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展资讯
中国会展业:全球的眼光看过来
发布时间:2007-02-05  更新时间:2007-02-05  作者:   点击次数:3817

中国会展业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一路增长走来,已经确定了在世界上会展大国的地位,并正向会展强国挺进。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简直可以用飞速来形容,1997年,中国内地全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数量第一次达到1000个,短短10年,这一数字在2006年跃升至3800个。全球拥有的展览会的主题,在中国市场上都能找到,新主题的展会几无可开发的可能。包括德国、美国等世界前10名的国际展览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中国市场。中国的展览馆的数量和规模都堪称名列世界前茅。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面对2007年,中国会展业又将以什么态势出现在世界面前呢?
行业规模稳定增长
中国贸促会在前不久发布的《2006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会展行业规模仍然能够保持近年来的稳定增长态势。展览会在本质上是服务于工商企业的特殊营销平台,因而展览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归根结底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从根本上讲,中国展览业近年来之所以受到全球关注,关键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之所以断定2007年中国展览业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主要是基于对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发展态势的乐观预期。
有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全国已有近3500家主营展览公司,从业人员达15万人,形成了从业、培训和教育的良性体系和产业链条。除北京、上海和广州外,全国各个大中城市都把会展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型产业,期间还形成了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中西部会展经济带和东北会展经济带,中国会展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轰轰烈烈前行。
展馆将普遍过剩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展馆常规用于展览的面积超过了250万平方米,如果室内室外加起来,则超过了500万平方米,而有“展览王国”之称的德国展览总面积也只有240万平方米。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国的展览馆利用率很低,在展馆建设上表现出一种盲目的态势。
但是,全国各地的办展热情依然不减,建馆热情依然高涨,但是新主题的展会已无可开发的余地,要办展也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办展和恶性竞争,建起来一个个大型展览馆也会因承接不到太多展会而饿肚子。随着京、沪、穗的展馆扩建,三地展馆面积紧缺的局面将得到缓解。而从全国展馆数量上看,将普遍过剩。而重庆、海口、西安、武汉、厦门等地的新展馆建设项目却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专业人士认为,二线会展城市的这种仅为某个大型展会而筹建大型展馆的做法,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曾表示,当前展馆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直接成为投资主体,缺乏市场考虑,贪大求全,希望一步到位,致使一些地方在展览场馆建设方面投入过大,缺乏考虑投资成本和收益。
由于我国展馆建设具有政府主导性较强的特性,致使展览馆不仅仅是为展览会议市场服务,在另外一个层次也成了地方政府的一项形象工程。一位专业人士分析指出,虽然一些地方政府逐渐转变了市场主导的决策方式,但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思维惯性还是存在的,表现在展馆建设上,容易把建设本身当作一种业绩来计算。脱离了市场的项目建设,只有一个结果,展馆利用率偏低,市场效益低下。
按照业内一贯的评价标准,一个展馆的利用率达到60%至70%时,才能实现最佳的市场效益。然而我国展馆目前整体的利用率仅在20%左右,有的地方展览馆一年只有一个像样专业的展览活动。
全球化进程加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开始减速,惟独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世界展览业巨头开始关注中国展览市场的发展,纷纷进驻中国,在中国成立分公司或办事处,成立合资公司,收购中国的成形展会。一时间,中国的展览会国际化程度在这些世界展览发达国家企业的带动下,迈出坚定的步伐。有了学习的榜样和竞争的对手,中国的展览业也在反思中前行。
海外展览企业将不断创新开发中国展览市场的途径和方式。尽管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会展业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海外会展机构已经从场馆建设、合作办展、展台搭建、展品运输、展会认证以及教育培训等多种层面全面渗透到中国会展市场,但会展业的国际化竞争程度仍不充分,中外合作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是,随着中国会展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海外展览企业开发中国展览市场的难度也将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海外展览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寻求新的合作热点,才能真正赢得中国市场。
展会将走向品牌化
展览市场的运行将不断规范,办展水平将稳步提高。《2006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与2005年的展览市场运行态势相比,2006年在京沪穗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展览会数量减少、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满意度提高的发展态势。预期这种态势在2007年有望保持。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两个背景:一是随着近年来各种监管和规范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到位,会展市场的运行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二是在国内展览市场竞争加剧、跨国公司大举进入的总体市场背景下,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将逐步淘汰低水平办展的企业,从而推动中国展览市场整体办展水平的提高。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展会数量将呈下降趋势,人们会更加重视展会的质量。2006年,我国展会的数量接近4000个,但是重复办展严重,小规模、低水平、质量差的展会占多数,虽然说这对于处于成长时期的我国会展业来说属正常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可能长期存在。随着竞争的加剧,劣质展览项目将逐步被淘汰,同一地区相近或重复性的展览项目将会走向联合或并购。展会的规模、品牌、质量将成为办展追求的目标。展会逐渐走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同时,有关管理部门将加强对展览业的行政领导,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体制,展览业市场秩序将得到有效规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展览业将继续保持繁荣,展览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展览企业数量、展览从业人员数量都会大量增加,但是展会项目的数量却不见得持续增长,甚至会持平或略减。这其中,各个展览项目之间、各展览场馆之间、各个展览企业之间、各会展城市之间、各个展览培训之间,以及中外展览业之间的竞争都会加剧。通过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会发挥作用,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展览会项目、展览场馆和展览公司将脱颖而出。
市场化专业化成主流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市场化步伐将加快,政府将更多地转向提供公共服务。现有政府主导型展会将向政府购买展会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向转变。政府由办展转向制定长远规划、规范展会市场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定并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会展市场的准入机制和主办主体的资质条件、对展会的质量和展览公司的资质进行市场化、动态化的评估和认证等。同时,行业协会举办专业展成为潮流。目前无论是政府办展还是企业办展都有一定的弊病,政府依靠行政命令组织的展会,多数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展会效果并不理想。而会展企业由于缺乏实力、号召力、影响力以及信誉,招商招展难,一些会展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采用欺骗手段,结果是参展商更不敢轻易参展,展会陷入恶性循环,难以培育出成规模的品牌展会。行业协会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它肩负着促进行业发展的重任,既要有号召力,又要有信誉。目前,全国性行业协会举办的专业展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就是有力的证明。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必将极大促进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可以相信,2007年将是中国会展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年。
 
 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报2007-1-30

上一篇: 参展商如何做好展前营销
下一篇: 会展ESG——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