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会议的变革:从面对面到价值平台
发布时间:2015-11-30  更新时间:2015-11-30  作者:王青道  点击次数:5416

      上个月,听一位朋友说,上海地区多年来一直很成功的、以外国人为主要参会对象的会议运营模式,今年遇到了麻烦,一些以此业务为生的公司面临生存困境。曾几何时,这种会议模式引来了很多羡慕的目光——洋人参会,交钱多又痛快,而且是美元。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笔者心里紧张了一下。可仔细一琢磨,也不觉得奇怪。近些年来,各行各业都在发生剧烈变化。几年前流行的很多产品与服务,如今都不见了踪影。会议市场也一样,旧的东西、旧的模式逐渐消亡,新的东西、新的模式不断产生,只不过会议市场的变化不像时尚消费品市场般抢眼罢了。就在几年前,随便一个协会或者什么机构,攒个主题、找个景区、发个文件,就有很多人跟着凑热闹。现在可不一样了,别说中央不允许,即便放松控制,如果会议没有什么知名度、主题不好,或者会议目的地与会议场所没什么新意,也不会有多少人跟着瞎耽误工夫。
      时代的发展就像一列奔驰向前的列车,如果你不能成为车里人,就会成为车里人过眼的风景。
      时代变了,“会议”的概念是不是也需要更新呢?长期以来,“会议”被认为是多人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方式。那么,只是“面对面”和“交流”就是“会议”了吗?为什么那么多以“面对面”和“交流”为特点的会议惨遭淘汰?为什么很多会议成为了浪费时间的一种方式?人们通过会议到底想要获取什么东西?什么样的会议才能面向未来?
      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人们都在为温饱而战,所以时间不值钱,随便一些吃的、玩的或者可以带回家的东西,都可能诱惑着人们不远千里去参会。现在呢,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变了模样,老套的开会模式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现在,会议应该做做“减法”了。笔者认为,会议的“减法”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要减掉简单的信息传递型会议。互联网前时代,很多会议都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工具。如今是信息时代,除非你的信息有足够强大的魅力,否则别想把任何人摁在会议室的椅子上。
      二要减掉简单的吃喝玩乐游导向型会议。用“二八定律”分析参会群体就会发现,中国潜在的参会人群虽然庞大,但是真正有能力、有资格参会的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这一部分人属于高端消费群体,最不缺少的就是简单的吃喝玩乐游体验。
      时代变了,会议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会议已经不只是“面对面”和“交流”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就像现在“吃饭”的目的已经不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一样。笔者认为,会议除了具有“面对面”和“交流”的内涵之外,还要加上“为参与各方带来相应价值”这一条。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面对面”和“交流”作为会议的基本方式没有变;二、会议要为参会各方(不仅包括组织者,还包括参会者、演讲者、赞助者、服务提供者等)都带来相应的价值。这样一个新的定义,既会给长期以来以组织者为主导的会议运营管理模式提出挑战,也会使更多有名无实的“会议”失去生存空间。
      关于会议的“价值”,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参与者的机构价值和个人价值。会议首先是一种工作的工具,会议的参与者都是某个机构的代表,机构承担了费用、提供了时间,参与者首先要完成机构赋予的使命;参与者同时又是活生生的人,他有各种生理的、社会的需求要在会议过程中实现。也就是说,机构的使命是通过一个个的人来完成的。因此,会议必须具备为机构和个人两方面同时提供有效价值的能力。
      二是会议的核心价值和附加价值。会议的核心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会议组织方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包括学习、讨论、观点分享、社交、业务与激励等,让参与者实现参会目的的过程。会议的附加价值,就是会议组织方通过一系列设计与安排,让参与者获得更多、更好的价值体验,既包括工作方面的,比如考察、参观等;也包括个人方面的,比如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美食、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
      由此看来,面对面交流只是会议的形式,为参与者各方带来实际价值才是会议的本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断地抬升着人们对于会议的期待。在这种背景下,会议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不仅需要从简单的面对面交流的工具变身为全新价值的创造者,还需要发展成为强大平台的建设者和推动者,进而让更多相关的人参与进来,并长期受益。              



上一篇: 外贸不振或可进一步优化出国展览扶持政策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