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论坛成在媒体败也在媒体
发布时间:2009-09-23  更新时间:2009-09-23  作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龙永图  点击次数:4960

 

《中国会议》:您曾讲到通过一次国际会议推出一座城市。请问,如何才能通过一个国际会议推出一个城市?而这样的城市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潜质?

    龙永图: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来跟大家分享一些过去几年当中我自己的感受。为了提高一个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或者软实力,我们应该更好地发展会展产业。因为一个城市知名度的形成可能是因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在此诞生,也可能因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还可能是因为一个知名的品牌而使某个城市享誉全球。但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的运气。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通过打造一些与众不同的、一流的国际论坛,来赢得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知名度。

    当然,我认为首先这个城市的潜质是要具有亲和力,让人一看到就喜欢,就不想离开。这种好感就像恋爱中的一见钟情一样,不知是从哪来的,也是说不清的。

《中国会议》:您是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您觉得文化的核心定位有怎样的作用?

    龙永图:非常高兴有机会在成都参加这样一次盛大的国际会展文化节,我们这一次会议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召开的。应该说这一次史无前例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为我们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相信历史将会证明这一次金融危机会是中国大国崛起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当然这次金融危机也把中国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引起了全球更多的关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向全球展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形象就是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对全球的影响力、亲和力、凝聚力。所以怎么样打造中国的软实力,这就是文化的核心影响力。在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这样一个取得重大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把中国打造成在全球受人尊敬的、负责任的大国,确实给我们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我认为中国的会展业作为向全球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窗□和平台,在打造中国软实力方面应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博鳌亚洲论坛这几年的成功是因为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全球越来越关注中国。我们的会展经济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把这个做好,成为宣传中国的平台,使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平台。有了软实力的打造,才能使中国真正崛起。

《中国会议》: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会议产业?每个行业都有成长中的问题,您认为中国的会议产业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够把一个会议办得更好?应注意什么?

    龙永图:我觉得我们中国在主持论坛也好,举办会议也好,形式方面有很多的问题。我们的论坛、会议讲话大多、太长,而且套话连篇。我们的论坛不是论坛,是报告会。    

    国外的会议形式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前几天我在意大利一个小城参加一个非常高层的100个人参加的国际会议,都是美国、欧洲国家的王公贵族、大使、公司老板等,会场非常简单。我曾经到伦敦参加汇丰全球总经理会议,邀请了世界上有名的金融学家,这样非常盛大的高层次经济学会议,举行的地点就是在伦敦泰晤士河旁边的酒窖里,有一些小灯光,很有味道。中国的会议硬件全球第—,但都是富丽堂皇的,就没有特点了。那次酒窖里的会议,参会者坐的全部是农村常见的长板凳,形式很朴素。在我发表演讲之前,只有汇丰银行全球董事局主席做了5分钟介绍。                          

    而我们的会议从省长、市长、各位嘉宾代表,搞了半个小时还没有进入主题,下面的人已经开始乏累了,主旨演讲才开始。我觉得很多形式问题上受到思想上的一些障碍,要把所有各方面都摆平,所有的领导都要高兴,不是为了开会,是为了领导高兴,为了给领导一个露面的机会。我觉得这样的会议很难开好,形式主义大多。

有的会议还要戴花,有几次我和几个国外友人参加会议,人家悄悄跟我讲,我们又不是参加婚礼,为什么要戴花?我也最不喜欢戴花,我们就那一两套好西装,你在那儿戳来戳去,所以每次礼仪小姐给我戴,我都自己来。有的时候开完会我看照片的时候都不知道在哪讲话,被一大堆花给挡住了。

    国内的会议很多的细节上太注重形式,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这样的问题上。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会议一个是要避免讲话多、过长,要多互动,多讨论,多重视实质性的内容,少重视些形式。

《中国会议》:作为会议方面的专家,如果让您给我们的办会人一些建议,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龙永图:在国内,我参加的会议有时候座位分三六九等,前面的大沙发是嘉宾坐,第二排有桌子,第三排之后就是座位,没有茶喝,也没有水喝,反正就是一张凳子。而国外则不一样,有一次会议是基辛格推荐我去的,那一次讨论中国问题。参会的都是外国人,我是唯一的中国人,也是唯一的亚洲人,进去以后,以为我是主讲嘉宾,首先到第一排找我的名签,根本没有。后来我问基辛格,我坐哪?他说哪有空你坐哪,基辛格也是坐第二排。基辛格到中国,我们会找一个大沙发给他。但是那次会议他三分之一的屁股在外面,坐着不舒服。人家也不管你,你主要是开会嘛。我坐那儿,一个胖老太太过来了,她说这儿空着,能不能坐,我说可以坐。她还时不时的跟我讲两句评论。后来我问基辛格;这个老太太是谁啊,他说你不认识她?她是荷兰女王啊!她是以私人的身份参加的。这就是比较成熟的会议,简朴的一些会议,注重内容。

    因为博鳌亚洲论坛是自收自支的,所以我们是比较节省的。我们一些会议主办者的办会形式值得商榷,非常浪费。我曾参加一个城市的全球市长会议,看到全球包括伦敦、美国一些城市的市长在内的20多位市长,觉得会议级别很高。后来一问,全部是他们花钱头等舱请来的,而且要陪同,会后还有丰富的节目。有位国外的市长就问我,他们花那么多钱叫我来干什么,因为来的市长多了,轮不到他讲话。花那么多钱,请他讲讲话还有点道理,话都没讲。所以这帮老外不清楚,为什么让我带着老婆坐头等舱来这儿?对我们来说多了一个市长的名字,参加的市长有多少,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作用。我不好意思跟他讲是凑份子的,壮大阵容的。我建议我们的办会者以后少干这种傻事。我们不要花冤枉钱大多,面子事情不要太多。      

当然我们也要尊重国际惯例,有些退下来的高级政要需要请的,是不能少的。前年我们请鲍威尔,去年请布什,一个不能少。请他们来把整个会议都拉上来了,因此该花的费用还是要花。我们不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接待领导、接待高官、接待这些所谓有名的人物上,应该把会议主要精力放在实质性内容,组织媒体的讨论上面。

《中国会议》:您曾经说新闻不仅仅是对于一个论坛,甚至对于一场谈判,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怎么理解这句话?

龙永图:首先报道要准确、专业,不要断章取义。作为记者,报道一个论坛或会议,首先要对其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要融会贯通。当然,我们不可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但至少要做到准确的理解。

    新闻报道是为会议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做会就是做宣传。宣传本身并没什么贬意,它需要传播一种理念。一个论坛成在媒体,败也在媒体。一个会议开得很热闹,很有思想性,但媒体报道很少,没有传播出去,这就是一个失败的会议。反之如果一个会议有几百人,甚至一二百人参会,但是新闻报道非常充分,而且对很多讨论的专业问题有专业的报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我在博鳌论坛,主要精力就是搞媒体,不是教他们说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而且你要知道第二天媒体报纸上的头版头条或者财经版的第一条会是什么样的新闻,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会议组织者应该关注的。另外,我认为如何选择好专业报纸的记者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新闻媒体也非常重要。

    全球都在关注中国发生的事情,中国声音变得更加重要,不管是政治或是经济上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会议行业应该是有很大的前景,一些会议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了,在办会的做法上,也更加务实、有效。     

    最后要说的是,一个成功的会议还需要天时、地利,需要具备一个好的平台。

 


上一篇: 您准备好了吗?——写在全球金融风暴之后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