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外贸不振或可进一步优化出国展览扶持政策
发布时间:2015-11-09  更新时间:2015-11-09  作者:沙克仲  点击次数:5250

      近来有一个热词:TPP,结合官方给出的出口方面的数据,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外贸形势都难言乐观。怎么把出口这个引领中国经济走出目前困境的“三驾马车”之一搞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当然,调整结构、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势在必行。但是,这些均属于长线措施,“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一些中短期的措施加以关注和改进,相信也会对出口促进产生积极影响。
      加快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谈判的步伐,毫无疑问是“破题”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无论是作为应对TPP的举措还是对促进对外贸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均意义重大。除此之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会对外贸产生刺激作用,应该在抓政策落实上有实际进展。另外,相关部门在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方面也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如更好地发挥贸易融资对贸易的作用、出口信保业务的开展等其他一些具体措施,也都应该齐头并进,得到政策的关注和支持。
      让我们把话题拉回到展览业上来。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出国展览已经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最实用的手段之一。记得二十多年前笔者刚刚参加工作时,我们的外贸促进手段还很原始,出国商务代表团、《出口商品大全》(实际上的外贸企业目录)、收集和翻译国外的市场信息,当然也包含出国展览,均被作为重要的外贸促进手段。今天,很多传统手段都已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出国展览越做越大,“如火如荼”。出国展览规模和数量的增长,证明了展览是投入产出比最佳的营销手段和促进对外贸易的有效方式。
      当然,国家对出国展览的扶持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功不可没。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或者外贸发展基金,对促进企业“走出去”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政府资金的支持,一些可去可不去的展会和市场,企业有可能因为补贴愿意去,这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机会。
      不过,值此外贸发展的困难之秋,对出国展览的支持在力度上,特别是在精度上、细节上作出进一步的完善,也许会对外贸出口走出困境作出贡献。
      所谓力度,无非是指增加补贴资金的总盘子这个简单的办法,相比大量投资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的行业,增加对企业出口的扶持相信效果会更好。所谓精度,则是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这方面,我们的政策措施还有改进的空间。
      对国外展会的效果评估工作应该加强,应该避免把宝贵的资金投放在效果差的展会上。一些“自娱自乐”、劳民伤财、“长官意志”主导的自办展耗费了大量的补贴资金,尤其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对此,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笔者之前的《出国自办展,在海外的形象工程》一文。
      对展会的评估,相关部门多依赖组展单位的总结。很多时候,总结成了走过场,成了流水账,有的总结简略得“令人发指”。另外,且不论总结的可信性,这么多总结是不是有人认真看过都是个疑问。展会的评估一在于方法、二在于程序,相关部门开展一些面向参展企业、独立的第三方调查和评估,有可能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在这里,说个题外话。对展会的评估,是我国长久以来就没有解决的老问题。笔者和很多其他业内人士都曾呼吁出台以市场为导向的第三方审计和认证,但中国展览市场在这个问题上裹足不前,令人感到十分遗憾。对这一题外话再唠叨一句:“就是评估一定要中立、客观,要有第三方的概念。”如果政府再批出个部门负责展会评估,不但又多个权利部门,会增加腐败的概率,还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长期以来,欧美一些展览会“挤得快打破了头”,展位供不应求,主办方不得不限制中国企业的参展数量。这样的展会即使不补贴,也会有大量的中国企业参展。可是,我们很多省市仍然对参加这类展会进行补贴。这个作法让人很难理解。
      我们贸易多元化的政策喊了很多年,如果扶持资金仍然集中在传统市场,贸易多元化的政策怎么体现?因此,对发达国家成熟展会的支持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反思。相比一些成熟市场,新兴市场的展会得到政策的关照还是比较难的。就拿很多地方对出国展览的资金支持设定的规模限制来说,如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要求组展单位达到20家或25家参展企业的规模,才能列入补贴计划,这个相对容易做到。而新兴市场展会多数也要有10家左右参展企业的规模,才能得到资金支持,这个就困难得多。新兴市场,毕竟渠道不多、信息不畅,参展很难上规模,如果人为设定如10家参展企业这样的门槛,不利于鼓励企业赴新兴市场开拓市场。这个规模设定的科学性还是有疑问的。
      长期以来,由组展单位协助企业申报补贴成为常态。企业如果自主参展,申请补贴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拿到补贴的可能性上,难度都比较大。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地方做得比较好,有的则相对较差。建议有关部门考虑企业自主申报的便利化问题,这样也有利于组展公司之间的公平竞争。
      总之,即使在出国展览这个不怎么受国家重视的“小事”上,也有很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出口的细节工作可以做。俗话说,魔鬼在细节中。振兴外贸,从大处着眼,也要从小处着手。    



上一篇: 市场化是否会屏蔽政府展的正能量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