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和第十一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鞋博会)相继成功举办,让泉州市市民再次感受到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效应。与往年不同的是,展会作为招商的功能正在弱化。对于泉州的一些品牌企业来说,参展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展示企业的文化、个性和实力。
辐射效应:10倍的相关产业拉动效果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会展业正以年均20%的速度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会展业的潜力有多大?泉州市会展业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
据悉,除了“海博会”和“鞋博会”外,今年以来,泉州市已成功举办多场区域性博览会或交易会,如2009年春节年货交易会、海峡两岸佛教用品及工艺品暨素食健康博览会、第三届品牌万里行博览会等,有效拓展了市场空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王伟明主任称,办会展对当地产业的拉动是毋庸置疑的。展会把客商、媒体带到泉州,产生强烈的聚集效应,而参展的专业客商在展会上认识了我市的产品,再通过他们的商务往来向外界传播,具有很强的辐射性。“除了辐射和聚集效应,会展经济还有更大的社会效益。”王主任称,会展业可带动相关产业如旅游、交通、通讯、咨询、金融等,形成整体利润,专业上有一个术语叫做1∶10,也就是说会展本身赢利1块钱的话,周边就会赢利10块钱,“目前我们也许还达不到这种程度,但1∶7或8总是有的。”
王主任的说法得到业界很多人的肯定。晋江鞋博会组委会有关人员就表示,比如说酒店业,正常情况下,4月份是酒店业的淡季,但鞋博会的举办把各地的客商都吸引过来,酒店业务就被带动起来,并在全年的营业额中占据不小的比例。石狮海博会组委会有关人员也称:“海博会不仅是纺织服装博览会,从整体效果看,还是一个旅游盛会,既有社会效益,更有经济效益。”
品牌效应:参展不仅仅为了订单
“泉州很多民营企业舍近求远参加‘广交会’,这是因为会展也有品牌。”王伟明主任分析,世界展览大国德国造就了品牌化的规模展会,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规模展会都吸引过去,“今后政府也将进一步有意识地培育市场化品牌展会。”他认为,学会赚“会展钱”并不是寄希望于一年一次的展销会中签下多少订单,而是通过会展业,丰富会展内容,引领时尚或潮流,如“巴黎时装周并没有签订单,却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影响整个行业方向。”
许渊朝也认为,省内的厦门投洽会,漳州的花博会,均取得可喜成果,泉州市也应培育自己的特色会展品牌,增强在国内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他介绍,泉州市会展业的优势在于有特色明显的县域经济,从近几年泉州市较为成功的会展中看,海博会、鞋博会和建材经贸洽谈会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第十二届海博会,不仅有60余家企业参展,也吸引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到会,“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前来举办服装采购对接会,表明了海博会在服装行业中的影响力已经形成。”
转型之道:从大而全走向专业化
“泉州有众多的专业市场,如晋江SM广场、石狮德辉广场、安溪茶都、磁灶陶瓷城、南安建材城、惠安石艺馆……大规模展馆硬件建设推动了泉州市会展行业的发展和市场成熟。”市超市协会许渊朝会长称,在繁华的背后,也要慎防过多过滥现象,避免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举办太多类似的展会,形成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场馆的效益下滑和亏损。
拿泉州展览城来说,业内人士分析,1996年,泉州展览城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经历过一段辉煌时期,现在已大不如前。第一届“99商品交易会”场面相当热闹而火爆,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位等种种原因,随后的几届商交会,客商减少,本地企业也很少参加,最后于2001年不得不停止已经连续举办五届的“99商交会”。
“如果没有专业市场的支撑,很多展馆将面临着转型,展会的功能也在调整之中。”业内人士仍然以泉州市展览城为例分析,该场馆与车行老板相互合作,建成汽车超市,“展览城将一楼及地下室租给汽车经销商。在此期间,展览城的二三楼仍然时不时地举行一些小型招聘会或小型展览会,盘活会展业。”
今年鞋博会三六一度的展区面积达到了800平方米,可以称得上规模宏大,然而,偌大的展区,仅仅摆放了该企业针对亚运会、乒超联赛、马拉松等赛事资源而制作的赞助服饰,总量不超过30件。而在三六一度对面的特步展厅,企业的产品也是以模型的形式出现。很显然,参展并不在该企业的常规宣传计划中。对于这些品牌鞋企来说,参展的目的已从传统招商转化为品牌展示。因此,在展会现场,我们会发现对于这些品牌企业来说,都较为重视展厅的布置,力求自己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