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7日,由北京电视台、北京卡酷动画卫视主办的“卡酷全卡通”动漫嘉年华(下称动漫嘉年华),虽然参展商只有100多家,展览空间仅有农展馆的新馆,门票高至55元人民币,但还是迎来高达8至10万的参观人次,人们对于动漫的热情,一如北京盛夏火辣辣的太阳。
乐乐园展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BOBO乐乐园儿歌CD非常简单,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但孩子就是喜欢。7天的展会中,她卖了上百张CD。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动漫嘉年华热热闹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种种瓶颈和尴尬。
动漫受众年龄偏低
“你看,来参观动漫嘉年华的观众多为家长带着低龄儿童和少年,观众范围太窄。我们公司是做动画的,本来想在动漫嘉年华上多认识一些圈内人士,结果基本是一无所获。”在动漫嘉年华的现场,万豪卡通的张元庆向记者如此抱怨。
张元庆指出,正如这次动漫嘉年华的观众一样,中国动漫产业的受众同样集中于青少年和儿童,致使动漫作品定位低龄化,从而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空间。他认为,动漫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应是10至30岁的人群。一方面,小孩向往大人的世界,有一种超前的探求欲望;另一方面,成人同样具有孩子的某些消费特征。
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迪生通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的动漫制作与出版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完成的,动漫被赋予了儿童教育的任务,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这就是一些高中生、成人漫画迷不愿看国产动画片的原因。另外,动漫产品受众人群年龄定位不清也是行业发展的一只短腿。有报道称,《蜡笔小新》在中国播出以后,一个9岁的孩子模仿小新的做法,把妈妈所有的裙子全部剪碎!其实,在日本,《蜡笔小新》是给18至25岁年龄段看的。
盗版猖獗困扰产业发展
“在这次动漫嘉年华中,不仅展台安排凌乱,更让人气愤的是,竟然还有许多参展商卖盗版产品,简直就是一个微缩的批发市场。”乐乐园展台的工作人员忿忿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每分钟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成本在1.2万至2万元人民币之间,动画电影如《宝莲灯》则高达14万元人民币。因此,制作一部动画片,投入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决不稀奇。然而,动画片的售价却低得惊人,中央电视台每分钟动画片的收购价是900元人民币,已属全国最高。而且,电视台播放动画片的时间通常是下午5点到6点,基本没有广告投放。所以,行业内真正赚钱的是动漫衍生产品,如光盘、游戏、玩具等。但是,动漫衍生产品又不可避免的遭遇盗版。这是近年来,困扰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很多优秀的原创动漫刚有起色就被盗版的“黑手”扼杀。
外企闯入抢题材挖人才
中国传统题材让外国人抢了风头占了商机,赚了个钵满盆满。据悉,美国迪士尼公司开发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在中国人的制作下,成功出版,并卖给中国儿童观看。业内人士透露,像《花木兰》这样在中国制造的动漫产品非常多,如《蜡笔小新》,还有耳熟能详的《灌篮高手》等,中国已然成了外国人的动漫加工地,动漫人才也随之变成外商的廉价资源。
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 中国人喜欢日本动漫的占到60%,欧美占29%,而中国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另据调查显示: 中国儿童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是“外国人”,只有“孙悟空”一人填补了国内空白。
记者采访中发现,正如调查结果一样,在动漫嘉年华上,来自欧美、日韩动漫中的形象充满展台,鲜有中国自己的动漫形象。张元庆告诉记者,在国外画一幅漫画需要80元人民币,而在国内则最多只需要5元人民币。因此,欧美的一些动漫商纷纷把动漫产品拿到中国来做,既减少了制作成本又降低了物流费用。然而,中国的动漫产业缺乏高端的、有创意的人才。而对于国外动漫企业来说,他们注重创意。让中国人画漫画只需要技术,并不需要创意。所以,只有培养大量高端的、有创意的人才,中国的动漫产业才有希望。”
“总而言之,欧美动漫产业的发展靠的是诸如迪斯尼这样的大公司,日本则从漫画的创作、动画片的制作到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而韩国闯出了开发动漫游戏这样一条崭新的道路。中国要想发展民族动漫产业,还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张元庆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