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博会”首次移师厦门,吸引众多市民参观,厦门人的博物馆素养值得称道。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成本最小但却最生动、最具文化教化效果的公民教育学校。我们应当建设好博物馆,管理好博物馆,方便公众获取文化的精神食粮。
11月23日,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及相关产业的盛会在厦门会展中心开幕。“博博会”首次移师厦门,许多厦门市民带着小孩一早就来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市共有23家博物馆,有19家为公办博物馆,另外4家为民办博物馆,它们都各有各的特色。
面对博物馆盛会,厦门市民拖家带口去观摩和体验,这样的博物馆素养值得称道。
博物馆的作用,是向公众传播文化,进行人文审美教育。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躲在家里读书,也不愿带他们去博物馆里看看,这不能不说是文化教育的短视。
在国外,很多孩子周末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如果你到英国伦敦,不管是一日游还是两日游,内容安排上,几乎都是博物馆。只有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历史文化遗存信息,才能让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形象和生动起来,变得可触摸和可体验。
常有人埋怨老百姓文化素质不高,但却少有人深入思考造成文化短缺背后的社会原因。一个个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个成本最小但却最生动、最具文化教化效果的公民教育学校。如果说城市的道路是基础的公共设施,那么博物馆又何尝不是基础的公共设施呢?只不过前者是物质型,后者是精神型,前者奠基浅表的路,后者奠基深远的路——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以及文化复兴之路。我们可以修很多路,架很多桥,我们也可以建设好博物馆,管理好博物馆,方便公众获取文化的精神食粮。
感受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这也许就是走进博物馆的现实意义。走进博物馆,对历史文化有了深刻了解,理性的梳理和展望之后,自然就会提高自己的文化认知力和思考力,提升自己的精神高度,从而爱上我们这座附加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城市。
愿“去博物馆看看”成为更多厦门人的文化追求,让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成为厦门人全新的学习社区,以及给思想镀金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