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展资讯
专业设置“专又特”国内首批专业会展人才在厦“被抢”
发布时间:2007-06-18  更新时间:2007-06-18  作者:本站作者  点击次数:4361

      “4年前我申请筹建‘厦门国际会展学院’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我当时看准会展未来的发展,而且它还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它对懂得策划、操作会展行业的人才需求自然也就增加了。”作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杨鹰的眼光非常准。
    在中国会展业年均15%~20%的速度持续增长的同时,会展业也面临人才短缺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严峻状况。这个时候,国际会展职业学院2007年的首届毕业生自然而然地成了抢手货,他们是国内首批专业的会展人才。
    据国际会展学院一份资料显示,截至5月底,首届300名毕业生已活跃在全国各大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国内知名会展公司,就业率已接近100%,并且许多学生目前的月薪已超过2500元。
    除了从专业设置上凸显特色外,厦门国际会展职业学院的育人模式也很有特色,该院学生是唯一被允许作为厦门9·8投洽会志愿者的高职院校学生,而且该校的学生如果到一些大型的展会实践,也将被列入学校计算学时的范围。
    该校除了极尽能力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外,还聘请了全国会展行业最有名的行家作为该校的任课老师。
好生源缺失成隐忧
产学合作“育人模式”成双赢之策
    与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职业教育学校无法招到好的生源,学生为什么宁愿复读一年,也不愿去读职业学校?
    研究产学合作教育多年的陈修兴教授认为,职业教育学校生源差,甚至招生困难的情况,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总觉得读职校出来比正规大学低了一级外,另外一个原因是目前厦门职业教育学校本身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育人模式也存在问题,所以目前很多学校很难教出实用型技术人员。
   “我在大连机车车辆厂干了十年,所以我既能站在讲台上讲课,又能下车间给学生指导,但是现在这样的双师型的老师太少了,很多老师只懂得理论,却没有实践经验。依靠‘关起门经验教学’的模式,是教不出实用型人才的”,在工厂干了十年,又教书育人几十年的陈修兴老师对这个问题深有体会。
    在陈修兴看来,产学合作的育人模式是民办教育必由之路。
    职业教育的学生,一定要在学习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之余,走出封闭的课堂,到公司、工厂中去进行实际操作,而学校就应该为学生铺好走出学校实践的路,与校外的企业进行合作,除了请企业、工厂里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够把知识传播给学生的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外,还要让学生直接到公司、工厂里去实际操作。
专家观点
急需人才无人培养
    与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情况相反的,还有另外一些职业教育学校却出现了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
    而另外一方面,有些急需的专业人才却没有人培养。
    一直热心于厦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曾经帮助厦门好几所民办学校正式建校,并且指导其办学的全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原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务处长、研究产学合作教育多年的陈修兴教授认为,目前厦门,乃至全省、全国职业教育都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好专业少,专业设置趋于雷同,所以那些定位清晰的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实用技术人才被用工单位抢着要,而专业设置与教育模式都仿效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学校,自然是培养不出实用型技术人才的。
    陈修兴表示,在厦门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中,没有特色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除了没有特色外,专业设置不合理也是厦门民办高职院校的一个问题,厦门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林金水表示,厦门职业教育校办得好的专业都是那些投入低的专业,投入高的专业都没有人愿意办。
    对于这个问题,曾经当过十年工人的陈修兴教授表示,像工科类的模具制造、机械、电工、钳工等需要大投入的专业厦门很少,倒是会计、物流、电子计算机等投入低的专业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有。原因很简单,因为要开设模具制造专业机床是必须的教学工具,普通的机床一台就要十几二十万,如果是数控机床那投入更大,甚至需要上千万左右。
    为了节省成本,很多学校自然就选择了设置一些投入低的专业。但是往往这些投入高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却是目前全国都急缺的。
 

上一篇: 专家认为我国会展业应当错位发展
下一篇: 会展ESG——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