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会展研究
关于中国展览走向国际的畅想
发布时间:2015-02-25  更新时间:2015-02-25  作者:刘海莹  点击次数:5113

        先来看看三组有关中国宏观经济的数据:第一,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2014年中国GDP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终与世界第一的美国进入同一数量级(美国2014年GDP尚未公布,IMF预计约为17.4万亿美元);第二,全年GDP增长率7.4%,为24年来最低(如果考虑到1989年、1990年的特殊情况,则去年GDP的增长率为1981年以来33年最低);第三,全年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对外投资规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比利用外资高出200亿美元(《中国产经新闻》报道),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以上三点归纳起来成三句话:盘子大了,步子慢了,路子宽了。
        经济大国的成长都经历了先产品输出、后资本输出的过程。中国作为世界产品加工厂正在逐渐向后一个阶段演进。资本输出能够更好地控制资源和市场,并在全球化产业分工中处于顶端支配地位,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经济强国无一不是资本输出大国。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增,在我国商品大举走出国门以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形式将更加多样,投入也将迅速加大。中国展览业走向国际,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大多数“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具备相当的实力,在参展方面也有很好的预算。与旺盛的需求不相匹配的是境外举办的品牌展览几乎都被国外展览公司把持着,国内具有出展资质的单位绝大多数业务是代理海外展会项目。由于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一些品牌展览会主办方不给或限制中方企业摊位,不安排好的参展位置,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展示,影响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地营造海外商业环境,传播中国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展览对商贸的促进功能,打造中国自己的境外品牌展览会的时机已经到来。
        打造属于中国的国际化品牌展览会,我们拥有三大优势:
        一、“一带一路”战略释放强大市场助推力。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目的是通过 “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条重要的地理纽带,主动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此举从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为中国资本“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国家支撑。资本输出之前是产品的广泛输出。展览活动作为商品展示、交易的重要平台,应该成为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开路先锋。
        二、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庞大的参展商群体。
        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当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2015 美国CES(消费类电子产品展)有四分之一的参展商来自中国。对于展会主办方来说,拥有庞大的参展商群体至关重要。现在,即便是世界知名的品牌展览,缺少中国展商将极大地削弱其影响力。若另起炉灶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展览品牌,数量庞大的企业参展商将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三、中国展览企业快速成长,具有全球化布局的实力。
        2014年,中国展览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为了提高展览品质、优化展览结构,中国展览企业正在加速与国际展览集团的合作。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多是国际展览集团并购中国本土展览项目,但随着中国首家展览上市企业的诞生,中国展览企业的资本化发展路径正在被逐渐打通。企业获得融资后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收购项目。随着中国资本的加速输出,展览企业收购国际知名展览项目进而逆向整合市场的可能性正在加大。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中国制造企业是这样“走出去”的,中国展览企业同样可以复制这样的路径。
        资本输出是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实施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准备,这其中既包括顶层设计,也需要具体的落地推进措施。展览业更多的属于执行层面。借助与国际展览集团合作充分学习先进运营经验、借助企业上市或股份制改造增强资本能力,都是为“走出去”做相应的基础准备。
        但我们也需要冷静地看到,中国资本走出国门的路并不平坦,除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之外,地缘政局变化、国际商业契约、当地劳工法律、与工会的谈判以及对极端事态的研判等都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全新课题。打造属于中国的海外品牌展览会,难度着实不小。中国资本、中国生产、中国展示的全要素输出需要不同行业携手合作。


上一篇: 中国会展业新常态应对之策
下一篇: 会展新说 | 马歇尔产业氛围与行业展会如何引导产业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