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成长的烦恼
发布时间:2013-03-25  更新时间:2013-03-25  作者:中国贸易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范培康  点击次数:4911

   做事业和做人是一样的,不同的阶段总伴有不同的烦恼。会展行业也不例外。展会初创时期,愁的是规模、影响;等到展会品牌确立、受到行业关注时,愁的又是如何成为业内老大,建立不可撼动的地位。当然,要做好称为事业的展会,烦恼肯定是如影随形。

    A君是会展民企老总,某行业展会创办人,花6年时间把自己的展会从3000平方米做到了6万平方米。最近他有点烦,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人要收购展会,我到底是卖还是不卖?”“有人想买你的展会,不是好事情吗?”我开玩笑地反问:“如果你想卖,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不想卖,你的理由又是什么?”在一大堆可以卖也可以不卖的理由中,我们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聊天,但没有结论。因为在这里,卖与不卖确实是个问题,如同哈姆雷特要思考和回答的一样,好像没有第三种选择。不过,结论没有,启发倒是有两点:一是A君的展会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作为创办人,A君对展会的感情、对工作团队的感情,恐怕不是单纯的价格可以衡量的。二是这样的烦恼与展会的价格无关,反而是与A君的信仰有关,关乎其事业观、价值观。

    与A君的小富即安相比,B总则在会展业内长袖善舞,不仅以二线城市会展民企身份并购重组一线城市展览公司项目,还前往海外洽购知名的展览项目。然而,怀有宏图大志的B总同样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2012年,B总奔波于国内外各城市之间,目的是为其上市寻找合适的“恋人”,他甚至主动提出可以“试婚”。一年过去了,虽“落花有意”,但“流水无情”,迫于各种利益纠结,合作双方彼此似乎很难适应,让曾一度对上市雄心勃勃的B总不免感叹:“民企生存之艰、发展之难,超出想象!”

    其实,A君、B总的经历在会展圈内大有人在。有会展人发微博谑称:“有一种假象一直存在:媒体说宣传他,官员说支持他,专家说他前景顶呱呱,所有人虎视眈眈地看着他。而现实是,他只是一个‘服务生’,吃得差,穿得差,天天还要装伟大;上家打,下家骂,隔壁的孩子也要欺负他。他就是会展业。”网友跟帖表示赞同这一说法。这里虽有戏谑调侃成分,却也道出了会展圈及其从业人员的尴尬处境。

    尽管处境尴尬,不断遭遇成长的烦恼,却仍有大量不知疲倦的会展人“执迷不悔”,这其中最值得敬佩的还是那些(包括A君、B总在内)有追求、有目标、有事业心的民营企业家。

    作为会展业独立作战的一支生力军,在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强势挤压和外资会展企业资本竞争的冲击下,民营会展企业在夹缝中寻求突围。一路走来,不可谓不小心谨慎。幸存下来的民营会展企业,经过多年积累,在展会规模逐年扩容、行业份额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开始躁动并不安于现状,蠢蠢于资本运营。就像《资本的游戏》所揭示的上市企业心理:产品运营爬楼梯,资本运营上电梯;前者一代致富,后者一夜致富。

    民营会展企业追求上市目标,实现资本运营,恐怕并非只想着一夜暴富,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得到像政府主导型展会那样的政策支持,拥有外资会展企业那样的财力底气,以此来证明自己不再是受虐的“小媳妇”,急切地想撕掉“服务生”的标签,想挺起腰杆做一个有身份和地位的主角。

    其实,这些都是会展行业发展壮大中必然要遇到的烦恼,对于这些烦恼,暂时还没有解药。

 


上一篇: 苏州的选择--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刘海莹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