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值此中国第三届会展经济论坛举办之际,我谨代表商务部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来宾和全体与会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我今天的讲话,是代表会展业主管部门,就当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情况、新形势下会展业所需要做的几项重点工作向大家汇报一下。
会展经济论坛,是会展业交流思想、汇聚信息的盛会,它不仅是政府部门、企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渠道,也是规范、引导中国会展业健康发展的有效平台。前两届论坛曾分别围绕“会展与城市”和“体制●政策●秩序”进行交流,为推进中国会展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届论坛以“会展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题,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方针政策,研究分析会展业面临的新形势,深入探讨会展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我国会展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会展业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快速发展的会展业为中国经济带来新活力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经贸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会展业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综合到专业,从传统到现代,在开放、合作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日益成为拓展市场、引导生产、满足需求、扩大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展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一些重要展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更重要的是,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带动了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会展经济的带动效应越来越明显。
第一,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成长较快的服务行业。
我国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30年来,无论是展馆数量、展览规模,还是展览门类,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市场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全国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会展场馆近200家,展览总面积近600万平方米,场馆总数量和展览总面积均居世界第三。就展览项目而言,1997年展览项目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7年全国各类展览项目已接近400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展览大国”。最能说明这一进程的是,“广交会”30年前展览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到会客商仅1.8万人,成交金额18.8亿美元;而30年后的第104届“广交会”启用新馆后展览面积扩大到111万平方米,到会客商达17.5万人,出口成交额达315.5亿美元。“广交会”的发展变化,客观地折射出我国会展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正在不断放大。
会展业属于服务业范畴,它既是生产性服务业,又是生活性服务业,既包括传统服务业内容,又涵盖了现代服务业诸多领域,涉及几乎所有生产性行业以及商品流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性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已经渗透到软件、通信、文化艺术等新兴服务领域。一些大型国际性展会不仅带动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物流、商务服务、餐饮、通信、广告、设计、旅游等相关服务业发展,而且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优秀文化、特色美食、发展成就、良好形象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讲,会展业不仅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互动、产品交流、产业合作、人才流动以及技术、信息共享,而且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布局、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服务贸易的重要力量。
第二,会展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带动效应增强。
专业化发展,是提高会展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十五”以来,我国会展主题逐步由综合性向专业性发展,不仅办展主体和办展方式趋于专业化,而且展览从业人员和观众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十五”末期新增展会项目中,专业性展会所占比重达到90%以上。
会展经济带动效应不断增强,通过举办专业性展会,可以有效汇聚起庞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通过展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成为引领企业采集信息、学习借鉴、创新发展的重要“向导”,直接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跟进和发展。正因如此,各中心城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发展会展经济的理念日益增强。有分析表明,在一些大城市,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
第三,会展品牌建设步伐加快,会展集聚中心正在形成。
会展品牌建设,是推动会展业集约化发展的关键。商务部一直高度重视展会品牌建设工作,通过主办、参与主办等形式,培育出“广交会”、“高交会”、“厦洽会”、“软交会”和“食博会”等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品牌展会。同时,机床展、纺机展、五金展和印刷展等专业展会也都跻身国际同行业展会的前列。这些展会加速了国内展览行业的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进程,对扩大市场交流,增强产品辐射能力,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商务部还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支持和培育专业品牌展会,自2004年以来每年从内贸领域展会中择优挑选一批作为引导、支持对象,为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在引导和培育品牌展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影响力强的展会。
经过改革、创新和发展,近年来我国会展业的集中度有了较大提高。上海、北京、广州已逐步成为我国三大会展城市。2007年三大城市举办展会900多个,占全国的22%,其中位居行业前10位的展览会占三城市展会总数的70%左右。同时,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集聚中心也已初步呈现,对提高展览业集中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引领和促进作用。
