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到2010年,从农展馆到国展,从7000平方米到7万平方米……9年间,作为一家民营展览公司以台阶式增长方式,将自己主办的中国国际门业展览会(CIDE)推向了行业的制高点。如今,他们甚至敢直白地把“加入CIDE就意味着成功”作为下届展会的招展宣传语扔给参展商。到底是怎样的公司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他们是否还能继续以这种步频发展呢?针对这些疑问,《中国会展》记者专访了该公司的掌舵人——北京中装伟佳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总裁陈伟。
简介:陈伟,籍贯河南信阳。1995年毕业于河南教育学院,1998年创立北京伟士佳合展览策划有限公司;2002年开始从事专业木门展;2008年成立北京伟仕嘉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专业木门ERP开发系统;2009年与中装华港合资成立北京中装伟佳展览策划有限公司,并出任中国国际门业展览会常务秘书长。
记者:你们主办的中国国际门业展览会由第一届的7000平方米到第九届的7万平方米,明年还将全面移师新国展,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陈伟:我觉得主要是三点。第一点,就两个字——坚持。记得有名人说过,“伟大是熬出来的”,虽然我们谈不上什么伟大,但要做出品牌来,坚持是最重要的。第二点就是我们适应和赶上了好时候,门业展览会成长和发展的这段时期正好符合木门行业发展的规律。第三点是保持专业性,并感恩回报行业。我们一直专注于展览会,一切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
记者:你们跟中装华港合资共同办展主要出于何种考虑?
陈伟:也主要出于3点。首先是展馆问题。我们当时在农展馆做第八届门业展览会时,展览面积达到了4.5万平方米,不仅展馆内,就连馆外搭建的展棚也全部占用了。一个展览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它的硬件设施要配套,如果展馆无法容纳它的展出面积,或者无法体现它的品牌价值,那么它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其次,中装华港本身有个建博会,建博会的客户资源就是我们的资源,他们每年3月份的建博会有12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以及10万观众的人次,其中也包括木门这一块。我们想更规范这个行业,于是就把我们两家公司整合到一起了。再次,我们的客户资源和中装华港的客户资源有很多地方是重复的,整合到一起后,我们想把资源细化一下,以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空间,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浪费,我想这也是低碳经济的体现吧。
记者:通过第九届门业展览会,你感觉这种合资办展的模式适合自己吗?有何感受?
陈伟: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选择合资办展的模式是正确的。这种模式无论是对我们的利益,还是中展和中装华港的利益,包括我们参展企业的利益,以及观众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也就是说有5方受益。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共赢,如果真正站在行业的角度还是站在为企业负责任的角度来说,共赢是必然之路。就是说,无论是从远见规划上,还是从资源整合方面来讲,单枪匹马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个人英雄主义也已经过去了,必须要走“千人划桨开大船”的模式,以共建共赢,让社会资源得到最好的组合,当然这种组合会使各方都受益。举个例子,我自己做了一个5公斤的蛋糕。实事求是地讲,跟别人合资了以后,这个蛋糕我可以做得更大,达到10公斤。即使我划出一块去,剩下的也会比原先的5公斤大。所以,无论是从行业的角度,还是企业发展的角度,抑或社会的角度,这么做都是大家可以共同受益的。
记者:也就是说这么做避免了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陈伟:是的,只是这么做需要一种胸怀来容纳,同时要心存对行业的感激,以及对参展企业负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心里更踏实一些。实际上,我们这么考虑,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受益。
记者:在你们主办的展会朝品牌化发展方面,除去服务理念以外,在经营方面,你们有什么特殊的做法吗?
陈伟:客观地讲,展览会看上去很单纯,无非是让大家过来互相展示一下。但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们的展会考虑的是如何为客户带来长久的收益。比如,在这么多年办展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我们会用真心去为客户服务,这个是根本,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虽然是小事情,但现在看来必不可少。最初,我们带企业出国去参观国外的几个展会;另外,我们经常走访企业,了解它们的困难,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跟它们交流,国内前100位木门企业我基本都去过,并跟它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也经常举办一些论坛和研讨会,看行业里边出现了什么问题,以及该如何去面对;我们还在展览会上举办很多活动,为客户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并用这些活动来带动展览会的发展。实际上,上述也谈不上什么特殊的做法,做到真诚就足够了,我觉得越简单的东西越有真正的内涵。
记者: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门业展览会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陈伟:实事求是地讲,对于展会,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太多丰富多彩的东西。我们的展会也就三大功能:一个是提供行业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另一个是提供厂家最新产品和技术的平台,还有一个就是提供它们相互学习的平台。不能说一个展会就能推动行业多大的发展,因为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国家经济的发展、房地产方面的规范化需求、行业协会的引导、媒体的支持等,我们所做的只是我们在展会上应该起到的作用而已,也就是为了更加规范这个行业。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你们所提倡的商贸与产业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提法。
陈伟:客观上来说,木门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一个平台去提升。我觉得这个提升要靠文化方面的推广和做法。我们门业展览会前几届一直在做“居室门设计大奖赛”,就是希望行业像家庭一样提倡一些原创、一些新的东西,要创新。今年的第九届门业展览会,我们增加了“门文化艺术长廊”,它把门、文化和绘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包括“昨天、今天和明天主题”,呈现出从唐宋明清到现代,以及未来的门的发展脉络,让人能感受到门不止开关的功能,它还有一种文化内涵在里边。把门和文化结合可以提升门的文化品质,前段时间我跟经销商开玩笑说,我们千万别卖门,而应该卖文化和品牌,我们不是卖木头的。另外,我们这次还做了“门模”大赛,她们有点类似车模的感觉,不过“门”始终是第一位的。通过这些美女对她们健康和良好形象的展示,来提升门的形象,提升门给家庭带来的安乐感受等。
记者:你们的第十届门业展览会将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力度,这么做是出于营销方面的考虑,还是证明门业展览会的确有这种实力了?
陈伟:实际上这种思想我们早都有了。木门这个行业有“三驾马车”,分别为零售、工程和外销。外销方面,前两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它,很多企业都转而做内销了。不过,受到影响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外销市场了。我们中国国际门业展览会一直在极力追求和国际化接轨,只是前几年条件一直不成熟,到第十届应该会有所突破。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我走访过很多国家,发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们对木门的需求都很大。而中国的木门的款式和质量都很好,毫不夸张地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在细节的处理和木门的工业化程度上,我们还有所欠缺。所以我们想在第十届木门展览会上举办一次世界木门大会,引进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比如毛边处理技术,以及锁具等,对国内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在机械化方面,我们打算引进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先进设备,以使木门行业得以提升。另外,我们也打算在第十届门业展览会的基础上,把国内的一些好的产品引荐到国外去,走自己的品牌化之路。通过世界木门大会,我们试图让国内和国外的木门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名副其实的中国国际门业展览会的真正内涵。为这一天,中国的木门行业和我们已经等待了10 年,大家都在怀着希望和激情等待。希望中国的木门行业能够重新回到新的高度,希望中国的木门企业能够真正走上国际化道路。
记者:第十届中国国际门业展览会将提前到2011年3月份举行,并将全面移师新国展,你们做出这个计划基于什么考虑?
陈伟:一般情况下,春节过后1个多月,我们会举办木门展。2011年过春节比较早,而3月9日是黄金时间,所以我们把展会开始的时间选在了那一天,这也是为了迎合市场的要求而决定的。至于移师新国展,还是出于硬件方面的考虑,因为参展企业的品牌需要提升,而老国展在品牌形象的展示方面遇到了一定的制约,另外面积也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还有,移师新国展,也是我们走国际化道路的重要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