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和意义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新常态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要要求。2015年年初召开的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围绕经济增速、增长动力、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城市竞争等方面深刻阐述了成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要求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与时俱进地抓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这为我们做好新常态下的会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新形势下全市会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近年来成都会展经济发展迅速,增速一直高于同期GDP增长,处于全国会展第二方阵的领先位置。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加之面临重庆、武汉等后发城市的强劲追赶,成都会展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会展工作,需要我们主动适应和引领会展经济新常态,不纠结于增长速度,把着力点放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挖掘新的增长点,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实现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为进一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紧紧抓住新常态下会展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当前,成都多重机遇叠加,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中央对中西部地区支持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成都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枢纽城市,将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都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和支撑点,将直接受益于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将为成都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成都产业基础更加雄厚,市场辐射更加广阔,对外开放更加深入,区域的聚集辐射作用更加明显。这些都为更多会展资源和要素向成都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支撑。
国内会展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2001年中国入世后,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已经完成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第一轮展会布局,目前正在开始向西转移,拓展中西部市场,在中西部城市进行第二轮布局。这为成都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我们正在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力争使成都成为国内外知名会展布局中西部的首选城市。经过努力,目前已有英国励展、德国科隆、法兰克福公司在成都定点举办电子技术设备展、五金展和汽车配件展。
西部博览城建设带来的新机遇
2015年3月,室内展馆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将投入使用,将深刻改变中国会展一线城市的发展格局。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部分大型展会将移师上海举办。这是会展场馆建设引发的产业发展格局变化。当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项目已累计完成固定投资约17亿元?熏2014年年底已开始主体工程施工,2015年年底封顶,计划于2016年西博会前投入使用,建成后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含室外展场10万平方米),加上室内展览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将成为中西部展馆总面积最大的城市,将为成都市中长期会展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承载能力,为巩固成都作为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会展名城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带来的新机遇
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发展方式由规模数量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解除了我们长期以来对发展速度的纠结,不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把工作的主要精力用于展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有利于加快品牌展会的培育和打造,有利于展会项目质量和效益提高。在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的新常态下,我们将取消对“转转会”、务虚会、研讨会等形式大于内容的会议活动的支持,不用在开幕式、欢迎晚宴等形式主义的环节上消耗人力物力,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着力在主体培育、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环境优化、统计调研、中介组织、行业标准、制度建设等工作上下工夫,见实效,给我市会展经济长远发展增添后劲,增强活力。
同时,我们要关注和重视新常态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新趋势。一是三次产业融合进一步加深加快,三次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会展作为融合三次产业的平台经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要突破“高楼即高端、幕墙即现代”的传统思维局限,强化互联网思维,高度重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会展经济中的运用,坚持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发展网上会展,大力推进电子商务。
力争新常态下会展经济新作为
2015年,全市计划举办重大会展活动450个以上,会展业直接收入75亿元,综合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8%;提供长期就业岗位4728个以上,同比增长5%;促成各类商品成交3005亿元,同比增长8%。
服务中心,围绕大局,加快会展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办好重点会展项目。精心办好2015年世界机场城市大会、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六届亚太天然气汽车协会国际会议暨展览会、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博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服装大会、中国物流节、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等一批重大会展活动。二是大力招展引会。围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先导新兴服务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市级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资源,积极申办国际性、国家级、专业型展会,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来蓉定点举办专业展会。三是提升现有展会品质。按照“五化”要求,积极提升糖酒会、汽车展、家具展等品牌展会品质和效益,扩大广印展、建博会等自办展会规模和影响,实现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在成都零的突破。四是努力提高会展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全国中心城市中率先启动会展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展会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运用。鼓励专业展会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使用观众预登记系统和现场注册系统,完善展会数据统计。支持条件成熟的展会开通网上展会,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不同作用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由政府办展办会向企业办展办会转变,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发挥政府在政策支持、政务服务、规划引导等方面作用,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航空航天、电子商务、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3D打印等我市重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搭建贸易合作和招商引资平台。三是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做好成都会展联盟改组工作,成立相关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好行业中介组织在标准制定、资质评定、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抢抓会展西移趋势,巩固中西部领先优势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电子设备技术展、礼品展、五金展、汽配展等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已落户我市定点展会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实效果。加紧与亚洲博闻、英国励展等已签约的国际会展公司对接,尽早促成展会项目落地。瞄准有展会西移意愿的国际国内会展公司,聚焦北上广地区,主动出击,主动招商,将成都作为其在中西部布局展会的首选城市,为成都在中西部会展新一轮竞争中赢得新优势。
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会展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培育本地会展企业。对本地组展企业和自办展会项目进行逐个梳理,确立重点培育的企业和项目清单,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支持企业增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着力引进知名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会展知名企业在蓉成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壮大成都会展企业队伍。三是推动本地企业对外合作。支持成都天一展览公司与亚洲博闻公司合作举办健康产业博览会,与英国塔苏斯展览公司合作举办医疗器械展,成都德纳展览公司与上海现代展览公司合作举办广告印刷暨照明展。鼓励国内外知名展览公司通过兼并收购、项目合作等方式进入成都会展市场,提高成都会展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
加强法治建设,强化会展市场监管
一是做好展览活动清理和规范工作。研究展览活动政府机关退出机制,全面实现展览市场化运作。二是做好展会活动备案登记管理工作。在总结备案工作运行一年的基础上,完善《展会活动备案登记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展会活动备案的登记范围、场所要求、时间间隔、受理原则和监管手段等,加强展会综合执法,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在中西部率先实现展会有序规范管理。三是开展展览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依据《成都市展览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划分与评定原则》,尽快制定评定细则和成立专家委员会,动员和鼓励我市展览展示工程企业参与等级评定,提高成都会展标准化建设水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进会展项目、组展企业等标准制定。率先在中西部建立会展标准化建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