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分析我国会展业的现状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认为会展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整个会展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缺少规范行业有序发展的游戏准则,相对我国其他行业而言,我国会展业的标准化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同时认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标准已经成为世界语言。标准竞争已经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文章认为,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会展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协调的原则;必须正确处理好结构、质量、速度的关系,难和易的关系,内和外的关系,长远规划和近期安排的关系;必须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注重会展业标准化项目参与人员的队伍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业标准化体系。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我国会展业发轫于改革开放,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让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创造精神得到极大提升,认识外部世界的愿望更加强烈,这就为经贸性展览的兴起准备了理论和物质的条件,改革开放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原动力。
我国会展业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和雨露中茁壮成长的新兴行业,被誉为“第三产业的火车头”,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朝阳产业。据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举办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展览会数量约5400个,展览会总面积达到240万平方米,会展经济的规模效应超过140亿元人民币,我国会展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据全球展览业协会委托商业策略组织在2008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亚洲156个会展场馆中,中国占84个。日本和印度位居其次,各有l2个。在可用面积上,中国是第二大市场日本的10倍(中国大约为350万平方米)。这一数字占亚洲总量的67%。”国际会议协会(ICCA)的排名显示,中国的会展业发展良好,北京在大陆城市中居于首位。
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的组织技巧、赛事筹办能力和热情好客,都给世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给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是一次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截至2008年11月4日,已有22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我国尽管进入世界会展市场的时间较晚,但现在不仅迎头赶上,而且正逐渐走在国际会展业的前列。
中国会展业在近20多年时间里获得了迅猛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展览业较为发达,全国举办的国际性展览活动中仅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四个城市就占了77%,这几个地方展览场馆供不应求,硬件设施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但全国展馆的平均使用率不足30%,个别展馆甚至一年才有一个像样的展览。二是展览项目数量多、规模小、品牌少、效益不高。我国年均举办一定规模、水平的展会3000多个,但绝大多数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下,只有20亿美元的收入,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展览品牌数更是屈指可数。三是市场秩序混乱,重复办展、无序竞争状况严重。一方面组展商为了生存,采取低价、赠送展位的方式竞争,违背市场规律,影响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参展企业无所适从、疲于应付。四是自身建设相当薄弱。高水平展览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展览组织、展台设计与搭建、物流、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展览统计、信息发布体系不健全,宏观协调缺位。五是骗展和侵权现象时有发生,行业诚信受到挑战。
我国会展业当前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一方面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又很突出,原因应当是多种因素构成的。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史不长,经贸会展不过经历了20多年,与发达国家会展业百年走向成熟的历史相比,出现一些问题并不为怪,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同样可以以改革开放统领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会展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纵观全国的会展场馆、会展队伍,包括各地的会展题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会展场馆几乎都是近20年来陆续兴建的,会展队伍几乎都是近20年来陆续形成的,各地的会展题材几乎都是近20年来陆续完善的。新兴行业有着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有着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也正因为会展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整个会展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缺少规范行业有序发展的游戏准则,相对我国其他行业而言,我国会展业的标准化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标准已经成为世界语言。标准竞争已经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标准已成为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今天,“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接受”、“得标准者得天下”的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我国对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十分关注。一个时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就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等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对通过加强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化管理,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各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出许多要求。这些指示和要求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标准化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对发展标准化事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我国标准化工作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战略方针,积极引导和推动我国龙头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实现了我国标准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2008年10月16日结束的第31届ISO大会上,通过了修改ISO章程,扩大ISO常任理事国数量的决议,按ISO贡献率排名第六的中国,正式成为了ISO的常任理事国。这是我国自1978年加入ISO三十年来首次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层的常任席位,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发展现代工业需要标准化,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标准化,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标准化,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需要标准化,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会展、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需要标准化。为加快我国标准化工作发展步伐,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指示要求,我国要在2010年,实现国家标准从目前的22,200项增长到30,000项左右,技术标准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原材料、基础元器件、重大装备、消费品等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要达到95%以上的目标,涉及食品、消费品等安全性能要求的标准100%采用国际标准。标准化在现在、在将来都将是科学发展、促进和谐、规范高效、实现社会公平有序的重要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标准化工作正面临一个发展的大好机遇。
