万至30万元之间,处于雏形阶段。大型展会需要在选题、策划、运作等方面有先进的理念,同时有稳定资金流的保证,这样的小公司是很难获得其信任的。此外,在与长三角、珠三角兄弟会展城市的竞争中,南京缺少像上海“汽车展”、广州“广交会”、深圳“高交会”和杭州“西博会”那样上档次、上规模,并且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品牌展会,这就难以吸引大型展会的目光。
在无限风光中终于预见到无序发展隐藏的不足,南京市的首次会展经济工作会议,有了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南京会展经济发展纲要》、《关于加快南京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南京展览业管理办法》、《南京市专业性展览会等级划分评定实施意见》、《大型展会协调保障机制》等战略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一股脑都推了出来。
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南京将有的放矢,重点打造软博会、汽车展、电子产品展、艺术文化展、化工产品展、机械设备展、医药产品展和人才展等八大“龙头”专业品牌展会。同时针对南京会展业目前存在的几大缺憾,会展纲要还开了不少“药方”。比如在场馆建设上,通过新建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共设国际标准展位5910个的河西会展中心,借鉴合肥展馆展览和体育功能相结合的特点,挖掘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潜力,到2010年使南京会展业展馆面积达到30万至40万平方米。
为了促进南京会展企业的规模性成长,形成若干龙头会展集团,南京市在近几年每年拿出上千万扶持资金的基础上,今年起还将每年再拿出500万至8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扶助展览公司。南京市副市长、市会展领导小组组长陈刚称,除了培育本地企业,南京还在积极吸引国际大型展览公司前来南京设立分支机构,可以出让部分场馆或者展馆管理公司的股份给它们,以股权吸引它们带来国际品牌专业展会。到2010年,南京市的中外专业展览机构要达到3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