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不只是旅游纪念品,作为一项产业,它可以是一把小纸扇、可以是一个小挂件,同时,它也可以是一顶功能齐全的野营帐篷,甚至是一辆豪华房车……我们在抱怨游客匆匆走过,缺乏购买力的同时,是否应该想想,自己提供的旅游商品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既然是在家门口开旅游商品产业博览会,苏州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展示机会。当地人最喜欢的肉月饼现做现卖;采芝斋粽子糖、陆稿荐卤菜等老字号展台前人头攒动,体现了苏州传统小吃的魅力。云南的藤艺、竹扇、徐州的剪纸香包、河北沧州的宫灯和小绣鞋、山东微山的香烛、无锡的泥人、昆山老艺人的手工袖珍木船让人眼花缭乱。来自欧洲的橄榄油、葡萄酒、巧克力、沙拉酱则别有一番异国风情……
事实证明,由旅交会"嫁接"而出的中国(苏州)旅游商品产业博览会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整个旅游商品产业博览会占用了苏州国际博览中心5B、6B、7B三个展馆,涵盖了旅游商品与生产产业的各个门类。出现在旅游商品产业博览会上现场的不仅有国内的企业,更有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的客商。
"旅交会"与"旅游商品产业博览会"同期同地,相得益彰。前者多了看点,后者得了先机。而这背后,体现了苏州人的一贯的办展热情和对旅游市场独到的理解。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陈刚在谈到"旅游商品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原因时分析认为,两个展会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1+1,也并不是仅仅为了追求"人气",这一举措为市场必然。旅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重要特征,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逐年上升,到2005年将达到6%,2010年将达到7%,2015年达到8%,到2020年有望翻一番,达到11%。与旅游业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产业链有109个之多,而且外延还在继续扩张。因此,如何通过展会扩大这一外延,是会展从业者务必要考虑的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旅游商品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具有鲜明的"零散型"特点。所谓零散型,指的是在产业环境中,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市场上各种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交通工具、旅游电子商品、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服饰、旅游保健品、旅游日常用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其所创造出的收益占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比重仍然较低,目前仅占20%左右。
由于中国国内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和快速增长的旅游产业,以及由此带来超过10亿人次的旅游者群体而形成的巨大市场,海内外客商将逐步加大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开发。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旅游商品产业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一些大规模的专业交易平台将纷纷出现。同时,这种大型旅游商品产业博览会的举办,还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中各个子产业的对接,完善和延伸旅游产业链,有力推进整个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