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展资讯
行业“洗牌”风雨欲来——金融危机下中国会展业的思考(上)
发布时间:2009-05-22  更新时间:2009-05-22  作者:本站作者  点击次数:3605

   彷佛一夜之间,中国的会展业进入了踌躇满志的青春期。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归纳总结走过的道路,还没来得及夯实自己的身板,成长的喜悦便被一场势不可挡、席卷全球、狂风暴雨般的经济寒流所袭击。展会延期,数目减少,招展困难,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展馆经营将会面临更大困难,会展毕业生就业前景勘虑……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场大危机迫使我们停下来认真思考我国会展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成长需要付出代价,尽管中国会展业尚显稚嫩,但勇往直前的勃勃生机,已让中国成为国际会展业期待的新焦点。尤其是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被业内人士公认为中国会展蜕变的契机,当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城市,也意味着更多的会展资源将聚集中国。与此同时,国内展会行业的“大洗牌”,必是风雨欲来。
“同时流辈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谁是最后登上天路的人,相信经历了这场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答案会慢慢揭晓。届时,中国的会展行业必将会更加健康茁壮成长。
一夜暴起的中国展会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华厦大地会展之花遍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会展业也彷佛春笋般在各地破土而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发展之迅速,势头之猛烈,在世界各地都是少见的。
“千里万里走不出爱的时空,大连是我心中的永恒;千里万里走不出爱的时空,我是大连灿烂的笑容。”这是由歌坛大腕刘欢在大连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中演唱的一首赞颂大连的歌曲。2000年以后,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陆续出现了几部城市形象广告片,这完全颠覆了中国观众对传统广告的理解——原来,除了吃的穿的,城市也需要广告。
“城市营销”,在过去的中国是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城市意识到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品牌”“魅力”“城市名片”开始被挂在政府官员的嘴边。就像荷尔蒙加速分泌,城市之间的相互竞争,刺激了城市营销的热潮,作为城市营销重要的手段,会展业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重点。
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成功更让许多城市不约而同地把发展会展业看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义乌给人留下的印象还是一个生产纽扣和花边的江南小城。1995年,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创办,2002年开始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参与主办的国际性展会。由于大型的国际性展会的举办,“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的口号深入人心,国人开始用全新的眼光打量义乌。
    众多城市利用会展打造市品牌的成功先例,让其他的城市跃跃欲试。而会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让人们似是而非地将会展业视为发展经济的神仙,它既能在天上撒钱,又可崛地拾金,会展热风急剧升温。  
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的统计,2006年,中国共举办展会约4000个,2007年各地举办规模以上的展会达4400个,年增长率为10%。以上海市的展览项目数为例,2007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共515个,比上一年的466个增长了10.5%,总展出面积571.9万平方米,比上年的479.5万平方米增长了19.3%。北京、广州等会展经济尽管发展不平衡,但据不完全统计,展览数目平均增长在7%。
各个城市展馆建设的热潮,最能说明问题。随着大连、南京等一批沿海和内陆重要城市建设展馆,中国展览场馆的建造开始一路高歌。2007年,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开始动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也正在扩建中;广交会琶洲会展中心二期即将完工,三期建设在即;天津、武汉、宁波、南京、杭州、深圳同样都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展馆的建设或者扩充,而重庆、太原、长沙、合肥等内陆城市,要么正在酝酿新展馆规划,要么已经破土动工。其中不仅包括省会城市,有许多中小城市亦纷纷建立会展中心,如杨凌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小商品城(义乌梅湖)会展中心、浙江慈溪会展中心等,可谓遍地开花。除了建设速度惊人,中国大型展馆的规模也达到惊人的地步。据统计,近年来国内新建成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达30多个,这一数据超过了被称为“世界展览强国”德国的全国展馆面积。
    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已经被“展馆建设热潮”席卷,几乎所有的城市管理者们,都在热烈谈论建设会展城市问题。每个城市都在宣告自己的雄心壮志:办一个让你们刮目相看的展会。在如此不遗余力的努力下,恍如一夜之间,中国的会展业步入踌躇满志的青春期。   
    遭遇经济倒春寒
成长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尤其是一夜暴起的青涩的中国会展业。还没有来得及归纳总结走过的道路,还没来得及夯实自己的身板,成长的喜悦便被一场势不可挡、席卷全球、狂风暴雨般的经济寒流所袭击。     
