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将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湾区内产业集群更具活力。
会展业的发展须依托成熟的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将释放怎样的会展潜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正在加速施工,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如此庞大的会展载体又将产生怎样的带动作用?《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解读粤港澳大湾区的会展业发展机遇。
会展发展基础雄厚
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付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粤港澳大湾区有四个核心区,即以深圳为龙头的深莞惠、以广州为龙头的广佛肇清、以香港为龙头的港澳、以珠海为龙头的珠中江。以往四个核心的定位及辐射力度均有所不同,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及各项重大桥梁轨道交通的铺设,已然打破了固有的核心区。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广深港高铁的开通,湾区内的经济体由多中心的统筹协作推动转向网络化的互融互通,极大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的深度合作与高度融合,并打造贯穿珠江东西两岸的会展业黄金走廊。各区之间资源互通更为频繁,地域已不再是展会活动的限制条件,人才的培育、城市的特色将在这场洗牌中突围而出,成为争抢市场的重要着力点。
广东现代展览中心副总经理姜淮告诉记者,会展发展有三个依托,即依托产业、依托市场和依托环境,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三个要素都有相应的结合点。
从产业结合来说,粤港澳大湾区集中了国内最为活跃、最为雄厚的产业基础,无论制造业、科技还是文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符合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大特点,即会展项目的营造依托产业链的形成,只有配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才有相应的会展项目以及会展产业市场的形成。
至于市场需求,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粤港澳大湾区有非常明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能融合会展发展的各种要素。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看,广东三大自贸片区——前海、南沙、横琴的确立,都是从某个点上寻求突破,自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形成后,可实现以点带面,打造中国面向海洋经济、融入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融入的桥头堡,符合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的需要。
区域内城市各有所长
会展发展以城市为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定位有所不同。付睿指出,广州是国内会展产业大本营之一,特别是世界级展会——广交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窗口;深圳作为国内最大经济特区,立足科技文化,会展业后来居上;香港的国际会展一直享誉全球;澳门拥有全球最旺的休闲娱乐和会议中心;珠海因举办国家级航空航天展拥有会展行业特殊地位,又因与港澳的特殊联系逐渐成为珠江口西岸的国际交往之都。
通用国际广告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雅竹表示,不同城市的发展,既有政府政策的引导,也有市场运作的作用,更有当地资源结构的不同,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了科技制造经贸优势体,各个城市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会带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更大发展。
对于目前已出现的以“粤港澳大湾区”冠名的展会,张雅竹认为,冠名势必带动一批新展会在规模和质量上的提升,以“粤港澳大湾区”冠名展会,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度和经济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展会的带动作用,递送城市名片。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耿松涛认为,为防止以“粤港澳大湾区”冠名的展会鱼龙混杂,在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初步联合发展的现阶段,对市场上出现的以“粤港澳大区”冠名的展会须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既能保证展会的质量和规模,也能提升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信心。待大湾区会展业慢慢成熟后,由政府制定相关进入门槛或者交给市场,留下来的以“粤港澳大湾区”冠名的展会必然是精品展会。
用好最大展馆的带动作用
据2017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截止2017年12月,深圳有3家上市展览公司和10个经UFI认证的展览项目,领先全国。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姜淮表示,深圳有了世界最大的展馆,会加剧展馆要素的集聚和流动,带动更多的展览项目和题材的进入。同时,对深圳的公共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处理好深圳新馆与旧馆之间的关系,做好档期保护、品牌保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城市在会展项目进入上的关系。
目前,有很多展会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签署协议,制订了搬迁计划,其中既有全国流动性的展会,也包括在特定城市有多年基础的展会,甚至有在珠三角具备10多年基础的专业展会。
励展华博展览(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承文表示,过去受展馆面积的制约,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很多优质展会不能落户深圳,一些好项目也拿不到展期。新展馆的建立促成深圳会展业突飞猛进,深圳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会展竞争力最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