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众多行业品牌展览的组织机构中,行业协会是重要的力量。数据显示,2015年行业协会办展约占中国展会数量的29%,如何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搭建展会平台?3月2日,上海协升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霍晓云在做客由中国经济网和会展人微广播共同打造的网络社群直播栏目“会展涛客”时, 以“如何理顺行业协会和产业会展的关系?” 为题,进行了深度解析。
充分认识行业协会与产业会展在诸多方面的一致性
霍晓云介绍说,上海协升展览有限公司是专门做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自行车展)的公司,中国自行车展一直以中国自行车协会为主导,办展主体中是先有协会,后有协升公司。今年5月6日,将在上海举办第26届中国自行车展。她本人原来是上海自行车集团公司的干部,因为做展会从1993年起一直和中国自行车协会合作,从协会展览办负责人,到担任协会的副秘书长、副理事长 。
“会展公司要清醒地的认识行业协会与产业会展在诸多方面的一致性。”霍晓云认为这些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行业协会和产业展会的宗旨看,使命是一致的。行业协会,特别是“中”字头的行业协会是全国性的行业社团组织,是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所有的协会章程里面都会有一些这样的规定: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一个致力为行业发展服务的会展公司也应该是这样的宗旨和任务。二是从行业协会和产业会展的工作看,对象是一致的。协会服务的对象是企业、是行业、是产业,会展公司也是。三是从行业协会和产业会展的发展看,目标一致的。行业协会是行业的角度来协调产业发展。会展公司是从市场的角度、从需求的角度来促进产业发展的。
会展公司要争取行业协会的专业指导和领导
会展公司要主动争取行业协会的支持,争取协会的指导,最好是要积极主动的争取行业协会的领导。因为会展公司办会办展主要是需要三种资源:一是企业资源。行业展会最需要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因只有这些企业参会了,那些配套的企业和相关的企业就会跟进。而这些企业大多都是这个行业协会主要负责机构。特别是新办的一些展会,更需要这种资源。而取得这些资源的捷径,就是争取协会的支持、指导和领导。二是信息资源。办什么主题的会展活动才是参展参会企业所需要的?这些信息往往也是行业协会比较清楚。如行业的科技程度、行业的市场状态,企业之间的互动情况。一般行业协会还会掌握这个行业的媒体渠道。还有协会也同时是这个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者、组织者;如检验检测、资格认证等等。而办专业展,这些资源非常非常的重要。三是权威资源。行业协会是行业的权威,有话语权。权威性资源对会展公司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霍晓云认为,会展公司要积极主动去争取行业协会的支持,争取行业协会指导、领导。这对所办的会议、所办的专业展览,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她做行业展会20多年的一个重要体会。
资源、成员和资本是会展公司成为行业的重要角色的必要条件
霍晓云认为,作为会展公司,一是要与行业的主要企业、重要企业的负责人真诚交朋友。行业的人脉资源,是展会招展招商的重要保证。二是要成为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做专业展的会展公司一定要成为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协会需要你,企业一定要到你这个平台上进行业务拓展,促进发展,三是会展公司老总要成为行业协会的一份子。真正融入行业、服务行业,成为行业领导机构的一员。这对策划、组织展览会就事半功倍了。
“我觉得行业协会最好是以资本的形式与会展公司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成为会展公司的股东之一,成为会展公司董事会成员之一。这也是我们协升公司和中国自行车协会之间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霍晓云认为,这种架构从公司的战略运作角度看,如何去把控产业的发展、产业会展的行业方向,作为会展公司负责人,往往是比较欠缺的,有的时候无法站在行业这样一个高度去认识行业的方向。而行业协会的理事长因为站在了行业的顶层,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行业直觉,而产生这样一种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所以会展公司与行业协会以资本为纽带建立的关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26届的中国自行车展专注服务产业并拓展外延
霍晓云介绍,中国自行车展今年将举办第26届。这个九十年代初创办展会前三届是在无锡办的,参展企业大多是上海市的自行车生产厂家,如永久、凤凰及一些零配件单位,规模只有几千平米。上海自行车集团承办这个展会以后,和中国自行车协会共同组建了上海协升展览公司。
1998年自行车展是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1999年回到了上海,以后办展的地点就定在上海。2003年进入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在那里做了11年,从4.8万平米做到13万平米。去年,国家会展中心在虹桥建成了40万平方米的展馆。根据自行车产业的布局情况,主办方认为在国家会展中心办自行车展更有利于浙江、江苏,特别是昆山、苏州、嘉兴、宁波等高铁1小时圈里的企业参展。所以2015年的中国自行车展搬到了国家会展中心,展览规模达到了14万平米。
霍晓云介绍,每届自行车展的重点都以协会每年的工作重点为主要运作方向。现在自行车已经成为一个生活、健身、运动、休闲的生活方式,不再作为代步工具,行业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展会也根据这个行业的变化改变了办展的思路和内容,展会从纯交易,到交易、品牌展示、文化引领方向转变。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中国自行车协会对整个行业的把控比较精准,在协会领导下,展览对行业走向的把控也就比较好。
“现在人们出行多以汽车代步,表面上显得自行车不那么红火了。其实现在自行车的生产厂家和产量是当年的几倍。自行车展壮大是和产业营销渠道的变化密切相关。”霍晓云表示,对自行车产业来说,原来的营销渠道是国家统购统销,不需要参加展览会。后来改革开放了,企业必须自己去找市场,就需要展览会这个平台,这也是展览业能够发展的重要原因。自行车展览还有个特点,就是参展企业其实是整个产业链上的节点,他们在参展在过程当中是互为专业观众的。这对展会来说也非常重要。比如说零配件企业,一定会去找一些整车企业去配套;而整车企业也需要在相关零配件企业之间做比较。所以这样就形成了相互需求,整个展会的参展商同时又互为专业观众,再加上企业会邀请自己的客户进入展会,特别是国外客户进入展会。展会的专业观众有很大一部分是这样形成的。
霍晓云介绍,目前全球自行车展比较重要的是在德国,叫Eruobike展,行业里简称欧洲展。这个展览相对来说对全球产业的影响力比较大,但是规模没有中国自行车展的规模大。台北的自行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错。台湾的自行车产量尽管没有大陆这么多,但是他们自行车的质量、品牌的影响力还是比大陆要好些。从规模看,中国自行车展规模最大,但是从参展的质量和办展质量来说,还是要向国际上的同业展学习。原来我们仅仅是自行车展,2003年的时候因为电动自行车发展比较快,所以就增加了一个展览内容:中国国际电动自行车展览会。2006年我们和意大利两轮车协会合作,创办了“中国国际摩托车及零配件展览会”。把原来的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在内容上拓展了,变成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三个内容的展会。2011年又增加了“上海国际户外用品(骑行装备)展览会”。2008年开始在展会中设置了创新创意馆,集中了所有当年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行业的年度创新产品评选。激发企业原创的新产品和企业的品牌意识,并把创新的理念和产品集中进行展示,起到一个引领作用。
霍晓云表示,关注自行车行业,要关注整个产业链,关注它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关注它的一些边界,如它上游就是材料,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还有它的工装设备,现在还又开始关注产业的智能化,整个自行车产业制造如何去智能化。所以有很多事情需要致力于以会展为平台服务于行业的展览人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