在此背景下,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标委、商务部、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公安部、中国贸促会等部委及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2008年6月5日,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第一届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29名委员组成,主要负责会展术语、条件、环境、等级、评价、分级、管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涉及会展业从策划到搭建到运行实施到后续利用的全部产业链。国际展览业协会副主席、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陈先进担任主任委员,秘书处工作由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担。
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是全国会展行业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会展人翘首以盼的事情,标志着中国会展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实施会展业标准化战略的意义,这是顺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发展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会展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
2008年10月,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宁波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对全国会展业标准体系建设及近期会展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并决定迅速启动《展览术语》、《展览术语量度方法》、《国际展览会分级与评估》、《展览场馆分级标准》、《展览场馆等级评价规范》等一批基础性和具有迫切社会需求的标准的起草及立项工作。同时,会议还决定于标委会年度工作会议上正式推出《会展业国家标准体系》,作为全国会展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文件。
会议提出讨论的会展标准体系表,突出了会展行业的综合性、聚集性、带动性、服务性的特点,重点对会展行业的硬件、人员资质和企业管理方面进行规范,指导会展业的标准化实际工作。这个会展标准体系表是在掌握会展标准化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会展现代经营、管理、操作方式、运营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经反复讨论、修改之后,按照国家标准体系表编制的要求进行编制的,将成为会展标准发展的规划蓝图,是国家和行业会展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技术依据,将使会展标准全面配套、层次分明、内容科学、结构合理。
这个会展标准体系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包括会展基础标准和通用支持标准,是广泛使用于整个会展行业的共性标准,是对下层具体类别标准的支持性标准。第二层根据标准的对象和作用分为会展技术标准、会展管理标准、会展服务标准、会展安全卫生标准、会展环境保护标准和会展信息标准等六个子体系。第三层是在第二层各子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所涉及的专业内容、实施环节和标准性质进一步细分形成。第四层是对第三层中某些涵盖子类较多或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子体系进行细分得到的,根据所属子体系的不同,其分类原则也不相同。
会展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图形符号、企业和产业分类、代码等标准。会展通用支持标准主要包括:导向标识系统、服务及服务标准化指南等服务通用相关标准。会展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会展场馆与设施标准,如场馆硬件要求、场馆设施配备要求等;技术方法标准,如会展场馆设计及规划、会展活动设计及策划、会展场馆及搭建验收方法及程序、会展实施及运行规范和方法指南、技术要求的相关检验方法等。会展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通用标准,如管理通则、管理工具、管理规范等;会展资质标准,如承办会展活动的组织资质、参与会展活动的人员的资质等;评估与改进标准,如会展活动前评估和后评估、会展活动各环节评估(前期策划、现场管理、现场服务、后期管理及维护等)、会展改进方法与指南等;会展统计标准,如会展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模型、数据收集方法等。会展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服务基础标准,如会展服务类型、会展相关活动服务指南等;服务质量标准,如各类会展服务规范、各类会展服务内容及质量要求等。会展安全、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会展安全标准,如信息安全、场馆安全、物品安全、应急等;会展卫生标准,如职业卫生、环境卫生等。会展环境保护标准,主要包括:会展场馆的环境保护、会展活动中引入材料的环境保护和会展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等。会展信息标准,主要包括:信息类的基础标准,如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信息采集标准;信息技术与设备标准,如信息接口规范、数据交换平台、信息处理加工、信息技术终端设备等;信息管理标准,如信息维护、信息交换等。
会展业标准化的制定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任务,一个标准的制定,包括编制制定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批准发布、出版等活动。首先制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其次组织标准制定工作组,调查研究、编制工作方案;再次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四是征求意见,提出标准草案送审稿;五是对送审稿进行审查,提出标准草案报批稿; 六是主管部门审批、发布; 最后才有正式标准的出版和施行。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必须明确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定位。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会展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首先也是促进全国会展业的发展。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的,不计代价、竭泽而渔、不能持续的发展,而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发展。因此,在会展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中,应当树立服务的观念,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需求,服务于科学发展,认真归纳、总结、提升会展企业在实践中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吸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成果,使之条理化,并最终成为可以推而广之的会展行业标准。制定会展业标准,推荐会展业标准,不是用条条框框捆绑会展企业的手脚,更不是用一成不变的条文制约会展业的发展。用会展企业的科学实践提炼出会展业的标准,推荐这些来自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标准,进而推动会展业的科学发展,引领会展业在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路上走得更稳健、更快速。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观念,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协调的原则。科学,即在制定标准时,要讲辩证法,不仅要有定性的规定,还要有定量规定。客观,即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公正,即制定标准的立场必须是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尊重民意,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标准制修订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协调,即要兼顾各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作用,使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之间都能够相互协调配套。