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微讯
我国会议业要学会在没有CVB的状态下生存
发布时间:2015-08-04  更新时间:2015-08-04  作者:  点击次数:9116

      新的国家旅游局长上任后,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引人注目,包括对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的重视等,这让会议与奖励旅游界的朋友们着实高兴了一阵子,我也一样。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还憋了一股子劲儿,准备写一封公开信,让新领导更多地了解这个行业,重视这个行业,最好成立一个中国的CVB(会议与旅游局或会奖局)。但到今天这件事儿也没有付诸实施。不过开春以来,业界大咖陆续发声,或呼吁成立CVB,或呐喊CVB的重要性,拥趸者众。
      我看见的第一个倡议在中国成立CVB的文稿,准确地说是PPT,是在刘平总那里,是澳大利亚会议专家Garry Grimmer写的,大概有七八年了。乍一看,七八年好像时间并不是很长,可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却很多,包括会奖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等等,唯独大家一直期待的事情却迟迟没有发生,就是成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会议局”。
      倡导成立“会议局”,还真跟个人小小的商业利益关系不是很大,它与国家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科研与学科建设以及包括旅游业、展览业在内的各行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有直接关系。这顶帽子看着有点大,但戴上很合适。没有多少人愿意无事生非,给自己找个婆家玩儿。会奖业与很多行业不一样,从目的地角度看,确实有些散,如果没有一个公认的机构来整理、协调、规划、包装、推广乃至对于落地的重要会议及活动进行协调、服务等,会议目的地的工作效率就会很低下,乱象就会环生,品牌形象自然难以确立。
      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会很难。要说全球第一个会议局——底特律会议局成立到现在已经差不多120年了,我们国家虽说落后,但也不能跟美国差上两个世纪吧。可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而且你还没有办法。
      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三驾车”:企业、社团与政府,企业是“马车”,跑的最快;社团和政府是“牛车”,走在后面。“牛车”上的人和周边的人好像都在使劲儿,可就是慢慢悠悠。社团最近在搞改革,议论可谓纷纷,可如果不把“牛”换掉,只是一味地修“车”,跑得快就怪了。
      从“会议”的业态形式、运作特点等方面分析,有几个难点,使我们难脱窘境:
      一是会议与展览的关系。我国的“会展业”实际上是“展览业”,商务部管“展览”,结果连“会议”也给捎上了。很多旅游局长说,不是不想搞“会议”,是怕商务系统说自己抢人家地盘。这些年,在与旅游局、会展办、商务局、会展局、博览局、贸促会等打交道的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了两者之间交叉与博弈的微妙关系。现状是,要么谁都不管,要么是一方先入为主,另一方不参与……
      二是会议与旅游的关系。“展览”的价值很容易确定,而且相关的副作用比较少,所以在商务部的努力下,中央正式发文鼓励展览业。“会议”就不一样了,它的好处谁都知道,否则就没有人花钱费力搞什么博鳌、达沃斯、APEC、G20什么的。可“会议”的“副作用”也很大啊:那么多外国人一下子涌到中国,谁敢保证他们不乱跑乱说?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出点差错谁负责?还有,关于“会议”与“旅游”的关系谁能扯的清,腐败、浪费、走形式等坏名词都跟“会议”撕扯在一起。所以,中央下发的关于“会议”的文件最多,不过没有一个是鼓励的。
      关于“会议”其它的复杂性这儿就不再说了,仅以上两条,就会让各级旅游局在成立类似CVB类似机构的时候,好好掂量掂量。有人说,我国很多地方成立了“会展局”、“博览局”等,是否就是CVB?答案是:非也。
      看来,我们这些做会议与奖励旅游的,一定要学会在没有CVB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谋求发展。
      不管怎么样,中国的会议与奖励旅游是一定会蓬勃发展的,因为有强劲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动力。适者生存,中国各地区的会奖业都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至少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一是推广中心或推广中心加协会方式。比如杭州、上海、苏州等;
      二是协会、联盟方式。比如北京、厦门、云南、成都、南京、海南等。



上一篇: 最佳会展目的地品牌营销的技巧
下一篇: 用活动思维重塑中国会展教育和会展产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