2008年,源于美国华尔街的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主要股市大幅下挫,恐惧心理和信心危机笼罩整个市场,即使美国通过大规模救市计划,也未能阻止全球股市暴跌。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明显衰退。
    受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加上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因素,已影响到部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进而对消费增长构成制约。目前,中国的钢铁、电力、汽车、纺织、服装等重要行业已呈下滑态势。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的加深和蔓延: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影响持续加深,东南部地区大批企业订单持续减少,接不到订单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从经济层面向社会生活传导,表现最明显的是就业……
而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的会展业无疑受到很大冲击。主要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展会数量减少或者延期。会展行业由于行业规模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遭遇重创。
    展会主办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展位不好卖了”成为众多组展者的□头禅。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坏消息”接踵而至。11月,一份紧急通知挂上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网站,声明原定于11月28日至30日举办的第五届广州婚庆博览会延期举行。同样是在广东,原定于9月召开的2008东莞房地产与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也向后推迟。业内人士透露,受金融海啸冲击,作为中国会展行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广东省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展会活动取消或延期,其中包括机械、日常消费品展等。
    在这一轮风暴中,品牌展会同样受到不小的影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成交效果最好的进出□贸易平台,第104届广交会虽然以规模超过111万平方米跃居世界规模最大的交易会之列,但是本届广交会出□成交额仅有315.5亿美元,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下降。多数参展商和一些海外采购商认为,本届广交会海外采购商人数比前两届有较明显下降。         
2008年广交会展落下帷幕以来,在众多企业期盼的目光中,素有外贸“风向标”之称的广交会却发出了一个尴尬的信号:采购商和订单都呈现下滑趋势,中国出□产品可能会陷入低谷,呈现销售“寒冬”状态。  
而随后的“佛山陶博会”,华夏陶瓷城会展中心一楼展位约有四分之一没有售出,过去撑场的几家南庄大企业今年也不见踪影,这不免再次引发人们对展会前景的忧虑。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中国贸促会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会有一千八百多项,但到目前为止,实施办展的只有一千项,实施率约百分之五十五,与去年相比,实施率下降了5%。在国内展览方面,组展单位也感受到了压力,展览面积与参展企业都在减少,招展困难情况比较突出。
    第二,展会市场化运作难度加大。对一个展会来说,企业是参展参会的主体,但就目前而言,大量企业效益下滑已成共识,很多地方出现大量企业倒闭现象。以广东为例,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披露说,2008年广东省“1-9月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从行业分布看,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在中国(深圳)国际玩具及礼品展览会开幕前,约500家企业表示不再参展。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有不少企业面临倒闭、转移的困境,也有企业正面临着资金困难。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展会的组织,在提倡展会市场化运作的今天,金融危机将使其运作更加艰难。
    第三,展会经济效益下滑。随着展会市场化运作难度加大,金融危机下的展会展位费门槛必将降低,否则企业承受不了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参展参会的展位费、食宿费、交通费、考察费、招待费等累积起来数额不小的各项开销。可以预见,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展会的总体收入将明显减少,经济效益也将随之下滑。
    第四,展会国际化程度降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日等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问题突出。比如,美国今年9月的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0%。可以预见,境外企业来中国参展参会的机会和数量将明显减少,展会国际化程度降低基本成定局。
    在第五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 2O09)举办期间,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表示,2008年参展商参展预算收紧现象,2009年有可能继续存在。参展商参展预算的紧缩,将直接影响到组展商的收益,并进而影响到展会的组织水平。因为在收入下降的背景下,组织者为了渡过难关,同样会在买家邀请、现场服务等方面减少预算和开支,并引发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个会展行业组织水平下滑,以及参展商和观众满意度的下降。 

上一篇: 杉杉好孩子退出广交会释放“信号”:传统展会收缩电子商务顺势扩张
下一篇: 会展ESG——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