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能汇聚巨大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促进产销结合,推动贸易发展,增加经济技术合作机会,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传播新知识、新观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催化作用。会展业又不是一个单项独立的经济活动,而是与社会许多行业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经济活动。一个规模大、水平高的国际会议或展览会,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包括相当数量的境外与会者、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不仅给举办城市带来场租费、装修施工费、运输费等会展业的直接收入,而且与城市的交通、通信、旅游、商业、宾馆、餐饮、印刷、银行、保险、广告、娱乐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紧密关联,拉动发展,带来许多商业机会。会展业与国民经济的联系还表现在,会展业的所有活动都与其他行业相关,都是为其他行业创造商机,为其他行业提供服务。而会展业创造的效益,自身只占20%,社会其他行业占到80%,这种广泛的关联综合效应,既要求会展业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确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同时又要求其他行业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会展业与其他产业、行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能够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局面。正因为会展业有着与其他行业关联度紧密的特点,制定会展业标准,既要考虑自身行业的特点,又要考虑相关联行业的特点,因此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在制定标准时,可以先易后难,先从会展业自身发展迫切需要,而与其他行业关联度相对不大的部分入手,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结构、质量、速度的关系,难和易的关系,内和外的关系,长远规划和近期安排的关系,实现会展业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发展。
会展业标准化工作要在结构上突出重点。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国家正在大力加强服务业领域标准的制订工作。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个行业发展历史不长,标准化工作几乎处于空白阶段,会展业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专业培训十分渴求,因此,在服务业领域标准的制订工作中,会展业的标准化建设在整个服务业领域标准的制订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也为会展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会展业的标准化体系结构中,需要制定标准的方面非常广泛,内容十分厐杂,包括会展组织的主体、会展场馆和相关会展工程搭建等。但在目前,会展场馆与设施标准、会展资质标准、会展服务标准、会展统计标准等,处在突出和迫切的地位,又是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主体。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从目前突出和迫切的问题入手,既可满足会展企业的需求,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又可积累经验,带动会展业其他标准的制定。
会展业标准化工作要在质量上多下功夫。万事开头难,创造会展业标准化体系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需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只有高低结合、快慢统筹、繁简适度,方能循序渐近,不断提高,逐步完善。抓好标准文本的质量,关健在于加大采标力度,吸收更多更好的经验。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来自会展行业的各个方面,并且是会展行业的领军者,有着很高的业务素养和学术造诣,他们领导的企业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应该而且可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一些会展业标准的起草组织,但不可能包打天下。加大采标力度,就是要在更广范围里吸收更多有志于为会展业标准做出贡献的协会、团体、企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会展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会展企业参与重要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会展企业积极提交国家标准提案,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道路,提高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必须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更好地吸收国际会展组织在标准化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成功做法,这不仅为我国实质参与国际会展业标准化活动提供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精通国际标准化和会展业标准化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会展业标准化领域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打下基础。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宁波会议,邀请了ISO/TC237(国际标准化组织展览术语技术委员会)和UFI(国际展览业协会)长期从事会展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专家出席,请他们介绍国际上会展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听取他们对中国会展业标准化建设的建议,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会展业标准化国际合作中,我们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国际展览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联系沟通,参与国际展览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交流信息,开展合作,这也是我国会展业走向国际化的一种具体体现。要注重会展业标准化项目参与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对参加项目的研究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政策水平,尽快形成一支熟悉标准制定规则、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熟悉专业技术、精通外语、了解国际规则的标准化人才队伍,从而在国际合作中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会展业标准化国际合作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国情对会展业标准化产生的影响。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社会、法律及文化背景,由此导致会展业标准化的程度及方式在各国也有所不同。我国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既要借鉴国际会展组织的成功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又要从国情、国力出发,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缩短标准标龄,解决跟得上的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业标准化体系,而且要实质性地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会展组织的标准的制修订活动,努力使中国会展业标准融入国际会展标准之中。
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包括,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建立权威、完善的技术法规、标准动态数据库,建立集标准采集、加工、研究、培训、服务、交流于一体的会展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会展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快捷有效的标准信息技术支持。
加强我国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意义十分重大,任务非常艰巨。虽然这项工作刚刚起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依靠会展行业的热心支持和参与,我国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将伴随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步伐而不断成长和进步。