第四,会展国际化水平提升,增进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际性展会逐渐增多,“广交会”、“高交会”、“厦洽会”、“中部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一批知名展会,以及众多的文化、动漫、汽车、电子、信息等专业展会,在汇集国内外客商、交易商品、交流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示国家经济实力和整体形象的重要平台。伴随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会展业在拉动内需、扩大出口,推进知识、信息、技术和文化跨区域、跨国界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可以预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会展业国际化趋势会进一步发展,在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但是,我国会展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展馆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功能单一,利用率低。近年来,各地兴建展馆、会展中心的热潮可谓空前高涨。部分地区的县级城市仅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知名度的目的出发,而不顾及文化、交通及产业配套等必备条件,也大举兴建展览场馆,造成资源浪费。从展馆功能和服务水平看,一般化的传统型展馆较多,能够举办大型和专业展览的展馆偏少;展馆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到位,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不高,与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求存在相当差距。从展馆的区域布局看,结构性矛盾也很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对展馆需求旺盛,而一些中西部城市展馆运营效率较低,展馆闲置现象比较普遍。全国多数展览场馆的使用率不足20%,众多中小型场馆每年举办的展会不到10个,有的展馆甚至每年只举办1-2个展会。
二是展会项目重叠,层次较低,办展方式粗放。目前我国每年举办展会项目超过4000个,平均每天有10个以上的展会在举办,但平均每个展会面积不及有的发达国家的20%。从运营情况看,相当部分展会规模小、周期短、生命力不强。同时,重复办展、时间密集、秩序混乱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在相同或邻近城市、相同或接近时间举办同类展会,以及由此带来的相互争夺参展企业和客商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展会的集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市场分割,管理分散,协调性不强。我国对会展业的管理相对分散,除对外经济技术展览外,尚未明确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职能分散,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一定程度上造成会展秩序混乱,市场分割,不利于行业协调健康发展。特别是展会规划不统一,使展会在地区间的协调性大打折扣,一些区域性展会自成体系,各自为战,不仅使会展的应有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而且成为展会规模小、辐射力弱、资源浪费的直接诱因。
四是办展主体错位,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和企业负担较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政府参与主办的展会约占展会总数的一半。特别是一些刚刚起步或运营效率较低的展会,各级政府不仅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参与组织和管理,人力物力投入大,负担较重。此外,展会定位不清晰,片面追求社会效益、甚至不顾投入成本而办展的现象也客观存在。应该认识到,展会举办初期政府应给予必要支持,但行政力量对展会的过多参预,会有背展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致使企业参会面临“两难”选择,被动参会、“展而无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新形势对我国会展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包括会展业在内的服务业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还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对我国会展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平台。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扩散,国际经济下行、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中央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内需、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对稳定市场、改善预期、增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积极落实中央的各项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这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任务。
应对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发挥会展业在扩大内需和稳定出口中的作用。扩大内需、稳定出口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其中,会展业大有作为空间。有效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供需衔接,是发展会展业的第一要义。当前要进一步发挥会展业的市场开拓和贸易促进功能,通过支持举办代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食品、纺织、汽车、高科技产品等专业性展会和综合性展会,加强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带动和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消费。通过加大对外经济展览会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参展参会,为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优质平台。要进一步增强展会的市场辐射功能,加强大型展会与大型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市场的联系,增加市场容量和覆盖面,扩大消费规模。要充分利用会展业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以展会为平台,带动住宿、餐饮、交通、通讯等服务消费,有效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应对新形势,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办展模式。粗放型会展业发展方式,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不佳,社会影响不好,必须着力加以转变。坦率地讲,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地区片面强调和放大“以展兴城”的作用,认为可以“先上展馆、后做规划”,注重展会规模和轰动效应,忽视实际效果和长远发展,是当前“展馆建设过热、利用率低”,“展会数量多、层次低”等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会展业发展中充分考虑城市的区域优势、市场容量、产业基础、配套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杜绝盲目建馆、重复办展;应当科学认识会展业的带动效应,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监管与服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市场化的发展取向,不断探索会展业的发展规律。
应对新形势,需要加快展会整合、提升品牌展会竞争力。近几年,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会展品牌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力度远远不够。当前会展业的国际竞争,集中体现在会展品牌的竞争上,展会质量是展会生命力、影响力所在。要提升我国会展业的竞争力,首先必须加快展会整合,致力于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要通过进一步规范展会发展,促进品牌融合,加强品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一批具有一定优势的全国性展会进一步做大做强,跃升为世界品牌;促进一些地方特色展会做精做优,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在政府引导和规范下,加快会展产业链的整合与梳理,推动会展业集约化发展,促进会展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布。
应对新形势,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会展业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同与配合。在现行体制框架下,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是规范和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举措。对商务部门来讲,应当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努力探索部门协调联动的新机制。进一步推动展会安全保障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做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及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展会主办者、参展商及广大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力度,推动中国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
商务部作为会展行业的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促进和规范会展业的发展,并且积极支持和鼓励国内外会展企业间的互利合作,推动会展业的国际交流。同时,商务部主办的展会在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关主办展会均已交由事业单位和商协会具体牵头实施。未来一个时期,商务部门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促进与规范并举、改革与发展并重、对内与对外统筹的原则,致力于推进会展业相关法规、规划、标准和产业政策的完善与实施,加强会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促进我国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会展业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是规范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尽快改变会展领域无法可依的状况,要加快推进会展业立法进程,加强对会展业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等方面的规范。目前,商务部正在修订《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管理办法》。同时,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为制定全国统一的会展行业法规提供经验。要加快建立健全展览业标准体系,重点推进展馆建设、会展活动、展览技术运用、展会节能等标准的制定,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科学适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并加大标准的推广与实施力度,引导展览业规范化发展。
要进一步规范办展主体行为,提高各类展会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展会专项整治和清理,加大对展会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问题的整治力度,为会展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市场环境。
第二,加强规划,优化会展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全国会展业规划,根据各区域经济、产业优势和城市化发展需要,研究制订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首先应抓好展馆建设规划和品牌展会规划,协调好总体规划与各地区规划、分行业规划的关系,协调好综合展会与专业展会、地方展会与行业展会以及东中西部各地区展会之间的关系,明确发展重点。需要强调指出,各地展馆建设规划一定要综合考虑展馆的功能定位、城市发展规划、配套产业及自身区位优势、产业规模、收入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各地的展会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市场容量、配套设施等条件,立足自身优势举办特色展会。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会展行业的指导,加大对品牌展会的支持力度,适时发布展览项目指导目录,促进当地展览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第三,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统计等基础工作。要充分发挥协会在联系政府、服务企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行业组织加强会展行业自律与协调,实现行业自我约束与科学发展。为加强对全国展览业发展的引导,及时了解会展业规模及结构变化,商务部正积极推动成立全国性展览行业协会,并将逐步建立展览业统计体系。各地商务部门要依托当地协会做好工作,组织企业按要求填报统计信息,如实反映当地展览业发展情况,为制定产业政策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有关展览行业协会要在商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好数据统计和信息发布,为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重视会展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快会展领域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是关系会展业长远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任务。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协会组织以及会展企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加强会展业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的研究,系统深入地把握国内外会展业发展现状和规律。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搭建联合研究平台,研究会展业重大理论课题,适时组织一些会展业优秀研究成果交流活动,包括今天这样的论坛形式。理论研究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倡导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关注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近年来,商务部门组织了多期展览人才培训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人才教育、培养力度,造就一支既具备现代会展理论知识,又掌握会展业实际运营规则,既精通会展业管理,又熟悉现代会展技术的会展人才队伍。积极鼓励、支持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开设有关展览展示专业,培养展览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要加强会展策划、展馆设计、会展项目管理、会展服务管理、投融资、电子商务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加快建立培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以商贸职业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培训基地、相关协会为载体,加强会展职业培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实践型综合性人才。此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国外高层次会展管理人才,特别是国际顶尖级经营管理及高端复合型人才,为推进我国展览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五,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通过扩大国际交流,了解和把握国际展览业发展规律,是迅速提升我国会展业管理水平和办展质量的有效方式。各级商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推动会展业的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展览业发达国家在会展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改进管理模式,提升会展管理水平和办会水平,并为会展企业和研究机构扩大国际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广大会展企业要敢于走出国门,与国外先进会展企业联合办展,在合作中丰富经验,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志们,朋友们:
我国会展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将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稳定的基础和良好条件。我国会展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开创我国会展业的美好未来,并为国际会展业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重振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